首页> 年度报告>灞桥区> 西安市灞桥区文化馆

西安市灞桥区文化馆

发布时间: 2023-03-10 14:43
单位名称 西安市灞桥区文化馆
宗旨和业务范围 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繁荣文化事业。文化宣传与交流;文艺活动组织及相关培训;业余创作团体组织与管理;指导街道、村文化站、室的业务;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的收集、整理与保护。
住所 西安市灞桥区纺织城纺一路
法定代表人 史兴海
开办资金 89.9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灞桥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05.15万元 94.07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灞桥区文化馆长期以来在区委、区政府和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紧密围绕全区工作大局,立足本职,紧扣为广大群众提供丰富的文化服务这根主线,不断开创全区群文工作新局面。一、政治思想工作: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利用周一例会,学习先进的理论、文化理念。挖掘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倡导和谐的人文理念,培育开拓的创新精神,营造和谐的工作气氛,带动大家积极投身到文化工作中去。2、将工作纪律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按照《文化馆请休假具体实施细则》,严抓上班纪律,要求认真执行签到打卡制度,严格执行请假制度,为开展群众文化工作提供保障。二、非遗工作:灞桥区文化馆、区非遗保护中心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不断推动非遗保护工作,承古开今、守正求新。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以普查申报为基础,以宣传展示为载体,以传承发展为目标,全面推进全区非遗保护工作的开展。1、开展非遗普查工作,完善全区非遗项目名录库深入基层开展非遗项目普查,2022年共计普查非遗项目线索50余条,成功申报区级项目19项,传承人21个,进一步完善了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体系,为深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奠定坚实基础。2、开展传承活动,加强非遗保护力度(1)是5月17日组织唐三彩烧制技艺、竹篾子编织技艺、锦灰堆参加全区招商会展示;5月19日唐三彩烧制技艺参加中国旅游日陕西分会场推介活动;5月22日组织唐三彩烧制技艺、陶埙制作、纸扎制作技艺、植物染、绳结、面塑、脸谱、狄寨徐文岳泥哨制作技艺参加灞桥踏歌道别文化活动展示;组织陶埙演奏参加灞桥区文旅宣传片拍摄活动,多渠道、多形式进行非遗保护宣传;6月23日在思源学院区委组织部人才办举办“传承非遗精髓,培育文化人才”2022年非遗人才活动。(2)是开展“连接现代生活绽放迷人光彩”灞桥区2022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暨促消费活动,邀请了我区25项优秀的非遗项目及5项兄弟区县的优秀项目进行现场展示与互动,活动现场还为19项新列入灞桥区第六批区级非遗项目进行了授牌,为21名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颁发了证书。并对2022年“云享文化健康过年”新春线上活动——非遗大拜年活动的优秀作品进行了表彰。进一步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提振社会消费、引导更多人参与非遗保护,让非遗引领健康美好生活,人民共享非遗保护发展成果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三、总分馆建设:发挥总馆能动作用,以总馆带动分馆,形成上下一体,上下联动模式,开展具有分馆地域性特色的文化活动,并利用网络平台将活动加以推广。四、群众文化活动:1、灞桥区文化馆在为群众创造良好艺术氛围的同时,让群众有机会真正学习到艺术知识,发展多方面的才能,提升个人艺术素养。坚持常年开设线上、线下公益培训课程,其中包括形体舞韵、书法、国画、声乐、少儿中国舞、篆刻,截止目前本年度共计培训198节次,受众人次6439人。2、2022年1月25日至1月30日举办“云享文化健康过年”——非遗大拜年迎新春线上活动,共开展七期,浏览人数4657人。此次活动的举办不仅丰富我区群众的文化生活,还提高了我区群众对于非遗文化的认识。3、2022年1月25日至1月30日举办“迎虎年贺新春”——灞桥区2022迎新春线上书画展,共开展三期,浏览人数2023人。4、2022年5月28日在华阳城广场举办了庆六一“与舞同行.舞向未来”少儿舞蹈公益演出。5、7月27日选派少儿舞蹈《缅桂花开朵朵香》参加“踏歌起舞畅想灞桥”2022年灞桥区文化艺术节活动。6、7月29日,在西安思源学院举行“永远的白鹿原”纪念陈忠实先生诞辰八十周年座谈会。7、9月14日参加灞桥区科普日示范活动,展出我区优秀非遗项目4项,发出宣传册300余册。8、9月30日在灞桥区第五幼儿园成功举办“遇见长安,‘艺’起成长——灞桥区非遗进校园暨非遗传习基地挂牌仪式”。本次活动特邀狄寨面塑、唐三彩烧制技艺、陶埙手工制作技艺、狄寨剪纸、社火脸谱、申氏武技等非遗项目传承人,通过现场展示、展演、交流互动等方式,生动全面地展现了非遗的内涵与魅力。五、公益性培训:继续开展包括国画、书法、声乐、形体舞韵、篆刻、少儿中国舞等公益性培训课程。切实推进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充分发挥公共文化场馆作用。坚持对舞蹈排练厅、非遗展厅、多功能活动厅室等多个活动场馆常年对外开放,保证每周的开放时间不少于40个小时。积极引进多种艺术创作门类,丰富我区群众文化生活。六、存在的问题:1、我区文化馆建馆时间长,设施滞后,场馆面积有限,无法满足本地区群众多方位的文化需求。2、文化馆专业人才不足。一是文化馆人员编制和职数配备少,老龄化严重。二是年轻专业人员的培养滞后,文化人才出现断层现象。3、是专业不全面,不能很好地指导本地区文化发展。七、整改措施:1、向上级申请资金,用于更新场馆设施,扩大场馆面积,进一步满足群众文化活动需要。2、引进专业人才,更新人才队伍,使本馆文化活动得到更加专业的指导。八、下一步工作计划1、加大文化馆免费开放力度,做好线上、线下公益课程培训。2、深入挖掘我地区优秀的非遗项目,并对已有项目做好保护、传承,开展系列非遗活动。3、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4、加大数字化建设力度,加大文化馆公众号、网站宣传、推广。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