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灞桥区> 陕西省灞桥教师进修学校

陕西省灞桥教师进修学校

发布时间: 2023-03-10 10:40
单位名称 陕西省灞桥教师进修学校
宗旨和业务范围 培训中小学校教师,提高广大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小学教学研究。
住所 西安市灞桥区半坡路118号
法定代表人 杨小平
开办资金 404.03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灞桥区教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06.32万元 302.63万元
网上名称 陕西省灞桥教师进修学校.公益 从业人数  5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执行规章制度情况一年来,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能认真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不断“强化责任、完善管理、创新思路、提高效率”,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紧紧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开展了一系列教研、培训工作。二、开展业务活动情况和取得的成绩(一)继续深化教科研工作,深入服务基层学校1.精准定位,确立“三个服务”理念。在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我校积极转变观念,明确了“三个服务”的理念。即:“服务教育决策、服务学校发展、服务教师成长”。2.提升教师,构建“三级联动教研机制”。第一级:区级教研网络。以进校教研员和兼职教研员为主,组织开展各种培训研讨活动,解决各层次教研活动中的困难和问题,指导全区教科研工作有效开展;第二级:名校+教育联合体教研。名校+教育联合体教研是依托我区9个“名校+教育联合体”和进校教研员、兼职教研员及专业教师组成的15个学科中心组,根据各名校+每月中心教研组制定的计划和内容开展活动;第三级:校本教研。校本教研是依托本校教师,以解决学校层面问题开展教研活动。通过三级联动教研机制的建立,有力的促进了我区教师成长。3.助力提升,形成“四轮驱动”模式。(1)培训轮:加大培训力度,助力教师成长。坚持“全员培训促提升,校长培训强素质,骨干培训展特色,社团培训提活力”的培训原则,组织开展覆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教师和教研人员的全员培训,全面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2)教研轮:加强学科教研,助力教师成长。每学期由学科教研员牵头组织学科研讨4—6次。并根据各校实际对各校举办的“学科节”活动进行指导,助力教师成长。(3)骨干体系轮:强化骨干体系建设,助力教师成长。首先是通过赛教、“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手骨头”评选、“微课大赛”等活动,发现人才。其次是建立校级、区级人才库,制定计划,做好人才的培养。最后是各校针对青年教师,实施“青蓝工程”,帮其成长;针对骨干教师,开展教学评比,助其成名;针对区内名师,采用“定向培养”,促其成“家”。(4)送教轮:开展送教送培入校活动,助力教师成长。进校教研员带头“送培到校”,并组织各科教学能手开展“送课入校活动”,直接到薄弱中小学开展“学科讲座”、“示范课”活动,和教师面对面交流,有效带动和促进了乡村学校教师成长。全年共送培18场次,送教48节,受到了各校的一致好评。4.抓住核心,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1)成立思政课研究中心。为落实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关于课程性质和目标改革的新要求,提升我区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我校成立了以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杨婉丽老师负责的思政课研究中心,重抓教师培养与课堂落实,成果丰硕,培养出省级学科带头人2人,省级教学能手3人,市级“手骨头”4人。(2)引领课堂教学改革。在国家级成果“边学边交,自主领悟”课堂教学模式的引领下,教研员积极帮助区内学校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向课堂要质量。目前,全区的课堂教学改革如雨后春笋:纺织城小学的“5S课堂”,东城一小的“灵动课堂”,东城二小的“7Y课堂”,东城三小的“共生课堂”,庆华小学的“责任课堂”……,呈现出“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盛景。(3)积极推进评价改革。评价改革是教学改革的助推器。为了提高期末评价的信度、效度,进过多方调研,我区初高中及小学期末考试全部采用第三方试题,受到各校一致欢迎。同时,加强了命题的过程管理,提高命题质量,落实保密制度,严密组织,保证了检测结果的科学、可信,特别是小学段的抽考,现在已经成为各校横向比较、检验教育教学效果的“试脚石”。5.多措并举,指导新优质成长学校。近两年,我区先后有27所学校被确定为西安市新优质成长学校,其中小学20所,中学7所。为更好的帮助学校成长,我们采取了“1+2+3”的策略。即教研员一人包一校,责任到人;培训+指导,两项发力;送教+展示+研讨,三点措施。教研员积极主动的进行工作,自觉组织教师培训及磨课。指导帮扶过程中,总计送教138节,组织培训21场次,磨课229人次,促进了新优质成长学校的健康发展。6.加强课题研究教科研论文评选工作。(1)课题研究成效显。做好我区国家、省、市级规划课题的研究和管理,重点抓好围绕“提高质量”的课题研究,推广课题成果,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快速提高。近年来共申报结题国家级课题5项、省级规划课题58项、市级规划课题51项、小课题520项、区级课题890多项。(2)教学研究成果丰。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我们倡导教师积极进行教科研活动,总结提升教师教科研水平,人人争做专家型教师。今年全区共收交学科设计、教育故事、教学论文2000余篇,优秀教具950余件,充分展示了我区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二)做实做细教师培训工作、全面服务基层教师成长本年度按照上级安排,结合疫情防控的工作现状,本着按需设培的原则,以“国培计划”为引领,“省培计划”为拓展,市、区培训为主体,校本研训为基础,凸显网络培训的优势,小范围开展线下培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全区各级各类教师进行分片调研、分层管理、分岗培训。共完成各级各类培训8大项13个子项目,参训人数10402人次。其中线上培训7510人次,线下培训2892人次。1.发挥网络优势积极开展教师全员培训。(1)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全员培训。为了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全面落实,结合我区实际,联合华东师范大学,于2022年5月至12月对全区教学一线教师进行全员培训。由现教中心技术指导,灞桥进校协同完成,投资29万元,教师人均线上学习60余课时,培训教师2800余名。(2)师德师风建设全员培训。为了坚持德育为首,提高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准,培养敬业爱生的师德标兵,推进依法治教,杜绝违规教育行为发生。于2022年6月至9月对全区教师进行线上全员培训,培训教师3000余名。(3)职业技术学校专项培训。为助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有效提高我区中职学校教师教学能力,特请陕西省建筑材料工业学校教务主任、高级工程师、省级兼职教研员郭利平教授于2022年10月14日为我区职校教师进行了主题为《中职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能力提升》线上培训,培训教师50名。(4)体音美教师专项培训。按照市、区教育局的工作要求,为解决我区体卫艺教师缺编现状,切实提升全区体艺类教师的教学能力,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均衡发展的中小学教师队伍。2022年11月由我校教研员组织,对全区体音美专任教师进行线上培训。培训教师120余名。(5)骨干教师专项培训。为了贯彻落实《灞桥区教育局关于加强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实施意见》精神,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缩小校际间的差距,加强我区骨干教师队伍梯队建设,切实提高我区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扩大骨干教师的覆盖面,力争教育均衡,师资均衡。于2022年12月8日对灞桥区2022年度“准名师”、“准学带”进行了专项培训。聘请西安市浐灞生态区教科研中心负责人、西安市第七十九中学副校长刘文娟做了《名师成长之路》的专题报告。培训骨干教师30名。(6)学科培训。学科教学培训开发了三个子项目:小学教材辅导培训、中学学科教学培训、初高毕业年级教师专题培训。期中小学教材辅导开设六场次专项培训,参训教师450余名,新高考网络专项培训,参训教师740余名。(7)幼教培训。本年幼教专项培训举办大型报告4场次,培训教师970人次。期中幼儿园园长培训22人,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230人次,教师专项培训718人次。2.积极配合国家、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做好教师培训工作。(1)完成了乡村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训、优秀骨干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等19个“国培计划”项目,总计培训230人次;(2)完成陕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和校长培训、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项目,总计培训312人次;(3)完成市级班主任培训、质量提升校校长和骨干教师“名师引进”培训、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等11个项目,线上线下总计培训教师1700余人次。三、存在问题(一)服务意识仍有欠缺,服务群众还不到位。我校负责全区教师培训,为全区所有学校教师服务是我们的职责,培训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上级主管部门及其他学校对我们的评价,也是我们服务群众是否落到实处的体现,尽管自我感觉我们一直在忙忙碌碌地做工作,但因为服务意识欠缺,服务还不够到位。(二)工作作风还需改进。一是指导基层不深入、不经常,没有真正和群众打成一片。二是谋划发展规划不长远、不规范。没有切实从学校发展和基层学校的需求出发,共同谋划教研培训工作的发展,提高服务质量,最大限度的满足和服务基层学校。四、整改措施及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一)提高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中小学教师服务。一是加强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增强责任意识。二是强化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敬业精神,促进全体教职工开拓思路、勇创实绩,努力在学校发展中奋发有为。(二)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践行“三严三实”。一是在以后的工作中,坚持领导干部倾听群众诉求制度。二是建立制度制定与效用评估机制。每年对现行制度进行梳理和完善,不适用的制度废止,不完善的制度进一步修订;制度制定前广泛征求意见,并由相关部门进行制度的宣讲;每年对现行制度的效用进行评估。一年来,我们的教科研与师干训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得到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基层学校的充分肯定和认可。今后,我们仍将继续努力,充分发挥教研与培训职能,为我区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