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市灞桥区残疾人联合会(西安市灞桥区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发展残疾人事业,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团结教育残疾人遵守法律,履行义务,动员社会关心帮助残疾人;开展残疾人康复、教育、劳动就业、文化、福利、社会服务、无障碍设施和残疾人预防工作;负责残疾人求职登记、劳动能力评估、失业登记、就业咨询、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等工作;依法收取和管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管理残疾人劳动服务企业。 | |
住所 | 西安市灞桥区纺北路园丁新村1号楼 | |
法定代表人 | 朱明理 | |
开办资金 | 78.47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中国共产党西安市灞桥区委员会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76.1万元 | 73.07万元 | |
网上名称 | 西安市灞桥区残疾人联合会.公益 | 从业人数 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我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对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开办资金做了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度,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有宣传文体、教育就业、组织建设、残疾人康复几方面的工作,具体有:业务开展情况,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一是着力提升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1、春节慰问:2022年春节,区残联开展了走访慰问贫困残疾人活动,先后慰问了150名困难残疾人家庭,发放慰问金及慰问品(米、面、油)总计7.5万余元。2、居家托养工作:为全区135名重度残疾人提供居家托养服务,其中农村残疾人35名,每位残疾人每年服务金1200元,城镇100名,每人每年服务金2400元。由区残联委托挚爱家政服务公司,采取定期上门、计时服务的方式,为无自理能力的重度智力、精神、视力和肢体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养护、心理疏导等居家服务。二是多形式、多渠道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1、今年继续开展农村残疾人“自强绿色行动”项目,共扶助我区农村残疾人30名,资助标准每名残疾人补贴3000元,用于购买种子、苗木等。2、按照市残联自行助学实施方案制定了《灞桥区残疾关于开展2022年自行助学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灞残发〔2022〕11号),2022年资助我区自行助学40人,每人1000元。3、按照省市残联临时救助文件精神,为了更好的做好我会残疾人临时救助工作,并通过走访、调研或者来信来访等方式,对辖区内提出救助的残疾人进行走访、调研,通过对申请对象资料的审核,最终筛选确定3名符合临时救助条件的,因遭重大疾病、突发状况等原因造成生活出现困难的残疾人发放临时救助金共计2万元。三是提升残疾康复服务质量1、继续扎实推进0-1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作。截止9月30日,全区共完成本区户籍及持居住证0-16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841人。2、联合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西安市东方医院等市级定点机构加强精神病患者救助政策宣传和防治力度,确保社会稳定。截止9月30日,共办理精神病患者服药、住院救助项目1057人次。3、联合西安市东方医院、灞桥区良已残疾人康复中心等市级定点康复机构家庭医生团队,深入村/社区开展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运动功能障碍康复训练及治疗项目的政策宣传,使更多的困难家庭残疾人通过专业康复训练,促进功能补偿,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截止9月30日,共办理残疾人运动功能障碍救助项目907人,完成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3896人,服务3880人,顺利完成本年的目标任务。4、全年共为116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办理了机动轮椅车补贴项目。5、联合灞桥区各街办,下沉到社区对有辅助器具需求的268名残疾人配发基本辅助器具及安装假肢469件,力争精准解决残疾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实际,为残疾人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四是加强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工作1、2022年5月15日第三十二次“全国助残日”。在助残日期间,我区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助残活动。5月8日,走访慰问了洪庆街道办辖区内的6户困难残疾人,并送去了慰问品。5月11日,在汽配社区举办了为残疾儿童、残疾人康复机构捐赠儿童轮椅的活动,发放轮椅30辆。5月12日,结合“五个一”项目,组织残疾人参观游览半坡博物馆,体验,了解了远古时期的历史文化。5月19日,联合康复医院,上门入户为出行不便的残疾人办理残疾证。通过开展辅具发放、慰问、上门评残、参观游览系列活动,丰富了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增进了社会对残疾人事业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也减轻了残疾人家庭负担,切实提升了残疾人积极乐观、自强自立的精神风貌,有力推动了社会的稳定。得到广大残疾人及其家属的一致好评。2、扎实开展“五个一”活动,助力推进文化扶残助残。为了引导和鼓励更多的残疾人坚定“四个自信”,尤其是文化自信,勇于走出家门、参与活动,进而融入社会、提升残疾人适应社会生活和改善自身状况的能力,让广大残疾人实现精神生活有寄托,融入社会有尊严。我区于4月——6月集中开展了读一本书、看一场电影、游一次园、参观一次展览、参加一次文化活动,“五个一”项目,丰富和活跃广大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二、存在问题一年来,我区残疾人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广大残疾人的需求相比,还存有一定的差距。比如,促进残疾人就业机制尚不健全,残疾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残疾人保障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残疾人生活水平有待提高;残疾人专职委员待遇低,基层队伍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等。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开展的还不够丰富。三、改进措施针对各项业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及时总结,予以完善,更加积极地寻求上级残联组织的关心支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完成市残联下达的各项康复任务,进一步通过各种网络渠道加大对专委的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他们工作能力,做好政策的宣传。同时继续做好残疾人的技能培训和就业工作。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安置残疾人就业。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培训对象和内容,提高其就业能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尽量满足急需康复救助的困难人群进行康复,改变工作思路,尽量将工作做到尽善尽美。借助省市残联文体活动开展的平台,多组织残疾人参加体育文化活动,号召他们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四、工作打算2023年,根据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总部署和区委、区政府工作安排,围绕“代表、服务、管理”职能,残联在2023年要在“精准、服务、信息化”上多下功夫,扎实开展“强担当、强作风、提升服务残疾人质效”实践活动(简称“双强一提”)活动,更好的落实各种残疾人优惠政策,更多的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让他们生活的更加幸福。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多举措促进残疾人就业。就业是中、省、市、区高度重视的惠民举措,也是提升残疾人生活质量的治本之策。一是强化技能培训,认真总结前几年培训经验,要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为残疾人就业打好基础。如,今年举办的“小儿推拿按摩”班和“短视频直播运营”班,收效和评价很不错,值得继续推行。二是加强与省市残联、区人社局、企业等联系,采取网络平台、现场招聘会等形式,搭建供需桥梁,促进就业。三是继续落实市残联开展的农村残疾人“自强绿色行动”,尽可能争取更大的服务项目和资金,帮助农村具备条件的残疾人创业。四是落实好残疾人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残疾人、自主创业残疾人,及时发放创业补助。2、多途径保障困难残疾人基本需求。一是落实重度困难残疾人集中供养服务、日间照料服务和居家托养服务。二是积极配合区民政部门做好残疾人两项补贴的初审工作,做到应补尽补。三是开展困难残疾人临时救助,从省市残联争取更多的困难残疾人救助资金。3、扎实开展残疾人康复服务。一是继续推进0-1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作,办理精神病患者服药、住院救助工作;办理残疾人运动功能障碍救助活动。二是继续开展好个性化辅具适配工作,严把调查摸底、前期评估、招投标、配送服务等关口,确保残疾人满意。4、全力做好残疾人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继续安排专人负责,对乡村振兴局、街道等反馈的信息,及时深入村组、农户调查摸排,走访慰问,精准帮扶,确保不出纰漏。5、丰富残疾人文体娱乐活动。一是围绕第33个“全国助残日”等残疾人节日,组织开展好系列活动,让更多的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二是根据市上安排,继续开展残疾人文化进家庭“五个一”(读一本书、看一场电影、游一次园、参观一次展览、一次文化活动)活动,丰富残疾人生活;三是抓好残疾人旱地冰壶队、舞蹈队的训练,积极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各类比赛活动,力争夺冠拿奖。6、强化日常管理。一是深入推进村、社区残疾人协会建设,不断完善基层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工作力量;二是落实省市残联关于残疾证管理要求,适时出台我区的管理办法,尽可能解决因残疾人信息滞后而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三是做好残疾证信息采集、录入、制作、补办等日常工作;四是做好日常信访维稳,及时办理12345工单,维护好残疾人合法权利,维护辖区和谐稳定。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