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陕西省气候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国家建设和社会生活提供气候预测、评价服务。气候监测与诊断及短期气候预测服务;气候模式应用和检验;气候资源开发应用;气候评价论证;气候灾害调查与评估;气候变化研究与应用;大气成份预报;大气环境容量核定及区域污染评价;大气污染浓度预报警报。 | |
住所 | 陕西省西安市北关正街36号气象大厦15层 | |
法定代表人 | 李明 | |
开办资金 | 933.4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陕西省气象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926.57万元 | 2185.96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3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在省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省气候中心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防汛救灾工作重要指示,对标落实国务院《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中国气象局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围绕省局党组工作任务安排,统筹做好党史学习常态化教育、预测监测业务、重大活动气象保障、科技创新和气候可行性论证等工作,全面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现将2022年工作汇报如下:(一)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扎实开展党的建设工作。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提高干部职工思想认识。及时组织党员干部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式和第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直播,召开班子成员、支部委员、党小组、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团支部等专题学习交流会议十余次,集中研讨党的二十大报告和新修订《党章》等,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参加党的二十大精神网络专题培训,掀起学习热潮,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思想认识,1名同志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办实事重质量,党的旗帜高高飘扬在业务一线。联系基层办实事,赴陇县、麟游两地开展“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专题活动,现场了解地方气候服务现状和需求,解决实际问题。“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植根气候业务,引领党员干部在业务工作中讲政治,实行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双报告”,不断提升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测能力。开好专题组织生活会,找差距,补短板,抓落实。以自我革命的精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严格监督执纪。中心领导班子及成员、党支部委员等重要岗位制定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年度任务清单并认真执行。“三重一大”事项决策、评先选优,党支部委员和纪检干部必须参与。积极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强化纪律规矩意识,每逢节假日向全体党员干部传达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组织收看电视专题片《零容忍》,吸取教训,引以为戒。紧抓疫情防控,履职尽责不动摇。从讲政治的高度严格抓好疫情防控和气象服务保障,印发《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省局党组各项防疫要求。(二)全力做好精细化气候服务,扎实推进气象防灾减灾示范省建设气候预测质量取得历史性突破。1-10月预测质量平均相比近5年同期提高8.7分,排名全国第九;汛期降水、气温成绩均为我省历史最好;汛期平均成绩位列全国第四;降水预测距平相关系数位列全国第一。迭进式推进决策服务。针对今年破纪录高温,首次开展高温预评估,提前预估将出现历史最强高温过程,迭代式跟进评估,服务效果显著,并以多种形式进行权威解读,加强宣传引导。准确预测“2022夏季全省大部降水偏多”以及“2022汛期(5-10月)全省气温正常略偏高”,夏季次季节-季节暴雨过程预测准确率相比去年同期提高10个百分点,过程起止日期误差在1日内,最大提前量26天。充分发挥“十四运”气象服务保障技术流程和方法,为春运、清明公祭、春耕春播、森林防火、夏收夏播夏种、高温、防汛抗旱、“十七运”、秋收秋种秋播、霜冻等提供气象服务保障,获批示6份,获省局奖励9人次。(三)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进全省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开展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的全省气象灾害危险性调查与评估,编制完成《陕西省气象灾害风险普查技术细则》,客观评价我省主要气象灾害的危险性水平。研制人口、经济等主要承灾体对各类气象灾害的风险评估模型,开展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风险区划,形成了系列成果。(四)强化气候变化科技支撑,围绕地方需求做好决服务。提升地方应对气候变化服务保障能力。发布《陕西省气候变化监测公报(2021版)》。建立陕西气温、降水及气候年景技术方法。研究陕北生态修复区退耕还林工程的气候效应数值模拟方法,利用敏感性试验研究陕北生态修复工程对局地气候的影响,建立气候变化影响评估业务系统。主动参加地方政府气候变化工作部署。在国家级业务单位的支持下,开展我省碳排放初步同化反演评估,完成《陕西省2018-2020年碳源汇监测核查评估分析报告》,受到蒿慧杰副省长肯定。绘制了全省区域范围内不同碳通量的空间分布图,完成陕西省温室气体监测评估平台模块初步设计,积极开展平台建设。(五)努力推进气候业务高质量发展,提升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加强气象预报核心技术攻关。积极开展国产新一代次季节-季节模式CMA-CPSv3预测产品本地释用技术研发及预测结果检验,研发延伸期网格气象要素预报释用技术和灾害性天气过程概率预测技术,深入开展华西秋雨及汛期降水异常的前兆信号和机理研究,并应用于2022年汛期、秋汛期预测业务中。全力准备全国智能预测技术竞赛。初赛阶段排名降水预测技术组第十,其中9月降水符号一致率全国排名第一;经决赛答辩,综合得分超跻身全国前列,荣获团体奖和降水单项优秀奖。持续推进和完善气象灾害风险预估、评估技术。作为全国九家气候灾害风险预估业务试点单位之一,配合省局完成《陕西省气象灾害风险预估业务试点工作方案》编制。开展月、季尺度气象灾害风险预估技术研发。强化团队带动作用,加强科技创新能力。一是精确定位省级技术核心主体,加强团队建设和研究室组织管理。为省级创新团队提供技术人才支撑,为团队技术成果快速转化提供业务化应用平台,积极发挥省级科技创新技术领头作用。二是面向业务需求,以科技研发促进人才赋能。推行优先推荐制度,对科研成果显著、业务水平提高明显、解决业务实际需求等创新工作亮点突出的同志,在推优评先中给予优先推荐,树立岗位标杆,中心1位同志晋升为正研级专家,4位同志被聘为省局首席、副首席,3位同志获得省局气象优秀青年人才。(六)专业服务踔厉奋发,两大方向稳步推进国家气候标志技术和服务成绩可喜。强化气候资源评价,遵循国家气候标志评定流程和科学评估体系,深度挖掘我省气候资源禀赋,建立陕西避暑旅游气候资源评价技术体系,完成麟游、陇县的“避暑旅游目的地”申报工作。区域论证项目取得突破,正在逆势上扬。推进气候可行性论证业务管理政策落实,起草《陕西省区域性气候可行性论证报告审查办法》,上报省局。初步形成区域性气候可行性技术大纲,建立面向开发区、工业园区的高影响天气分析技术、关键工程设计气象参数分析等技术方法。完成地市的区域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推广工作,深入了解地方需求和园区实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方案。签订两项目区域性气候可行性论证合同,与三家开发区达成初步意向。(七)坚持文化带动、群团支撑,满腔热忱做好老干部工作,涵育文明新风尚一是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中心不断加强对党忠诚教育,用好各类红色资源、党性教育基地、“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二是发挥群团力量,组织“早一份预警,少一分灾害”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网上竞答。三是弘扬主旋律,构建先进文化,组织青年职工参与2022年陕西省气象学会科普讲解大赛,举行“气候与健康”健步走活动,关心职工身心健康。四是认真做好老干部各项待遇政策落实工作,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做好各项服务保障,积极为老干部办实事、解难事,让老干部安心舒心暖心。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