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铜川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残疾人就业提供服务保障。残疾人就业服务计划制定、实施;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残疾人劳动力资源、用工需求调查;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就业咨询;残疾人就业失业登记、统计;残疾人职业技能鉴定;盲人按摩管理指导和服务;残疾人就业信息共享 | |
住所 | 铜川市新区铁诺南路市残联综合服务中心 | |
法定代表人 | 杜乐 | |
开办资金 | 13.82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铜川市残疾人联合会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3.82万元 | 12.91万元 | |
网上名称 | 铜川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3月,办理开办资金变更登记,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我中心在省就业中心和市残联的领导下,积极主动地开展2022年残疾人就业工作。一、主要工作(一)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开展情况。为做好我市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引导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根据省中心文件精神,结合我市残疾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实际,出台印发《铜川市2022年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相关要求。(二)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情况联网认证“跨省通办”工作进展情况。围绕《“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要求,落实《“十四五”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提升残疾人就业服务能力,落实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情况联网认证“跨省通办”后续相关工作,促进残疾人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的就业。本年度市本级按比例就业情况联网认证“跨省通办”共计43家。(三)就业年龄段未就业残疾人就业状况调查。我市就业年龄段未就业残疾人状况调查系统基础数据3716人,现已全部完成并逐一录入未就业状况调查系统,完成率100%。(四)扎实开展2022年度全市残疾人城乡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按照省中心要求,统筹规划全市残疾人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指导各区县在全市范围内陆续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依托残疾人扶贫基地,对辖区内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家属及农村困难残疾人进行“农植保”及干杂果、中药材种植等实用价值较高的种植管理和养殖业培训。(五)促进2022年度全市残疾人多种形式就业工作。印发《铜川市2022年残疾人多种形式就业工作实施方案》,以实名制建档立卡、未就业的残疾人为基础,以促进残疾人多种形式就业为根本,加大工作力度,统筹城乡,通过政策落实、岗位开发和岗位预留、人力资源储备、人才培养、专场招聘、扶持项目、补贴奖励等措施,从各方面进一步挖掘适合安置残疾人的工作岗位,千方百计扩大城乡残疾人多种形式就业,高质量做好残疾人多种形式就业工作。(六)全市残疾人就业及残疾人职业培训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工作。为扎实做好残疾人就业和职业培训状况实名制统计管理工作,完成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就业和职业培训以及就业创业网络服务平台数据应录尽录的目标任务,促进残疾人就业,我中心结合实际逐年对区县残联工作人员、各乡镇街办专委进行专题培训,及时解决数据录入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实名制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7月组织举办全市残疾人就业和职业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实名制系统)的培训班。(七)2022年度全市就业服务机构业务能力提升培训工作。为进一步适应新形势下新工作的任务要求,带队组织各区县就业服务机构相关领导及工作负责人参加全省就业服务机构能力提升培训:全国残疾人就业和培训信息实名制系统、全省残疾人就业创业网络服务平台培训、全省残疾人就业和职业培训信息系统、全省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情况联网认证“跨省通办”年审系统、通过培训全面的掌握残疾人就业状况,便于进一步提高全市就业服务机构人员的服务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服务能力。二、开展业务所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一)2022年度残疾人就业率、年度残疾人培训、就业信息录入全省第一。截止第三季度,我市就业年龄段持证残疾人共14082人,其中:已就业10643人,未就业3439人,就业率75.58%,位居全省第一。本年度城乡残疾人培训统计任务数331,实际完成833,完成率251.66%,位居全省第一。本年度残疾人就业信息录入情况:全市已录入就业状况人数14186人,未就业录入人数59人,录入率99.59%,位居全省第一。(二)2022年度就业援助月活动。全市共计组织残疾人专场招聘会17次,有300多家用人单位参加,提供就业岗位4000余个,其中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近200余个,招聘现场设立残疾人就业咨询台,方便残疾人求职者咨询相关政策,共发放10000余份宣传资料。全市共走访残疾登记失业人员家庭810户,登记失业残疾人650人,实名制纳入年度培训计划残疾人496人,帮助57名残疾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其中社会用人单位按比例吸纳就业人数14人),帮助303名残疾人享受专项扶持政策。(三)2022年度“残疾人毕业生“一人一档”就业帮扶工作。自2021年开展残疾人毕业生“一人一档”就业帮扶工作以来,要求各区县高度重视,夯实负责,通过上门排查及电话访问,精准信息采集,将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信息数据及时录入残疾人就业与职业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做到“三清”。2022年度共计25名残疾高校毕业生,其中20名残疾毕业生就业、1人注销残疾人证、1人无就业意向、2人升学、1人参加公考,就业率95.24%,“一人一策”服务率224%。(四)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审完成情况。截止11月中旬,已年审市级行政事业单位238家,已年审未交费单位29家;企业53家。安置残疾人单位21家,安置残疾人36人次。全市入库:1633户次,金额:920.70万元。(五)残疾人技能培训完成情况。截止目前全年委托残疾人就业辅助性机构和第三方残疾人培训共举办26期城乡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共计培训833人次,已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一)残疾人再就业上欠缺主客观能力。残疾人先天身体和智力方面的条件存在欠缺,使得其身体素质、行动能力、专业知识技能水平的提高存在一定难度。今后我中心会多组织各项技能培训,以便提升残疾人的就业能力。(二)残疾人难就业。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当下大多数残疾人具有的简单劳动技能和低层次的文化水平,导致其所能胜任的工作范围及职业选择面较窄。加之高技术企业等人才需求大的行业存在技术壁垒,残疾人自身能力有限,因此不免在社会竞争中处于劣势。我中心会积极联系市人社局等相关单位,共同举办残疾人招聘会,解决残疾人就业难的问题。(三)残疾人自身能力不齐。残疾青年尤其是残疾高校毕业生对自身认识不足,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缺点,对岗位、薪资、待遇等要求太高,导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我们会鼓励残疾人多学习文化知识,提高自身文化水平,能适应各种工作。(四)“跨省通办”相关问题。由于残疾人按比例就业“跨省通办”系统为年度新增工作,未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跨省通办”业务培训及宣传工作,各用人单位申报中,时遇各种系统问题,无法有效完成年审申报,给本年度按比例年审工作带来一定的困扰。我们会在新的一年里和中残联、省残联积极对接业务,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解决用人单位的申报困难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四、2023年工作安排。(一)全力完成就业任务。一是发挥好惠残项目作用,继续开展技能培训,与扶持鼓励相结合,促进残疾人就业。二是积极和相关部门对接,争取多开发残疾人公益性岗位,促进更多的残疾人积极就业、稳定就业,加大残疾人公益性岗位就业力度。三是按照要求,贯彻落实国务院《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二)大力营造残疾人就业氛围。一是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多形式、多途径、多层次宣传残疾人就业法律法规以及党和政府扶残助残的重大举措,引导全社会树立对残疾人的新理念,形成理解、关心、帮助残疾人就业的社会风气。二是广泛宣传《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的通知》等政策,鼓励用人单位安置残疾人就业。三是多方联合,形成助力,有效开展残疾人专场就业招聘会,扩大残疾人就业渠道。四是宣传残疾人就业创业模范,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激励残疾人自主创业,灵活就业,自食其力,融入新时代社会发展进程。我中心严格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规定,无超出范围的活动,无诉讼情况,无社会投诉。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