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宜君县科学技术开发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负责科技成果转化 | |
住所 | 宜君县宜阳北街37号 | |
法定代表人 | 张程 | |
开办资金 | 18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宜君县教育科技体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2万元 | 2.1万元 | |
网上名称 | 宜君县科学技术开发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今年以来,科技工作在县教科体局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省市县工作部署,紧扣全年目标任务,以加速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为主线,以重点产业“链长制”为统揽,以推进秦创原宜君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为承载,在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平台搭建、科技成果转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狠抓落实并取得一定成效。现将全年科技工作汇报如下: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科研投入统计工作成效显著。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发挥科技、经贸、财政、统计、税务等部门职能作用,深入全县规上企业开展调研,了解企业发展现状及科研经费投入情况,宣讲科技法律法规、科研经费投入统计优惠政策、科研经费构成及统计工作专业要求,鼓励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组织10余家规上企业参加市R&D统计培训会,引导企业规范R&D经费核算,指导企业完成R&D网上申报1717万元。(二)科技创新主体培育工作有序推进。一是积极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按照创办一批、培育一批、成熟一批、推荐一批的思路,通过对县域内所有中小企业全面摸底排查,将有潜力的科技型企业纳入中小企业培育库,联合专业机构开展培训指导,提供资源链接服务,提升企业科技管理水平,2022年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7家。二是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计划。积极对接发改、工信、财政、税务等部门,建立常态化协调沟通机制,将符合条件的规模以上企业纳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宣传高企奖补政策,激发企业申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全县发展高新技术企业2家、培育9家。(三)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工作取得佳绩。一是组织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实施市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项。二是认真组织开展科技成果申报评审工作,申报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新申请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三是组织企业参加第二十九届杨凌农高会科技成果评奖工作,“秦酒牌白酒”、“棋智牌核桃油”、“菇润仙牌香菇酱”3项产品喜获第二十九届杨凌农高会“后稷奖”殊荣。(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中医药“双链”深度融合,积极组织企业申报药用植物科技示范基地省级2家、市级1家;加强农业农村领域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申报省级科技示范村1个、农林业防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市级技术创新中心1个、星创天地1个、科技示范镇1个。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一)秦创原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多次听取进展、研究部署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工作。制定印发了《秦创原宜君创新驱动平台建设2022年度任务颗粒化清单》,研究部署了秦创原宜君创新促进中心建设工作,设立了秦创原专项资金,完成了秦创原(宜君)创新促进中心选址,对秦创原(宜君)创新促进中心进行了规划设计,目前室内外布置已完成,入驻平台企业14家;依托陕西科技大学人才、科研、技术优势,与陕科大达成了合作协议,重点在中医药产业链、康养食品、现代特色农业、地膜降解、电子商务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二)科技服务工作扎实有效。一是围绕乡村振兴,持续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全年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共开展各类科技培训服务15期,受益群众3000余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2000余份,引进新品种6个,开展玉米不同品种筛选、大豆玉米带状复合大豆品种、黄芪-丹参垄栽丹参肥料等试验示范,效果显著。二是抓好“三区”人才科技服务工作。聚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落实16名“三区”科技人才与10个乡镇的16个集体经济组织对接服务工作,各专家教授针对村上产业发展技术需求,制定服务计划,开展科技服务,加强对乡村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三是加快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建设。申报省级“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建设(创新团队)1项,宜君县富迪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张彤阳入选为陕西省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申报市级科技创新创业导师3名;引进2名玉米专家博士,开展特种玉米6个品种的试验示范种植,效果明显。(三)科技宣传活动精彩纷呈。一是在“科技之春”、“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活动日等活动中,宣传科技法律法规、秦创原政策包及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开展科技创新成果展示推介、科技创新成果展示推介、科普进校园、中小学生进科技馆、科技特派员面对面问诊等系列活动,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活动期间共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活动30余次,展出展板8个,悬挂横幅10条,发放宣传资料8000余份,服务企业20余家,受益群众5000余人次。二是开展2021年度全县科普统计调查工作,全面掌握全县科普资源现状,整合各类科技资源,助力秦创原建设。三、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存在问题:一是科技投入不足,专业技术单位和企业的科技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弱,大部分企业创新意识淡薄,科研经费投入都比较少;二是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对接不紧密,合作不多,合作深度不够,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三是全县科技创新人才缺乏,尤其是行业骨干、领军人才和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紧缺。改进措施:加强创新主体培育。做好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跟踪培育工作,帮助企业解决培育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支持指导企业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贯彻落实对科技型企业精准支持和服务力度,强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的主体。四、2023年度工作计划2023年,科技工作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依托铜川创新谷和秦创原宜君创新促进中心,以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加快创新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科技创新服务为重点,推进全县科技工作创新发展。一是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树立创新一盘棋理念,积极对接铜川创新谷,加快秦创原宜君创新促进中心建设,不断优化全链条科技服务体系,推动创新平台共建共享、科技成果协调转化、科技企业加速成长。二是加快创新平台搭建。抓好现有研发机构的自主研发、合作开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企业经济效益;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合作机制,共建实验室、研究所、试验示范基地等各类创新服务平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与科技发展水平。三是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立足阎岩专家工作站、顾小福专家工作站、路波名中医传承工作站,持续做好高层次人才队伍引进工作。做好科技特派员和“三区”科技人才服务管理工作,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帮助农户提高科技水平,降低成本,增加农业收入。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