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宜君县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野生动植物资源行政案件查处,野生动植物资源建档,开发利用规划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古树名木保护 | |
住所 | 宜君县宜阳北街9号 | |
法定代表人 | 田冬梅 | |
开办资金 | 18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预算管理 | |
举办单位 | 宜君县自然资源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2万元 | 21万元 | |
网上名称 | 宜君县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公益 | 从业人数 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度,我单位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一年来开展工作如下: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我站按照县局的安排,认真落实各乡镇政府,各国有林场、森林公安派出所、养殖户等相关单位高致病禽流感等疫源疫病监测防控责任。坚持24小时值班和零报告制度。加强对养殖场、农贸市场、饭店的执法检查,落实重点区域野外巡护责任,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防控,及时切断疫情传播途径,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和野生动物资源安全;圆满完成了野生动物“清风行动”的专项行动,联合县自然资源(林业)、政法、公安等七部门制定了《宜君县“清风行动”实施方案》。联合成员单位相关人员对区域内的药企药店餐饮场所、农贸市场、网络销售平台、县城南头发车点及过往运输车辆进行了联合执法检查。共出动执法人员150人次,执法车辆4辆,检查各经营场所239处,与各商户签定《打击非法交易保护野生动物责任书》11份,发放、张贴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彩页2000余份,经检查未发现有非法经营利用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情况;落实人员对五里镇焦安村、彭镇花石崖村附近河道、太安镇榆树湾村、福地湖等朱鹮出现区域,加大了监测保护力度,一年来发现朱鹮数量有所增加,巢穴分布广。同时对黑鹳、金雕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加大了监测保护力度。今年共安装红外相机16台,收集有价值数据信息3条;全年共救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1只(已送至耀州区柳林朱鹮保护基地进行救治),省级重点保护动物袍子1只(以放生),“三有”动物2只(白骨顶鸡1只、猫头鹰1只均以放生)。(二)强化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一是今年与各乡镇人民政府(综合服务中心)、街道办事处及各林场联合开展古树名木的保护排查工作。以宜君县林长制办公室的名义印发了关于切实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通知(君林长办发〔2022〕13号)、宜君县林长制办公室关于对全县古树名木进行全面排查的通知(君林长办发〔2022〕24号)。二是对全县所有的古树名木进行新一轮的摸底调查,对死亡的古树进行消号,重新建立台账。三是对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4株古树采取了保护措施,其中对五里镇兴市村、彭镇白家沟村、唐家塬村古树进行了侧枝加固支撑、树洞防腐修补、树体支撑加固。四是对丢失标志牌的38株古树进行了从新挂牌。(三)扎实推进野猪危害综合防控工作.一是以宜君县林长制办公室名义印发宜君县野猪危害综合防控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君林长办发〔2022〕22号)。动员各级群防群治,落实主体责任、明确任务。二是积极配合全省开展野猪诱捕实验,在雷塬综合服务中心木瓜城村投放野猪诱捕笼一个,定期进行投食、巡护、查看野猪诱捕笼有无受损情况。三是积极联系农业农村局和保险公司将野猪损害纳入农业保险(全县共投保41万亩、群众每亩投保0.75元)。四是联合省动物研究所对本区域内野猪开展摸底调查,全县共分布有野猪种群数量为1827±88头。野猪主要分布于林区、林区与农耕区交错的林缘地带。五是组建狩猎队8支,队员36人、猎狗150余只左右,对狩猎队开展了专业培训、发放物资,装备10套、约1万余元。(四)切实做好湿地保护相关工作.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充分发挥各国有生态林场、生态护林员的作用,切实加大主要库区、河流的巡护监测工作,确保湿地资源安全健康。积极与福地湖湿地公园管理处协调,准备湿地公园国家验收前的各项工作。加大日常督促指导福地湖湿地公园做好湿地鸟类监测、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通过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将极大地宣传了野生动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提高人们的自然保护意识,生态环境的改善,将更好地发挥净化大气、减少污染和美化环境等功能,为社会提供更好的保健游憩场所,改善当地居民的生存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开展,不仅保护了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使野生动植物尤其是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为我国传统的中医药、保健品等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储备。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年来,我县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野生动物保护与农林生产的矛盾突出,比如野鸡、野猪、野兔等“三有”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增长过快,对农林生产危害大,国家又没有损害补偿政策和资金,影响群众保护野生动物的积极性;二是专业技能人才匮乏,疫源疫病监测手段落后,影响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三是野猪危害防控工作没有工作经费和专业人才,导致工作推动慢。改进措施:一是联合省动物研究所对本区域内野猪开展本底调查(时间:2021年12月3日至2022年3月5日)。全县共分布有野猪种群数量为1827±88头。野猪主要分布于林区、林区与农耕区交错的林缘地带。二是于2021年11月23日配合全省开展综合防治试验,设置诱捕笼,在雷塬综合服务中心木瓜城村投放野猪诱捕笼一个。三是积极动员群众购买农业保险(全县共投保41万亩,群众每亩投保0.75元)。四是继续申报疫源疫病监测项目,加强疫源疫病监测工作。四、2023年度工作计划一是继续加大宣传。积极创造条件,创新宣传方式,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群众保护生态的良好意识,为生态文明建设助力;二是继续抓好野生动植物、古树名木、湿地巡护、疫源疫病监测工作,确保资源安全;三是有序进行古树名木的救治和保护;四是加强法律法规及业务知识培训学习,提高专业人员保护管理水平;五是按照全县乡村振兴工作安排部署,做好联村帮扶各项工作,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六是完成市县业务单位及主管局交办的其它各项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