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咸阳市劳动技能鉴定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技能人才提供技能等级评价。承担全市技能人才劳动技能鉴定服务工作等。 | |
住所 | 咸阳市渭阳中路6号 | |
法定代表人 | 冯振瑞 | |
开办资金 | 28.7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咸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6.9万元 | 19.94万元 | |
网上名称 | 咸阳市劳动技能鉴定服务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开展业务情况(一)职业技能培训开展情况。今年以来,分别组织陕西延长石油西北橡胶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橡胶有限公司、陕西咸阳杜克普服装有限公司、陕西步长制药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开展岗职工培训、综合素质培训等职业技能培训2115人次,完成年度任务2000人次的105.75%。全年共拨付补贴资金223.192万元。(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情况。目前我市共有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机构38家,2022年以来,累计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62批次12873人,认定合格取证10317人,完成年度任务10000人的103.17%;其中,高级工以上取证1135人,完成省厅下达任务1000人的113.5%,技师以上取证190人,完成省厅下达任务100人的190%。另外,全年服务指导我市其他行业技能鉴定4868人次,取证4082人次。(三)高技能人才建设项目情况。为进一步做好我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发挥培训基地和大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按照《咸阳市2021年市级高技能人才建设项目评审工作方案》,今年5月组织进行了2021年度市级高技能人才建设项目考察评审工作,确定我市2021年高技能人才建设项目5个(其中高技能人才基地2个,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同时,高度关注在建项目发展进度,积极协调补助资金,落实高技能人才建设项目相关政策,本年度对2020年以来确定的我市6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建设项目(3个基地、3个大师工作室),累计拨付补助资金270万元。二、取得社会或经济效益我们始终坚持以人社工作“五增五提”为目标,多措并举,着力加强我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等级认定工作,服务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扎实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紧密围绕我市“五四四”产业体系建设与企业转型升级、企业技能人才结构、技能人才需求,按照省市技能培训有关政策规定和程序,主动深入企业调研对接、指导服务企业制定培训计划、适时启动培训工作,加快办理企业职业技能培训开班审批、资料审核、资金拨付各业务环节,强化培训全过程监管,积极配合各级审计监督,确保资金安全。(二)加快推进技能人才评价工作。一是不断状大评价机构规模。配合市局职建科对申报备案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机构进行现场考察,按照规定工作程序,全年新增15家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机构。二是认真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严格按照部省《技能等级认定经办规程》和市局《经办流程》,实行事前报计划、逢考必督、严把质量关的原则,加强认定过程监管(全程视频),确保认定工作公开透明。三是加强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政策培训宣传。分5批召开评价机构培训会,印制宣传册和政策汇编,通过官网站、公众号等广泛宣传,积极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四是深入开展“山寨证书”专项治理。在全市范围开展“山寨证书”排查,净化证书管理,维护人才健康发展环境。同时,下发《进一步规范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管理的通知》,对认定流程和监管职责进行再明确、再要求,确保技能等级认定依法有序开展。(三)加强民办技能培训学校管理。1月份,与职建科对拟新增备案的咸阳瑞安技能培训学校进行了实地考察,经局长办公会同意后,将该校纳入市本级民办技能培训学校进行管理。3月份,按照年度工作安排,拟定《2021年度咸阳市市属民办技能培训学校年检工作实施方案》,围绕疫情防控工作、各项政策落实、办学场地及办学条件、教师队伍建设、制度建设与校园管理、学校运行及持续投入等六个方面对市属22所民办技能培训学校进行了年检,根据年检情况,下发年检通报,注销机构1家。根据省市相关要求和我市实际,对市属民办技能培训学校疫情防控和安全管理工作实施常态化管理服务,先后下发了《关于开展安全管理专项检查的通知》《关于开展驻咸技工院校和民办技能培训机构疫情防控及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先后与职建科对22所市属民办技能培训学校和3所驻咸技工学校开展了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专项检查,确保了校园教学安全稳定。三、存在问题(一)技能等级认定工作还存在一定阻力。例如考生报考级别受限,在校生认定受认定时间限制,企业职工报考积极性不高,社会、行业报考人员受职业标准报考条件限制等问题,导致认定工作在数量上无法大幅度提升。(二)评价机构社会认定宣传力度不够。目前我市备案的社会组织多为职业院校,等级认定主要面向本校在校学生,与社会联系不够紧密,导致社会从业人员无法及时报名参与技能等级评价工作。四、整改措施(一)加强政策宣传和培训。积极宣传中省市技能等级认定政策,加强技能等级认定经办工作人员特别是等级认定机构考评人员的指导和培训,细化完善工作流程,不断提升技能等级认定工作整体水平。(二)切实做好等级认定管理服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中心将继续在省中心的支持和指导下,加大推进职业技能人才等级评价工作力度,拓展技能等级认定工种和级别,积极开展技能等级评价政策宣传,营造积极的舆论氛围。同时,积极对接我市备案机构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努力为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提供支持与服务,推动我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五、下一年工作计划一是聚焦主责主业狠抓落实,紧盯人才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导向,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充分认识全市技能人才总量、素质难以充分满足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现状,聚焦“五增五提”的工作要求,立足主业主责,积极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统筹谋划,细化措施,全面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地。二是加快推进评价体系建设,立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壮大等级评价机构数量和质量,不断完善和全面实施科学化、社会化、多元化技能人才评价机制,加大技能等级认定和专项能力考核政策业务宣传力度,指导评价机构按照规定开展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稳步推动全市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工作健康有序发展。三是持续优化服务流程。进一步精简细化业务经办流程,不断提升服务效能,主动靠前服务,耐心为各类服务对象和群众宣传解释政策、办理各项业务,努力提供“一站式”服务,不让群众多跑一次路,加强作风建设,践行为民服务宗旨,提高服务质量和效能,树立部门良好形象。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