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咸阳市渭城区社会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群众、企业提供政务服务。进驻服务大厅的部门、业务及服务窗口的日常管理;做好政务服务、政策咨询、信息公布等工作;对工作人员培训、监督管理和考核;大厅信息化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维护;辖区便民服务大厅的协调指导监督和培训。 | |
住所 | 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文林路9号 | |
法定代表人 | 孙晓静 | |
开办资金 | 52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咸阳市渭城区行政审批服务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2.29万元 | 42.27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度,渭城区社会服务中心贯彻落实中、省、市“放管服”改革文件精神,做足服务文章,创优发展环境,不断完善政务服务的大环境,积极响应政务服务新需求。全力打造“阳光、高效、透明”的渭城政务服务品牌,全面推进政务服务提档升级,着力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持续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一、主要工作(一)扎实开展两个活动1.“解放思想谋发展、转变作风办实事”主题教育活动开展情况。局机关主题“解放思想谋发展、转变作风办实事”教育活动动员会召开后,我中心迅速动员,周密部署。一是召开会议安排部署主题教育活动,认真学习领会活动方案。二是对照“六破六立”具体要求,细化目标任务,明确推进措施,落实工作责任。三是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紧扣“六破六立”,认真梳理查找存在的突出性、深层次、顽固性问题。四是对标对表,扎实推进。通过自查自纠、整改落实、巩固提升,按步骤、分阶段、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开展,确保确保主题教育活动取得实效。2、“加强作风建设切实解决群众反应强烈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情况专项政治工作开展以来社会服务中心紧抓活动实质,按照方案要求扎实开展工作作风方面存在问题的自查自纠,从工作能力、工作纪律、工作态度、仪容仪表等四个方面入手,查摆出八项存在问题,并针对查摆出的问题制定立行立改及长期整改意见,确保活动取得实效。一是开展业务技能大练兵,强化业务技能学习;强化“好差评”评价机制应用,倒逼窗口工作人员能力大升级。二是加强日常巡查力度,严格执行政务大厅各种纪律规定,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力促工作纪律大改观。三是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制”。针对服务意识单薄、工作作风漂浮的个人开展教育谈话,强化思想认识,激发主观能动性。确保服务意识大转变。四是开展政务服务礼仪培训;按照着装要求,严格检查仪容仪表。做到干部队伍精神面貌大提高。(二)加快推进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一是对照省市标准,指导全区各部门扎实开展一体化中控平台事项库事项梳理完善工作,全区4个街办便民服务中心和55个社区便民服务大厅事项梳理全面覆盖,截止目前共梳理完善行政审批及政务服务事项1702项。二是配合局业务科室开展“一件事一次办”事项梳理,目前梳理一件事一次办事项,跨区通办事项,为加快实现“一门、一窗、一次”集中办理奠定坚实基础。加快了“进一扇门办所有事”“应进必进”推进深度。三是优化窗口设置,提升窗口效能,新设立农业银行窗口,打通企业注册全流程服务,让企业开办更高效更便捷,提升“帮办代办窗口”、“办不成事窗口”“六保六稳窗口”服务能力,上半年中心窗口累计受理办件17994件,办结率100%,帮办代办1243人次,受理群众办不成事项32项,受理惠企政策咨询47次,惠企政策宣传1700人次。(三)强化政务大厅管理运行。一是完善制度,优化服务效能。修订完善《渭城区政务大厅日常管理办法》,调整与工作实际不相符的条款,使之与工作实际更贴合,与群众需求更匹配。二是强化巡查,提升管理水平。完善窗口“4+2”巡查模式,即,每日上下班四次定期巡查,工作时间段2次随机巡查,发现问题快速处置,改善窗口工作作风。三是细化考核通报形式,让考核结果更严谨更科学,发挥考核指挥棒效应。四是实行晨例会制度,提振干部精神面貌,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五是拟定《社会服务中心科室调整方案》,以现有管理体制为基础,按照有利于调动和发挥干部积极性和创造性,围绕理顺关系、优化配置、引入竞争、激发活力、创新制度、提高效率的原则,完善内部管理,提高管理效率,更好的服务辖区企业、群众。(四)推行智能终端自助办充分发挥工商执照智能终端、智慧税务微厅、证能查询终端、天然气智能终端等设备作用,采取志愿者服务岗协助,群众自助办理,引导企业和群众在办理业务时,选择“扫码”、“刷脸”多种方式快捷办理相关业务,缩短群众排队等待时间,大大节约了群众办事的时间成本。(五)积极抓好创文工作。一是抓宣传。对照创文新标准,利用大厅大屏、宣传板面开展创文宣传。在大厅过道、休息区、服务台窗台等处设遵德守礼、“讲文明树新风”、“党史学习教育”、诚信建设宣传牌10余处,创文宣传全面有层次。二是抓活动。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小分队,积极开展“疫情防控”“我们的节日”“敬老助残”“帮办代办”“创文宣传”等志愿活动,提高干部群众的文明意识。三是抓联建。配合社区深入小区街道开展创文志愿者服务,清洁路面和墙面垃圾和牛皮癣,清理社区堆积物,维护社区卫生环境。(六)坚决筑牢疫情防控防线。今年年初新冠疫情来势汹汹,我中心将疫情防控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一是积极参与全区疫情防控值守工作,按时按点下沉到社区、楼栋,开展防控值守,核酸检测等工作。二是筑牢政务大厅防护墙。严格落实“两码一报告”查验和每日“两消杀”等工作。每日安排专人落实大厅“两查一戴”,即查消杀是否到位,工作人员体温是否正,口罩是否佩戴好,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开展防控宣传,增强窗口干部、办事群众防控意识,筑牢防控防线。二、存在的问题1、街办、社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有待加强。部分街办、社区服务中心办公条件较差,事项进驻偏少,服务水平不高。2、“一网通办”推进力度不够。各部门应用全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开展事项办理不积极,导致群众对网上办、“秦务员”等应用了解不多,使用率较低,仍习惯于走纸质材料。3、信息壁垒仍在存在。各部门业务系统仍未完全实现与全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互联互通,导致窗口工作人员仍然需要使用多系统办理业务。三、2023年工作计划1、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建设。一是全面整改“法定办结时间不一”“办事材料不统一”等问题。进一步“减时间、减材料、减跑动”,提升“即办程度”“办理深度”。对标省、市要求,缩减实施清单中的承诺时限,进一步精简申请材料,减少跑动次数2、政务服务事项进一步向街办、社区下延。在前期街办、社区政务服务事项梳理的基础上,梳理编制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委托下放办理,不断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加快推进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向社区延伸,推动电子政务外网全覆盖,提升审批服务事项网办比例。3、推进基层政务标准化。加快街办、社区政务服务工作标准化建设,对街办、社区服务大厅进驻事项、服务标准进行进一步规范化。4、推动政务数据共享。大力推动电子公章推广应用、配合市级部门做好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协调各部门做好专用系统与全市一体化在线平台互通。5、统筹线上线下同质服务。大力提高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统筹提升线上线下集成服务效能,做到网上网下同质服务、互补互助。6、加快“好评差”全覆盖。加快区级、街办、社区大厅与全市一体化平台“好差评”系统对接,实现实体大厅窗口、自助终端的“好差评”线上线下有机融合。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