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陕西省> 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

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

发布时间: 2023-03-07 15:43
单位名称 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
宗旨和业务范围 研究生物学理论和科学技术,促进科技发展。微生物学研究;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生态学研究;植物学研究;遗传学研究。
住所 西安市西影路8号
法定代表人 万一
开办资金 130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陕西省科学院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061.79万元 1211.33万元
网上名称 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 从业人数  8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在陕西省科学院的领导下,研究所全体职工在微生物研究领域取得显著成绩,为地方经济的发展、科学研究发展做出了贡献。全年研究所在重大项目争取、科研产出质量提升、科研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成果突出。应用基础研究水平持续提高,全年发表2区以上SCI论文7篇;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积极参与“三项改革”试点工作并取得突破性进展,完成“三项改革”制度建设,“第三代SOD生物抗氧酶及其在“医+美”领域的应用”获得春种基金项目投资;科普工作勇于创新,我所在中国科学院全院科普大赛中拔得头筹。以上工作为领导班子任期目标的实现以及研究所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基本业务情况(一)科研立项及经费2022年度,全所实际到账科研经费共1164.93万元,其中纵向科研经费1002.48万元,取得横向课题、技术服务和检测费到帐共计162.45万元。2022年,全所新争取的纵向科研项目23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5项;西安市科技局科技计划项目2项;陕西省科学院科技计划项目8项,其他项目与合作项目7项。(二)科研成果2022年我所以第一作者单位发表学术论文共计24篇(其中SCI收录9篇,CSCS核心库收录5篇),授权发明专利12件,申请专利10件,编制标准8项(其中陕西省标准2项,企业标准4项,团体标准2项),获“陕西最美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1项,科普奖9项。2022年共验收项目19项,其中陕西省科技厅项目6项,西安市科技局项目5项,陕西省科学院项目8项。(三)学术交流及科普工作本年度组织举办一场学术报告,薛文娇研究员出席第四届“一带一路”生物健康农业国际研讨会暨中巴生物健康农业海外科技示范园建设论坛,并做了大会主旨报告;参加了第29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依托秦岭菌物标本馆的科普资源,举办科普活动2场,接待参观人数近100人次。获2022年中科院院科普讲解大赛一等奖1项;陕西省科普讲解大赛三等奖1项;中科院西安分院陕西省科学院科普讲解大赛暨陕西省科普讲解大赛选拔赛三等奖1项、优秀奖3项;第五届分省院科普征文大赛二等奖1项;第四届分省院科普讲解大赛优秀组织奖1项;第五届分省院科普征文大赛优秀组织奖1项。(四)应用基础研究水平持续提高2022年,我所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较大突破,共发表SCI论文9篇,其中JCR2区以上论文7篇,总影响因子42.598,最高影响因子6.575。(五)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由我所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黑木耳等食用菌产业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正式获批立项,项目总经费6842.50万元。项目启动会已于8月4日顺利召开,目前各项工作已全面展开。(六)“三项改革”制度建设及重点成果转化推进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重大部署精神,深化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我所作为试点单位,积极响应、迅速行动,参与“三项改革”试点工作。1.坚持制度先行,优化顶层设计。我所与稼轩律所曹鹏律师签订“成果专项法律服务协议”,制定科技成果转化方案、奖励方案,修订完善“三项改革”相关制度。充分利用政策红利,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热情。2.积极推动典型科研成果先行先试我所科技成果“第三代SOD生物抗氧酶及其在“医+美”领域的应用”参加高校院所科技成果“三项改革”首场路演获得成功,获得春种基金项目投资,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样板。3.酝酿孵化多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我所的“桑黄产业化技术应用”项目参加陕西省科学院“三项改革”路演,该项目以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为基础,采用标准化技术种植珍稀食药用菌桑黄,定制桑黄行业省级生产标准,并通过科学配方开发系列产品,延长了桑黄产业链。积极推动我所“生物糖团队”申请一所一品专项,联合西安巨子生物等相关行业优势力量共同推动微生物多糖的产业化转化,开展微生物多糖绿色制造关键技术攻关,并基于多糖原料进行固体饮料、新型保鲜剂等产品的创制和推广。二、党建工作2022年,所党委在院党组的领导下,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同时,不断规范和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决纠正“四风”,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务实推进“一所一品”、“三项改革”等重点科研工作见成效。主要情况如下:(一)加强党员学习教育1.严格执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组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7次,组织开展学习贯彻二十大会议精神、十九届六中和七中全会精神专题学习4次。2.积极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认真落实《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抓好全体党员“四史”宣传教育,第一时间传达学习了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持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3.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政治活动。严格执行《准则》《条例》,坚持民主集中制,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等制度。(二)强化组织建设,提升组织执行力1.完成我所党委、纪委换届工作。今年所党委积极筹备换届工作,办理了相关换届手续,完成了换届程序,产生了新一届党委和纪委。优化了班子结构,实现了新老班子的顺利交接,增强了党组织的活力和广大党员的责任感、使命感,为研究所党建再上新台阶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2.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参与“三重一大”决策。2022年,党委组织讨论研究所“十四五”规划、国家重点研发专项、人才引进等相关会议20余次,建立行之有效的民主决策与监督机制,不断提高研究所决策效率;3.加强支部组织建设,促进支部工作提升。支部创造性地开展主题党日、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增强支部组织生活的活力,发挥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党内组织生活质量。(三)持续深化党建与业务融入融合1.党委认真研究学习陕西省“三项改革”文件精神,积极部署落实,指导完成了研究所“三项改革”管理办法,参加科技厅科研成果路演活动1次,1项科研成果即将落地秦创原。2.研究所党委非常重视未来发展,多次召开党委会研究“十四五”发展规划,强化顶层设计、明确目标,编制完成研究所“十四五”发展规划,现已宣贯实施。(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1.压实两个责任。年初研究制定了《2022年所党委工作要点》《2022年所纪委工作要点》,明确党委主体责任和党委书记的第一责任人责任。2.上好廉政党课。党委书记和纪委书记分别在七一前后为全所职工上党课,进一步锤炼党性和作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政治生态。3.深化警示教育。观看警示教育片《零容忍》、《背离初心的国企蛀虫》,加强了对全体党员的纪律教育。组织全所党员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参与了省上组织的纪检监察党规党纪知识测试。4.纪委积极开展专项检查和督促整改工作,确保研究所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五)加强创新文化建设,提升群团工作合力1.加强青年思想政治引领。积极推荐我所优秀青年职工参加各级党组织的评优选先活动,我所王璐获得分省院2021年度优秀青年工作者,孙超获得乡村振兴工作先进个人。2.丰富职工文体活动,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组织开展“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读书分享活动、职工钓鱼活动,制作发布音视频作品4篇,活跃文化氛围。三、人才培养2022年研究所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一是组织人才引进工作,申报1名同志为青年拔尖人才计划,组织博士自主招聘录用2名博士。二是强化高级人才选拔,组织1名同志申报专业技术二级研究员、1名同志晋升研究员、2名同志晋升副研究员。三是加强人才培养,2名同志入选人才专家服务基层工作、1名同志申报“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1名同志申报留学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项目、开展第九批博士服务团推荐、1名同志申报“西部青年学者”(院外)项目。四是人才活动及荣誉,李峻志研究员荣获2022年“陕西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四、后勤保障工作2022年,保卫后勤中心在研究所党委行政班子的领导及各部门的支持下,如期完成了所安全设施改造和科研环境提升工程,为全所职工创造了更安全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2022年研究所在多领域取得了突破进展,这与上级领导的支持、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密不可分。未来,我所将持续加强微生物资源的特色化建设,进一步提高科研成果质量,积极推动乡村振兴,充分借助“三项改革”等政策支持,有效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落地,为研究所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