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宁陕县> 宁陕县农村经营工作站

宁陕县农村经营工作站

发布时间: 2023-03-07 15:16
单位名称 宁陕县农村经营工作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宗旨: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服务。业务范围:承担确权信息服务、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等交易服务;新型农场培育、申报、统计、财务、经济收益分配等工作。
住所 宁陕县城关镇三星路2号
法定代表人 刘军
开办资金 42.79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宁陕县农业农村和水利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2.79万元 27.16万元
网上名称 宁陕县农村经营工作站.公益 从业人数  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度,我单位在农业农村和水利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今年以来,我站凝聚工作合力,强化组织领导、强化“三资”平台建设、强化指导培训、强化考核督导,“四强化”扎实推进全县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全面提档升级,利用安康市农村综合产权管理平台实时掌握村集体经济实况,因村施策,统筹推进,实现了集体经济薄弱村全部清零。1.强化组织领导。强化农村“产改”及“三变”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职能,由县委农办牵头,县委组织部、县农水局、发改局、财政局、乡村振兴局、林业局、自然资源局等部门协作配合,指导镇、村开展消除集体经济收益5万元以下薄弱村攻坚行动,各镇制定《消薄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制定任务图,建立县镇村三级主要负责人亲自抓,相关部门各尽其责、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在全县形成工作合力,确保消薄攻坚行动推进有力,取得实效。2.强化“三资”平台建设。组织镇村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系统信息录入、农村集体“三资三化”管理平台“银农直连”支付系统使用、财务数据建账、资产卡片录入和合同信息采集工作,截至11月10日,全县71个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系统建账到当月,账务有效记账率100%。全县1-10月实现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178万余元,全县71个村集体经济组织都达到5万元以上。3.强化指导培训。农经站先后围绕推进“消薄”攻坚行动、管理平台系统操作、规范财务管理等方面举办专题培训5场次,培训人员200余人;召开推进会2场次,培训50余人;各镇组织培训11场次,参训人员100余人,外出培训20余人。通过培训,不断加强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规范内部管理、财务管理、项目管理等,提升了责任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乡村振兴夯实了基础。4.强化考核督导。将“消薄攻坚行动重点工作”纳入县对镇年度目标责任制综合考核,重点考核各镇集体经济“消薄”任务达标、“三资管理”平台使用成效、村集体财务管理、银农直连开展等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由县委组织部、县农水局、财政局、乡村振兴局抽调人员成立了督导组对全县农村集体消薄攻坚行动重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研判,围绕督查的共性和个性问题,采取清单式管理问题台账,职责部门发送问题整改移交函进行督办;落实镇村登记备案村集体经济组织专(兼)职会计、参与会审会签股民代表、镇级审核管理人员373人。根据“集体经济财务系统”数据,先后印发提醒函、督办函1期,印发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数据录入进展情况通报2期,按月对各镇“消薄”完成情况进行通报,并将结果报送县委、县政府,作为各镇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的参考依据。二、取得的主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农村集体经济“消薄”进展明显。截止年底,全县71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175.88万元,总支出40.64万元,完成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71个,占比100%,其中:5—10万:22个村,10—50万48个村,50万元以上1个,已提前完成年度“消薄”任务。2.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管理规范高效。全县71个村财务系统建账到当月,建账率100%。银农直联系统支付共计241笔,累计支付金额791.3万元。全县共计录入资产卡片数2508个,资产总额7.3亿元,资产录入率95%。录入集体土地总面积48.1万亩,系统录入合同220份合同,规范签订集体经济合同220份。制定银农直连管理制度流程和限额等管理制度,落实镇村登记备案村集体经济组织专(兼)职会计、参与会审会签股民代表、镇级审核管理人员373人。3.新型经营主体健康稳定发展。全年新增备案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9家,新增家庭农场10个。2022新创建国家级示范社1个、创建省级示范社2个、已完成市级家庭农场创建。三、存在问题1.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部分镇村对集体经济发展的方式和路径还不清晰,还存在对集体资金不会用、不敢用、不想用的问题,集体经济发展还存在一定风险。2.缺乏带动能力强的经营主体。宁陕县实力雄厚、乐于投资农业产业的的大企业、大公司太少,承接主体难以选择。3.农村经营体系不健全。集体经济发展专业人才缺乏,县镇两级“农经”管理专业人员缺乏。四、改进措施1.科学分类推进。把村集体经济发展纳入县域经济发展规划,结合区域经济基础、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产业条件,因地制宜科学编制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慎重选择产业项目,谨慎选择合作市场主体,科学确定发展重点。结合区域实际,坚持“一村一策”,指导薄弱村编制集体经济发展实施方案。2.拓宽发展路径。全域推进“支部联建、产业联盟、资源联享”工作机制,深化“三变”改革,盘活沉睡资源,培育新业态,探索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子,加快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通过村企联合、龙头带动、社会帮扶等方式,积极推广资源开发型、产业带动型、劳务服务型等多元化发展模式采取差异化发展路径,有效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3.加强风险防范。坚持项目可行、程序规范、效益明显的原则,采取现场考察、分析评估、集体研判,科学精准选择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建立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经营管理与监督分离的制约机制,健全财务公开、民主理财、民主监督制度,有效防范村集体经营风险。针对农村集体经济合同存在发包程序不规范、口头发包、低价发包、承包期过长、拖欠承包费等突出问题,加大农村集体资源、资产、资金领域专项整治力度,建立问题清单,确保整改到位。4.规范“三资”管理。紧盯“三资”经营、收益分红等关键环节,坚持村财镇代管、审计监督全覆盖、村民委员会监督,建立健全动态利益联结、资产经营管理、责任考核、收益分配和风险防范机制,健全收入支出、审批、合同等制度,巩固提升“银农直联”资金支付审批系统成效,不断提升农村集体组织、资产、成员、权益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五、下一步打算1.目标任务:按照精准施策、长效管理、巩固成果的工作要求,坚持县级统筹、乡镇主责、村级主体、上下联动、部门协同工作机制,以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为主线,到2023年底,确保全面消除农村集体经济年收入0~5万元的薄弱村,力争全面消除农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以下的村。2.主要工作措施:一是科学分类推进。把村集体经济发展纳入县域经济发展规划,结合区域经济基础、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产业条件,因地制宜科学编制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慎重选择产业项目,谨慎选择合作市场主体,科学确定发展重点。结合区域实际,坚持“一村一策”,指导薄弱村编制集体经济发展实施方案。二是拓宽发展路径。全域推进“支部联建、产业联盟、资源联享”工作机制,深化“三变”改革,盘活沉睡资源,培育新业态,探索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子,加快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通过村企联合、龙头带动、社会帮扶等方式,积极推广资源开发型、产业带动型、劳务服务型等多元化发展模式采取差异化发展路径,有效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三是加强风险防范。坚持项目可行、程序规范、效益明显的原则,采取现场考察、分析评估、集体研判,科学精准选择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建立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经营管理与监督分离的制约机制,健全财务公开、民主理财、民主监督制度,有效防范村集体经营风险。针对农村集体经济合同存在发包程序不规范、口头发包、低价发包、承包期过长、拖欠承包费等突出问题,加大农村集体资源、资产、资金领域专项整治力度,建立问题清单,确保整改到位。四是规范“三资”管理。紧盯“三资”经营、收益分红等关键环节,坚持村财镇代管、审计监督全覆盖、村民委员会监督,建立健全动态利益联结、资产经营管理、责任考核、收益分配和风险防范机制,健全收入支出、审批、合同等制度,巩固提升“银农直联”资金支付审批系统成效,不断提升农村集体组织、资产、成员、权益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2022年度被陕西省农村合作经济工作站评为先进单位《关于2022年度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绩效考评结果的通报》陕农经站发[2022]21号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