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陇县防汛抗旱保障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负责全县防汛抗旱,防洪方案编制,防洪工程建设。负责组织全县防洪工程抢险,物资储备调拨等工作。 | |
住所 | 陇县城关镇南大街6号 | |
法定代表人 | 张引平 | |
开办资金 | 10.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财政拨款 | |
举办单位 | 陇县应急管理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0.5万元 | 12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我单位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压实压细工作责任。4月28日,在全县平安建设暨安全生产、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县防指与7个部门、10个乡镇签订了《陇县防汛目标责任书》,进一步压实了工作责任;下发了《关于落实<陕西省防灾避险人员安全转移规定>宣传贯彻抓好群众防灾避险工作的通知》,对各镇、各成员单位在应对暴雨、洪涝、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风险中,做好转移避险相关工作要求进行了明确,并按照规定要求,做好人员转移避险工作,确保人员安全。(二)修编完善防汛预案。深刻汲取去年郑州“7.20”和我县“10.3”洪灾教训,总结经验与不足,委托具有相关编制资质的单位,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对《2022年陇县防汛应急预案》进行全面修编完善,并通过印发征求意见稿、召开座谈会、评审会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不断修改完善后,报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审定后,于7月14日印发各镇各部门;指导各镇完成镇村山洪灾害等预案的修编工作;指导各部门相继完成对水库、淤地坝、河流、水电站、橡胶坝、城区内涝等预案修编工作。防汛预案的修编完善,为抢险救援进一步提供参考指导效用。(三)加强物资储备调度。县防汛物资储备库在现存防汛物资的基础上,补充采购了铅丝笼、编织袋、手摇报警器、雨衣、雨鞋、雨伞、强光手电、车载遥控探照灯、移动升降工作灯、移动电站、射绳枪、无人机、卫星电话等10余种防汛物资,健全物资种类,全力保障防汛抢险需要;对曹家湾镇、关山管委会和汛防指成员单位配发了编织袋、洋镐、铁锨、铅丝网兜、喊话器、手摇报警器、雨衣雨鞋雨伞、手电等防汛物资和雨具;对所有采购配发的天通卫星电话坚持每月调度一次,确保关键时刻通信畅通。(四)组建强化救援力量。全县共有12支400余人的应急救援队伍,完全能够满足我县应急抢险需要。其中: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1支、防汛抢险救援力量5支,其它专业救援力量6支。在全县安全生产月启动仪式上,已对除消防救援大队以外的其他11支应急救援队伍进行了命名和授牌。在充分发挥专业、半专业和社会救援力量的同时,各镇各部门也组建了防汛抢险队伍,确保一旦发生险情,能够快速反应、科学应对、高效处置、减少损失。(五)强化专家会商研判。为切实提高全县防汛抗旱抢险救灾指挥决策水平,县防指研究决定成立了县级防汛抗旱抢险救灾技术专家组,充分发挥水利、自然资源、住建、气象等部门专业技术优势,确保能够及时提供抢险救灾技术支持,降低灾害损失;县防指制订出台了《陇县防汛会商制度》,明确会商制度和会商程序,确保防汛工作有序、高效、科学开展;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每次强降雨前,及时组织各镇、水利、自然资源、住建、气象等部门领导召开会商研判会议,对雨情形势进行分析研判,周密部署安排,要求各镇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切实做好防范应对,做实做细各项工作。(六)开展防汛应急演练。为深刻汲取郑州“7.20”和我县“10.3”洪灾教训,县防指要求各镇及有关部门要及时组织防汛演练,全面检验本镇、本单位防范应对特大暴雨洪水应急预案的有效性、科学性。县级防汛应急演练由县水利局牵头组织,于5月19日在段家峡水库进行了演练;关山管委会于5月25日在关山草原景区组织进行防汛应急演练,全面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和水平,熟悉转移避险各项组织程序和措施,确保遇到险情沉稳有序应对;各镇村和各部门根据各自职责也组织进行了专项演练;镇村级演练主要以危险地带人员转移避险为主,确保人员安全。(七)认真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县防指先后组织开展了汛前洪涝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整改、防汛安全大检查、地质灾害排危除险等工作,细化各镇、各有关成员单位职责分工,聚焦河流、堤防、库坝、涉水旅游景区、城区低洼易涝点、危漏房舍、山洪地质灾害危险区等重点部位,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分级分类建立洪涝风险隐患问题清单和整改治理责任台账,真正做到排查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整改治理工作不缺一项、不漏一处。做到隐患底子清楚、风险识别精准、整改治理到位。(八)加大防汛宣传力度。结合县上5.12防灾减灾日和安全生产月活动启动仪式等重大节日宣传活动,组织各镇、各有关成员单位通过摆摊设点、发放宣传资料、手机短信、微信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防汛救灾知识,提高人民群众自救互救能力。(九)强化防汛督查检查。县防指组织应急管理、水利、自然资源、气象局等部门领导带队,集中对各镇汛前准备、责任落实、涉河工程建设、预警设施等情况进行了督查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下发了《关于防汛安全大检查情况的通报》,要求强化整改措施,做到立行立改,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安全度汛。(十)做好群众转移避险工作。各镇在接到强降雨预警信息后,及时进行研判分析和风险隐患排查,迅速将临河、临崖、地质灾害点等暴雨和洪水威胁区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做到应转早转、应转尽转,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做到“宁防十次空,不放一次松”,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1)2022年,全县共有37轮降雨,在市防办的悉心指导和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局统一部署安排,全体同志同心协力,共同努力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夯实工作责任,抓实抓细各项防汛工作,有效应对多轮强降雨,未发生灾情,未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安全度汛。(2)各镇村积极组织开展危险地带人员转移避险演练,确保人民群众能够熟悉转移路线。在强降雨来临之前,能够有序撤离“三边”地带人员,真正做到了应转尽转,不漏一户一人。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一是我办兼职负责县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和办公室工作,我县防汛抗旱保障中心编制5名,实际工作人员仅三名(主任1名,干事2名),由于防汛工作任务重大、责任重大,人员配置不足;二是工作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思维。三是预警信息发布传递机制不够完善。各级预警信息发布渠道、传递范围不够明确,信息发布缺乏针对性,存在多方传递、重复传递的情况,预警与应急响应未能有效衔接。(二)改进措施:一是尽快充实保障中心专业技术人员;二是不断提高和改变工作思路,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工作水平。三是加强责任体系和组织体系建设,强化预案修订、审核、学习,健全预警与响应联动机制,打造上下一体、纵横联动、无缝衔接的防汛抗旱新格局。近几年极端天气较多,防汛形势不容乐观。面对这些多变的天气情况,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借鉴其他地区防汛经验,丰富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实践本领,在工作中开拓创新,提出新的思路和新见解,这样才能把防汛工作做得更好。四、2023年工作计划(一)加强资料收集整理。加强与气象、水利部门沟通,及时收集雨情、水情信息,为分析研判强降雨天气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全县防汛物资储备库的资料整理,对防汛物资储备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二)提高灾情报送能力。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加强与各镇、各有关部门沟通,及时收集险情和灾情,依托陕西省洪涝干旱灾情统计系统,及时、准确上报灾情信息。(三)持续关注弱势群体。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宣传,多措并举全面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群众自救能力。紧盯农村地区的留守老人和儿童,面对极端天气时,提前转移人员,确保群众人身安全。(四)加强值班值守。切实加强应急值守工作,严格执行24小时领导在岗带班和工作人员值班制度,严密防范、高效应对、科学处置暴雨和洪水灾情,组织好突发险情的处置和救援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