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留坝县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中心(县动物疫病防疫防控中心、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县农村能源办公室)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全县畜牧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畜禽良种推广指导,饲料作物品种推广指导,畜牧业新技术推广,编制新能源开发利用、规划、计划上报能源建设项目。 | |
住所 | 陕西省汉中市留坝县南环路125号 | |
法定代表人 | 刘付袁 | |
开办资金 | 58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留坝县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8万元 | 58万元 | |
网上名称 | 留坝县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1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度,我单位在留坝县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2022年工作开展情况(一)畜牧业技术服务情况一是提供常态技术指导服务,围绕生猪(黑猪)产业,组织县镇技术人员到各场(户)开展点对点的技术指导200余场次。持续发布天气预警信息和防范措施。发布了《防范不良天气的畜牧生产技术措施》《应对雨雪天气的畜牧生产技术措施》等应急措施信息,指导各养殖场(户)增强了防范意识和保障措施。二是积极引荐对接城固县等鸡苗供种企业,协助镇村发挥集体鸡场带动作用,推广市场化合作生产经营模式(“企业+村扶贫社+基地+农户”),开展养鸡生产专项技术指导50余场次,及时解决养鸡场户遇到的产业技术问题。组织部门、镇村干部先后两次外出考察学习蛋鸡养殖,积极招引龙头企业,协助村集体申报项目,指导田坝、武关河村实施林下蛋鸡养殖项目。截止目前,新培育蛋鸡万只养殖大户1户。三是持续加强养蜂技术指导。通过购买技术服务方式,由瑞峰昊公司为全县养蜂场户提供技术指导,持续供“四季管理,病虫害防治,安全度夏,蜂群秋繁,饲粮储备,越冬安全”等养蜂关键技术,并指导规范摇蜜取蜜、过滤装桶、储存技术要求,提升蜂蜜质量安全指标。全年共为各蜂场提供技术指导140余场次,扶贫社170余场次,累计达450余人次。同时,利用微信群“留坝养蜂人”线上信息平台,发布天气预警提示50余次。按照县政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签订的“县所合作协议”,正在通过技术购买服务方式,推进实施3项建设任务(蜜粉源分布调查、土蜂蜜深加工技术提升、特征性物质及功能研究三个方面的技术服务)。已经开展了1轮次蜜源普查分析、推送留坝蜂蜜样品到北京开展了1次加工技术研究分析、送样30份到北京开展了1次留坝蜂蜜全面特征物质检测,受疫情防控影响,有关成果性进度仍在跟进落实中。四是强化政策保险服务。全县全年完成保险投入67.212万元,办理投保肥育猪1万头、能繁母猪1200头、土鸡10万只,降低群众养殖风险。(二)动物防疫检疫工作1.重大动物疫病防控(1)集中免疫情况。及时召开了春季、秋冬季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会议,印发“春秋防疫通知”,明确防疫目标、要求,及时向各镇办发放疫苗、动物防疫物资指导落实生物安全措施,有序推进了属地动物免疫工作。以会代训的方式,加强专题辅导培训,系统讲解了《留坝县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畜禽养殖面源污染防治技术》《夏季高温多雨期非洲猪瘟防控要点》《秋冬季生猪主要疫病防控技术要点》《冬春季非洲猪瘟防控关键技术》等。同时,常态化开展动物疫病防控业务的巡回指导,引导养殖户自己开展免疫,做好场地、人员消毒,避免防疫造成疫病传播风险。组织广大干群收看学习“春夏季动物常见病防控技术讲堂”“乡村兽医师资在线培训”“秋冬季生猪疫病防控技术培训班”等线上业务知识技能,进一步养殖户提高疫病防治技术。集中免疫期间,对各镇(办)春秋防疫进行了专项检查。同时,每周督促各镇办全面开展防疫工作,按时报送免疫信息和录入动物防疫信息化。通过组织实施动物防疫抗体血清抽样监测工作,全年共抽样105份,送检血清(拭子)样品220份,委托第三方检测抗体876份、筛查布病120份,抗体合格率均在75%以上,无布病阳性病例。(2)“先打后补”工作。一是全面推行先打后补。印发《留坝县2022年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疫苗先打后补工作实施方案》(留农发〔2022〕4号),文件安排部署,指导规模养殖场落实新规,申报实施了“先打后补”,全县“先打后补”占比达70%以上。二是完善技术保障体系。全县统一制定出台了《疫苗采购管理制定》《疫苗储存使用制度》《“先打后补”场应具备的条件、义务和补助方式及标准明白纸》《畜禽养殖场养殖档案(农业部监制)》等技术指导体系,及时提供疫苗采购供应信息,为“先打后补”场户提供服务保障。三是实施公益检测措施。将“先打后补”规模养殖场抗体检测纳入全县统一公益检测范畴,帮助减轻养殖场户的检测费用负担。(3)动物防疫信息化。一是网上指导。通过线上发布《陕西省动物防疫信息登记操作指南》,指导各镇办官方兽医掌握防疫信息化业务工作技能,并实时开展答疑解惑。二是实地指导。逐镇逐员培训各镇办畜牧兽医工作专干,手把手指导养殖户安装APP,演练填报动物防疫信息数据。三是督查通报。截止目前,全县在“陕西智慧动监”备案养殖场(户)131家,较好地上传防疫信息。(4)非洲猪瘟防控。一是夯实防控责任。通过宣传普及《畜牧法》《动物防疫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现场服务指导等方式,全面落实《汉中市非洲猪瘟防控优化强化措施的通知》。在全县实行非洲猪瘟等疫情防控责任到镇、到村的分片包村责任制,各镇办75个村落实75名责任人,推动实施网格化管理,持续开展排查监测,协助解决生猪生产相关问题。同时,督促指导养殖场户夯实动物防疫主体责任,切实抓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二是做好技术引导。广泛宣传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防控知识,通过微信群转发技术要点、多次组织相关人员参加“秋冬季生猪疫病防控技术”等在线视频培训,及时发布《夏季高温多雨期非洲猪瘟防控要点》《冬春季非洲猪瘟防控关键技术》等宣传资料,全力做好疫病防范技术指导,增强了广大养殖户的自主防范意识。三是强化实地服务。按照《中小规模养殖场户非洲猪瘟防控技术指南》等技术规范要求,组织干部到户指导疫情防控,教育养殖场户严守“生物安全”。全县没有发现非洲猪瘟疫情。(5)动物疫情应急管理。印发了《留坝县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组织了专题学习培训。同时,建立完善了县级动物防疫应急物资储备库,补充了动物疫情防控储备物资,增强了动物疫情应急处置能力。2.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一是部门联防上。加强与县疾控中心的联动合作,随时掌握人畜共患病动态信息,未发现人间狂犬病、炭疽、布病等病例;配合县疾控中心组织养殖户20人开展高危人群血清采集。二是监测筛查上,春秋定期委托第三方开展布病筛查120份,未发现布病阳性病例。三是疫情举报上,建立动物疫情举报核查制度。四是预警处置上,及时预警处置人畜共患传染病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治。五是印发了《留坝县畜间布鲁氏菌病防控五年行动方案(2022—2026年)》,广泛开展“布病防控”专项培训宣传,对外来牛羊监督落实好隔离、观察、落地报告等措施,发现牛羊流产、死胎等临床异常情况及时报告。3.动物检疫工作一是严格证章标识使用管理。建立了动物防疫证、章、标志领取和登记制度,实行专人、专库、专账管理,责任落实到人,规范填写使用证章标志。二是推行动物检疫电子出证。8个镇(办)能正常开展无纸化出证工作。三是贯彻畜禽调运备案制度。广泛宣传落实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分区防控及运输指定通道政策,严格执行跨区跨省调运隔离观察落地报告制度,备案畜禽运输车辆2辆。(三)农村能源建设工作: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指导镇办落实属地管理和日常监管责任,明确污染防治要求,全县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截至年底,我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已达85%,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100%。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2022年以来,围绕养殖产业持续强化技术推广服务,全县养殖基地、场户养殖管理技术进一步得到提升,全年病死畜禽明显降低,无害化处理申报显著下降,养殖疫病风险得到全面降低,保障畜牧产业持续稳步发展。全县没有发现非洲猪瘟疫情,没有发现人间狂犬病、炭疽、布病等人畜共患病病例,畜牧渔业总产值18534万元。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存在的问题:1.部分养殖场(户)在适应一些新行规、新制度方面,尤其对防疫信息化与电子检疫出证上,表现思想观念转变较慢、业务技能不熟练等现象;2.面对不断增加的大鲵、稻渔、中蜂及村集体经济产业化建设等技术指导工作,专业技术队伍力量薄弱,人员匮乏、知识老化;3.部分镇(办)镇村两级防疫力量薄弱。改进措施:1.加大培训宣传和教育引导等工作力度;2.加强队伍建设及特殊业务岗位人员的培育工作;3.通过对畜牧产业建设与动物防疫工作的考核评价工作,进一步夯实属地管理责任。2023年工作打算:1.督促进镇村落实动物防疫的属地责任,强化动物防疫信息化管理,提升动物疫病检测能力,加大培训、督导、监测、考核力度,确保完成重大动物疫病防疫接种任务,重点做好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确保无区域性重大动物疫病发生。2.深化作风能力建设,强抓内部管理,激发单位人员内生工作活力、合力、效力。3.发挥服务农业产业的职能,提升技术服务水平。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