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宜君县> 宜君县畜牧业发展中心

宜君县畜牧业发展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3-07 10:30
单位名称 宜君县畜牧业发展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依法开展动物防疫工作,畜禽屠宰、动物防疫检疫、生产环境、畜禽粪便处理技术;良种引进、试验、示范,依法做好种畜禽监管;动物疫病监测、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水产技术推广工作
住所 宜君县宜阳北街28号
法定代表人 刘祎
开办资金 81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预算管理
举办单位 宜君县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60.86万元 71.35万元
网上名称 宜君县畜牧业发展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今年以来,在县农业农村局和各级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我中心紧紧围绕单位服务宗旨及业务范围开展各项工。现就2022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主要开展的业务活动1、动物防疫工作开展情况一是强化督促保质量。为切实做好我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按照省市文件精神,制定印发了《2022年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的通知》和《2022年春秋季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通知》,组织召开了全县春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会,确保强制免疫密度常年维持在90%以上,应免密度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保持在70%以上。制定印发了《宜君县村级防疫员考核办法(试行)》,组建村级防疫员社会化服务队10个。同时成立县级防疫工作专班,实行县级干部包抓乡镇制,对各乡镇动物防疫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及时向市动监所上报防疫进度周报表。二是强化措施落实促进度。宣传“陕西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平台”和“先打后补”政策,强化疫病防控管理,夯实养殖场户防疫主体责任。全县累计共注册智慧动监359家,上传动物免疫信息猪14.35万头,鸡15.6万羽,牛2875头,羊1.86万只。2、畜牧业安全生产环境工作开展情况一是结合“防风险、除隐患、保安全、迎盛会”专项整治行动,畜牧业完成周报97次,渔业周报3次,签订畜禽养殖场(渔业)安全生产暨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书76份。二是采集非洲猪瘟环境样品215份。常态化做好非洲猪瘟防控排查工作,累计排查养猪场(户)3590场次,排查生猪近66.3万头次,未发现异常。开展非洲猪瘟规模养殖场自检,累计检测1.314份,结果均为阴性。3、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开展情况全年累计实施产地检疫育肥猪4.1万头,仔猪21.3万头,肉兔20.45万只,禽4.2万羽。严格执行跨省调运种用乳用动物审批和调入动物信息核查,尤其是调入畜禽落地检疫和隔离制度,严把调运监管,做到关口前移,同时做好票证发放和回收工作。实施落地监管56起,监管种猪1258头,仔猪30915头。开展跨大区调运仔猪“点对点”审批备案11次。4、畜禽粪便处理技术推广工作开展情况一是强化技术指导和服务。组织大型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培训2次,中小型培训6次,累计培训300余人次。共出动80余人次,对我县56个备案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运行情况和畜禽粪污收集、处理情况进行不定期排查,建立排查台账。二是开展“清河、西河流域内养殖场户专项整治行动”。三是开展城镇周边禁养区规模以下畜禽养殖检查专项行动。四是妥善处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环境突出问题。五是严把验收审核备案关。组织通过验收并新增备案3家企业。六是有效提高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截止目前,宜君县畜禽粪污产生量为138545吨,利用量为127286吨,综合利用率为91.87%。七是持续提高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截止目前,我县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为97.37%,已完成市级截止2022年底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的任务;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建设配套率为100%,已完成市级截止2022年底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的任务。5、动物疫病监测、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开展情况一是扎实开展动物流行病学调查及疫情巡查120场次,开展流调63次,涉及养殖户233家,调查猪20万头,牛6326头,羊6327只,鸡21万羽;完成流行病学调查报5份。形成重大动物疫情预测预警分析报告4份。二是认真开展免疫抗体检测和病原学检测。全年累计采集血清3601份,拭子60份,免疫抗体检测血清2330份,抗体合格率均达到70%以上,病原学检测2800份,检出患布病羊子8只,已进行扑杀深埋无害化处理。6、水产技术推广工作开展情况一是扎实开展外来入侵水生动物普查工作,设定踏查路线7条,踏查点21个,涉及全县3个乡镇、2个综合服务中心,现已全部完成踏查任务,未发现外来入侵水生动物。二是推广路基高位圆池养殖技术,推广稻(藕)渔综合种养、循环水养殖等生态高效绿色养殖模式,全县池塘及水库水域面积140公顷。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2022年3月26日,签订协议建设千头肉牛养殖现代产业园,计划投资2.6亿元,设计存栏2000头。2022年已开工建设的规模生猪育肥场2个,桐塬村集体经济联合社千头生猪育肥场建设项目,已建成标准化猪舍2栋,建成办公及生活用房9间150平方米。建成后可年出栏3000余头生猪。铜川要先兴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实施万头生猪育肥场建设分两期建设,计划投资1.2亿元,一期完成1万头建设任务,目前已完成5000头猪舍建设任务,现存栏生猪5000头,建成后,该场将成为全县最大生猪育肥场,带动群众就业20余人。2022年创建部级标准化示范养殖场1个,创建市级标化场2个。全县生猪存栏6万头,出栏10万头,肉羊存栏2.1万只,出栏1.4万只,肉牛存栏0.297万头,出栏0.21万头,肉兔存栏7.12万只,出栏50.1万只。肉类总产7108吨,水产品402吨,产蛋量2000吨。三、存在的问题1、养殖户积极性不高。近年以来,由于受饲料涨价、劳动力成本增加、建设用地紧缺、环保压力不断加大和非洲猪瘟、新冠肺炎疫情的多重影响,致使禽蛋、生鲜牛羊乳价格及生猪收购价格不断出现波动,忽高忽低,严重影响了养殖者的积极性。2、融资难严重影响产业发展。由于农民和企业自筹资金的能力有限,发展规模养殖需要大量资金,融资难、融资贵、融资门槛高、财政投资力度不大仍是制约畜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和关键问题,也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3、基层畜牧兽医技术力量薄弱。动物疫情防控力量薄弱。镇村综合改革后,乡镇畜牧兽医站并入乡镇政府,畜牧兽医人员承担起其他事务性工作,业务职能弱化,人员不足,服务力量薄弱。四、改进措施1、坚持“外引内联、扶优扶强”的原则,发展壮大链条长、实力强、机制新、引领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重点建设种源基地、技术服务、加工营销等体系,带动产业提质增效。对招商引进或现有的龙头企业,落实中省龙头企业相关优惠政策。总结、规范、推广新希望“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合作经营方式,建立以最低保护价制度为主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生产基地与市场的有效衔接。2、多渠道争取资金。要认真吸取扶贫攻坚的成功经验,整合产业发展资金,将有限的资金用于重点项目、重点环节,切忌“撒胡椒面”。继续做好招商引资。继续争取各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紧密结合乡村振兴计划、环保攻坚、产业脱贫、菜篮子工程等,积极争取中省相关项目资金。多渠道融资,积极探索活畜和固定资产抵押贷款模式,想法设法盘活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的沉淀资金,用于畜牧产业的发展,切实解决融资难问题。3、不断完善产业服务体系。整合现有的人力、物力等资源,坚持问题导向,着重解决县乡机构多、职能重叠、人员和服务能力分散不集中、基层人员严重缺乏的突出问题,着力完善畜禽良种繁育、饲草料生产加工、动物疫病防控、全方位技术服务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五大服务体系建设。五、2023年度工作计划(一)业务工作。一是继续加强畜牧业安全生产管理,认真贯彻执行畜牧法律法规,严格依法治牧,从源头上保障畜牧产业安全。二是做好春秋两季动物防疫。三是进一步健全完善检疫申报制度,规范实施检疫监管。四是认真贯彻《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完善应急预案、健全应急机制,强化应急队伍培训和演练,抓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二)包抓项目及实施项目。接下来我中心将积极储备、申报中、省、市级项目,抓好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促进畜牧业蓬勃发展。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