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度,我单位在财政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2022年业务开展情况(一)加强了思想政治建设按照县委、县政府、县局有关文件精神,根据县直机关党建服务单位任务清单,我单位及时召开会议,安排部署了各项工作任务,专人负责,给各岗位落实了工作任务,组织学习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陕西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有关内容,给各岗位印发了《干部作风整顿实施方案》,完成了《作风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集中观看、自主学习了《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有关内容,每人撰写了学习心得各一篇,学习笔记5000字以上。(二)进一步提升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管理水平2022年,坚持农民普遍受益目标和集中财力办大事原则,优先安排群众最急需、受益最直接的民生项目,结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扩大奖补覆盖面,补齐农村公益事业短板。已安排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资金1062万元,受疫情影响,后期计划安排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资金938万元。确保奖补政策落地生根,确保项目建一个,成一个,受益一方。(三)认真落实了乡镇财政所建设和党的惠民政策2022年5月,我单位配合市级领导对各乡镇(街道)财政所的人员情况、岗位职责、监管资金和办公场所等进行了摸底排查。通过政府网站将惠民惠农“一卡通”应纳项目进行公开公示,目前已录入惠民惠农项目54项,发放补贴资金24700万元,受益人数98400人。抓好农户补贴信息的张榜公示工作,认真接待并妥善处理群众来信来访,确保党的惠民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四)坚持真帮实扶,做实单位干部包村包户帮联工作。认真落实了“两不愁三保障”政策要求,开展了“购特产,助增收”活动,帮助帮扶村马蹄沟镇李家砭村实施村活动室维修改造。帮联干部多次入户走访(电话联系),政策宣传,交心访谈,得到了脱贫户的一致好评。取得效益2022年,我单位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扎实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和认真落实党的惠民惠农补贴政策,极大地改善人居环境,使人民经济收入有所增加,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三、存在问题1、思想政治方面。部分干部政治规矩不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偏差,降低了标准要求,消磨了进取精神。2、干事创业方面。部分干部不能主动积极创新性开展工作,内生动力不足,遇事担当作为不够,纪律作风不严。四、整改措施1、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四个意识”,坚守“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2、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认真落实好党的惠民政策,做好“一卡通”发放工作。二是本着普惠保基本,特惠保重点的思路,扎实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突出抓好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推进乡村振兴。三是围绕脱贫攻坚,搞好李家砭村帮扶工作,实现如期脱贫。五、2023年工作计划2023年,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坚持以问题导向为指导,在县财政局的正确领导下,紧密围绕全县经济中心、服务发展大局,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扎实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认真落实党的各项惠民惠农补贴政策,深化乡镇(街道)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农村综合改革工作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切实为全县“十四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一)以项目为载体,进一步提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要坚持农民普遍受益日标和集中财力办大事原则,聚焦农村公益事业短板弱项,安排群众最急需、受益最直接的民生项目,以普惠保基础、特惠保重点,积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推乡村振兴。2023年计划下达普惠制项目120个,投入财政奖补资金1100元;下达特惠制项目25个,投入财政奖补资金500万元.要强化预算管理,项目跟着计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要加强绩效管理,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跟踪问效,无效问责,确保项目建一个,成一个,受益一方。(二)以“一卡通”为平台,全面深化惠民惠农财政补贴“一卡通”管理改革。遵循补贴政策不变、资金分配权限不变、部门职责不变的原则,依托省财政厅“一卡通”兑付系统,将凡是财政预算安排,直接支付给城乡居民个人的、以现金形式发放的所有生产类、生活类、保障类、补偿类资金,实行“部门分工负责、资金专户管理、财政集中支付、银行统一发放”管理模式,实现“一张清单管制度、一个平台管发放”的目标。(三)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深化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抓基础、补短板、强优势、重监管”和创建“五型财政”的要求,进一步调整完善乡镇财政管理,明确职能定位,建立健全工作机构,优化干部队伍,加强业务培训,完善规章制度,规范信息化管理,从机构、制度、队伍建设等方面逐步推进,逐步规范管人、理财、办事,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有序运行。大力推行标准化、规范化财政所建设,为打通财政资金监管、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提供有力保障。(四)以精准扶贫为手段,扎实做好单位包村帮扶和干部包户帮扶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认真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做好单位包村帮扶和干部包户帮扶工作,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提升脱贫质量。聚焦帮扶村的短板弱项,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切实帮助帮扶村解决水、电、路、讯等实际困难和问题。因户施策,真帮真扶,志智双扶,注重激发贫困户自身内生动力,落实产业扶持政策,切实做到为贫困户“扶上马、送一程”,改善群众生活品质和质量。(五)以队伍建设为根本,全面加强综改自身建设。一是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大全会精神,不断滋养初心、锤炼党性、砥砺品质、增长才干。进一步提高综改队伍政治站位,坚定政治信念,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加强于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引导党员干部坚守正道,坚守原则,坚守规矩,努力打造一支干事创业、作风正派、奋发有为、敢于担当的于部队伍。二是本着对党负责、对单位政治生态负责、对干部自身负责,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突出关键岗位、关键少数的监督,不断规范权力运行,坚决惩治工程领域的腐败行为和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守土有责,正风肃纪,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三是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自觉遵守中央“八项规定”,持之以恒反对“四风”。切实转变干部作风,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四是强化内控机制建设。紧盯预算执行、资金分配、个人岗位职责、项目审批程序等核心业务环节,完善事先规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综改工作运行,确保财政资金和综改干部“双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