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陕西省> 安康学院

安康学院

发布时间: 2023-03-06 08:54
单位名称 安康学院
宗旨和业务范围 培养本科学历合格人才,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哲学、法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文学类本、专科学历教育及成人教育,相关的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继续教育。
住所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育才路92号
法定代表人 钟生海
开办资金 80182.97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陕西省教育厅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88980.56万元 90205.87万元
网上名称 安康学院 从业人数  89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学校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各项事业取得了新成效,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一、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党建工作进一步加强1.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制定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和5个专项工作组,召开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会议8次,统筹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工作。配发学习资料5000余册,建设“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网站,发布信息800余条,编辑《党史学习教育学习简报》18期。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13次、实践活动2次、交流研讨5次,班子成员1篇理论文章被《陕西教育》刊发。举办处级干部读书班2期,参训230余人次。各基层党支部学习研讨391次,组织主题活动269次。开展宣讲240余场次。举办音乐党课、征文比赛、微党课评比等“辉煌百年·七个一”系列活动。对二级党组织开展巡回指导3次。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8个学校层面项目和116个二级单位层面项目实施顺利。2.认真配合完成巡视工作。设置党委巡察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2名。成立专门工作专班,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积极配合省委第四巡视组顺利完成巡视学校党委工作,推进巡视整改任务立行立改。制定《巡察工作实施办法》,积极推动校内巡察工作。3.意识形态及宣传工作有力有效。党委及时听取并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4次,修订《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开展二级党组织落实情况专项督查。强化阵地管理,马工程教材使用率100%,校领导听评思政课26次。深化“五位一体”思政育人模式,开展思政工作创新案例评选,获批陕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1项。积极做好外宣工作,官方主流媒体发布我校信息300余条,同比增长23%;在《中国教育报》、学习强国等媒体平台发布文章6篇;信息工作积分排名省属高校第2名,学校荣获“全省教育系统信息工作先进集体”。4.基层党建质量持续提升。58名基层党组织书记参加了省教育工委组织的线上培训,50余名二级学院下设党支部书记赴白河县“三苦”精神教育基地集中学习,实现了党支部书记培训全覆盖。推进“党员积分制”管理。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各基层党组织召开总支委员会339次,支部委员会559次,党员大会497次,党小组会74次。校领导参加双重组织生活会59次,讲党课51次。持续深化“党建+X”“五联五做”,开展活动480次。大力推进党建“双创”工作,遴选建设单位24个、培育单位26个,推荐1个党总支申报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2个党支部申报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5.干部队伍建设持续加强。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提拔处科级干部18人,对98名新提拔干部进行试用期满考核。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制定《中青年干部教育培养实施办法(试行)》,举办2期处级干部培训班,选派6人次参加上级组织培训;与市委组织部合作开展专题研修班13期,培训科级干部216人次。出台《处级干部兼职及取酬管理办法(试行)》,开展干部兼职取酬专项检查。对115名处级以上干部填报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进行核查,领导干部婚丧嫁娶和外出报备353人次。6.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7.统战群团工作取得新成绩。二、教学改革持续深化,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1.专业建设取得新成绩。申报新专业1个,停招、撤销专业2个,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获批省级一流专业2个,总数达11个,新增学士学位授权专业4个。启动“中学语文、数学、美术、音乐卓越教师培养班”工作。2.一流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研究成效明显。新增省级一流课程14门,其中7门推荐参评国家级一流课程。获批省级思政示范课2门、示范教学团队2个。获批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6项、新文科改革与研究实践项目1项、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项目6项。立项建设校级混合教学改革试点课程26门、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项目15项。3.产教协同育人持续深化。持续推进11个产学合作专业建设。立项建设“双师课程”18门、双主持人教改项目12项。新增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8家。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4项。获批国家级大创项目26项、省级61项。与地方共建“安康毛绒玩具原创设计园”入驻孵化园,累计在孵项目20个。4.招生就业态势良好。2021年本科招生计划3690人,第一志愿率99%,报到率97%,为历年最高。举办各类招聘会210余场、就业创业讲座110余场,提供就业岗位1.8万余个。2021年毕业生3526人,一次性就业率84.63%。5.教学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修订教学管理制度20余项。建成教学质量监测与保障平台。完成新一轮系(教研室)主任、专业和课程群负责人选聘工作。获批省级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项目1项。全力以赴克服疫情对研考造成的巨大影响,顺利完成2937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实现“应考尽考”目标。严密组织,统筹安排,完成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整改省级督导复查工作。国际交流合作有序进行,举办学位项目宣讲5次,发布留学项目及在线学习10余项。2名学生获匈牙利政府互换奖学金项目资助。三、学科建设持续加强,科研工作实现新发展1.学科建设扎实推进。持续加强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工作站建设,修订了《联合培养研究生管理办法》。推进硕士学位授权点及专业学位点建设,制定《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3年)》,明确具体工作措施及时限,全面完成年度既定目标任务。2.科研平台、团队建设取得新成果。完成科研平台整合和平台负责人遴选工作。制定《科研平台开放课题管理办法》,发布5个省级科研平台开放课题指南,征集课题8项。申报的蚕桑科技创新试验示范站被省科技厅认定为农业农村领域省级科技创新创业平台。与陕西理工大学共建的协同创新中心通过省教育厅评审。制定《科技创新服务团队整合方案》,加强科技创新服务团队建设。1人入选“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被聘为陕西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家蚕育种与繁育岗位专家和安康市富硒研究院执行专家。3.科学研究再获佳绩。制(修)订《科研业绩奖励与经费资助办法》《“科创驿站”管理办法》等制度7项。获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46项,合同总金额达3820万元。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各1项。获省科协青年托举计划项目3项、安康市首批“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1项。获得省市政府奖45项。发表核心及以上级别论文166篇,较2020年增长16%;授权专利18项。深度融入秦创原,2人被认定为省级技术经理人,培育校级技术经理人27人,获省教育厅成果转移转化资助400万元。学校荣获“陕西高等学校科研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学报被评为“全国教育院校学报优秀期刊”。四、校地合作持续推进,服务地方再上新台阶1.校地合作持续深化。与安康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校地合作联席会议。制定并推动落实《服务安康经济社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2021年校地合作实施方案》,联合征集校地合作项目168项,其中43项已全面开展并取得阶段性成效。与安康市政府、建设银行共同筹建乡村振兴学院,获经费支持1575万元。获省、市发改委和财政支持学校项目建设资金1300万元。与恒口示范区管委会、市人民医院等签订合作协议40余项。持续开展“百名专家学者下基层”活动。牵头成立安康市茶叶学会。参与编制《安康市“十四五”发展规划》及专项领域规划等4部,牵头制定《富硒猪肉》等3项地方/行业标准。“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科研成果荣获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2.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总要求,制定《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方案》,保持力度不减持续做好“两联一包”“双百工程”,积极助力安康乡村振兴。学校被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评为2020年度“双百工程先进单位”,被省乡村振兴局考核为2020年“驻村联户扶贫工作优秀省级单位”。五、坚持引育并举,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成绩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育人工作卓有成效七、内部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综合服务保障坚实有力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2021年学校荣获“全省教育系统信息工作先进集体”、“陕西高等学校科研管理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被评为“全省教育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全省教育系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集体”、“全省教育系统稳定安全先进集体”。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