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陕西省> 西安市鄠邑区气象局

西安市鄠邑区气象局

发布时间: 2023-03-06 08:39
单位名称 西安市鄠邑区气象局
宗旨和业务范围 提供气象服务保障。气象行业发展规划和建设、行政及业务管理、观测探测、天气预测预报、科技服务、防灾减灾、宣传教育。
住所 鄠邑区新农投大厦14楼
法定代表人 苏俊辉
开办资金 1304.93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气象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344.41万元 1394.82万元
网上名称 鄠邑气象 从业人数  1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按时报送年度报告,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强化监测预警,努力做最好的气象服务。加强对相控阵雷达、区域自动站精密监测数据应用,全力做好冬季雨雪、春季强对流、夏季高温及强降雨、秋季华西秋雨过程和农业生产专题服务,8月25-28日连阴雨过程,基于精准预测建议封山控峪时间比上级要求推迟24小时,最大限度减轻了对群众生活的影响和防汛资源的消耗。(二)气象防灾减灾机制持续完善。今年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灾害性天气防范应对工作,对汛期中到大雨以上过程即开展视频调度。区政府第5次、第13次常务会专题学习省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转发的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李克强总理对气象工作重要批示及全国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并安排我区落实工作。(三)“部门联动”机制落实有效。与区应急局联合修编防汛应急预案,联合开展防雷安全执法检查;与农业局联合开展农业气象灾害安全管理;与区文旅局开展景区气象灾害安全管理;与区秦保局签订合作协议,联合开展森林防火及生态修复气象监测试验基地建设;与区交警队建立恶劣天气应急联动机制;与资源规划分局联合开展地质灾害技术研究和预警平台建设;与区委网信办及鄠邑融媒等建立气象信息快速传播机制等。(四)综合监测能力不断提升。持续优化气象监测站网布局,新建完成蒋村、渭丰、原种场等3个区域监测站、迁移4个受环境影响区域站;在鄠邑国家站试验开展二维码数字化管理。预报更加精准。深化相控阵雷达、集合数值预报产品本地化应用,试验开展精细到镇街的预警信号发布。联合资规局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精细化预警指标研究。服务能力持续增强。构建“智能预报+服务”体系,完成鄠邑气象站点实况监测查询业务平台、微信公众号更新、自建短信平台升级建设,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覆盖率达96%以上。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全年启动气象灾害应急响应27次,累计发布各类专题材料596期,发送短信28.7万人次,为治霾调度提供实时信息640余次。向区委区政府及相关街办主要负责人“叫应”180余人次。全年开展人工增雨雪作业20次,燃烧碘化银烟条210根,发射火箭弹31枚。(二)全年下发气象灾害防御指导文件34次,联合区防汛办发文7次。完成全区47个部门及街办的291名信息员信息更新,组织全体信息员在线培训2次、现场培训1次。参与地质灾害防治避险、渭河流域洪水防御、森林火灾应急演练3次。(三)构建“智能预报+服务”体系,完成鄠邑气象站点实况监测查询业务平台、微信公众号更新、自建短信平台升级建设,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覆盖率达96%以上。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对照气象工作三精要求,我区秦岭山区精密监测能力不能满足地质灾害防治需求。二是精准预报预警水平不高,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技术还没有本地智慧业务支持系统。三是经济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对气象保障需求旺盛,气象现代化建设还不能满足对决策、特色农业、治污降霾、生态保障的针对性服务。四、整改措施持续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重点推进鄠邑区“十四五”气象发展规划和新一轮局区合作协议项目落实,以局区协议项目落实为抓手,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为“诗画鄠邑、品质新区”建设提供气象保障。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是不断提升气象保障服务能力。与资源规划分局联合建立地质灾害精细化指挥预警系统,与秦保局联合开展秦岭生态环气象实验站建设,做好生态气象保障服务。二是持续加强科技创新与人才队伍建设。深化气象行政审批和防雷监管“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业务技术创新、气象服务供给侧改革,大力培养年轻业务人才成长,努力提升县级气象业务科技支撑。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