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紫阳县> 紫阳县茶业发展中心

紫阳县茶业发展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3-02 17:27
单位名称 紫阳县茶业发展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贯彻执行茶产业发展的法规和政策,参与拟订全县茶产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围绕茶叶产业化建设进行协调、管理、指导服务和技术培训,建立茶叶技术推广网络和经营社会化服务组织;负责茶叶基地、加工体系、市场销售网络建设及参与市场管理。
住所 紫阳县紫府路库区移民工作站1楼
法定代表人 李尤学
开办资金 10.44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紫阳县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8.6万元 7.4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度,我单位在紫阳县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开展的具体业务:(一)旗帜鲜明讲政治,狠抓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立足行业职责,牢树主责意识,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决拥护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一年来,重视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自觉践行忠诚干净担当,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认真务实廉洁干事。结合行业工作实际,一年来,全体党员领导干部和职工严格遵规、执纪、守法,不触碰“红线”和“底线”,始终坚持以强大的正能量,严实的作风,积极履行管理主责、发展要务职责,为推动全县茶叶产业、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二)是完成农口重点工作任务。一是茶叶产销保持较好态势。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抓银企对接解决经营主体融资,实施科学管控疫情促复工复产,强化京东、邮政专业物流公司合作保物流运输畅通,全县茶叶年产量达到10011吨,茶叶农业产值达25.14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5.12%、6.98%。二是基地建管任务较好完成。在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建立重点产业链链长制的实施意见》、《紫阳县2022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办法》等重要政策文件的大力支持下,全县完成专业化、标准化管护茶园5.9万亩,改造低产茶园3.37万亩,分别超任务18%、12.3%。利用本地“紫阳种”无性系茶苗年内已完成茶园补植补栽1000亩,剩下2000亩补植补栽任务待2023年春季实施完成。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是狠抓产业培训奠定基础。全年在镇村(茶企)层面,累计组织培训106场次、培训4980人次;县级层面组织举办春茶后茶园生产管理、茶园机械化管理、白茶加工、机采及加工技术培训各1次,国家科技特派团讲座1次,全市退伍军人茶产业技术培训班1期,茶叶加工技术提升培训班2期,茶叶全产业链提升讲座暨京东物流电商运营培训班1期,标准体系宣贯2次。二是开展茶事活动比学赶超。利用第三届“国际茶日”活动契机,举办了全县红茶、白茶斗茶大赛,15个产品获奖。组织开展2022年手工毛尖十大工匠赛事15场次,评选出10名选手授予“2022年度紫阳毛尖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十大能手”称号,并对决赛获得前三名的给予“紫阳毛尖手工技艺非遗传承人”称号。组织茶企送样参加第七届“亚太茶茗大奖赛”,获金奖4个、银奖8个;组织茶企送样参加“中茶杯”第十二届国际鼎承茶王赛春季赛,斩获特别金奖3个、金奖1个。三是狠抓宣传推广拓展营销。举办了中国农民丰收节——第五届紫阳富硒茶“春之茶”开园季活动。抗击疫情,利用电商平台及新闻媒体加大了产品宣传和销售;与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乐家购物频道开展了“助力紫阳茶叶销售融媒直播公益活动”;与省茶叶流通协会组织开展了陕西社会组织“消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助销紫阳富硒茶公益活动;在第三届“国际茶日”开展了SC茶企网络主播直播带货活动;组织开展了618淘硒宝等你来找“茶”宣传推广活动;组织参加了第十六届中国西安国际茶业博览会;到常州国家高新区(新北区)开展了紫阳富硒茶招商推介活动;利用第六届丝博会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举办了“丝路之源魅力紫阳”紫阳县2022年招商项目推介活动组织参加了杨凌农高会进行茶叶展示展销。2022年申报备案新建实体店、网店130余家。四是实施品牌创建强化背书。继续推进了“紫阳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紫阳叶子”集体商标的申报注册工作;组织参评2022年度陕西茶行业十个“十佳”评选活动,焕古镇、双桥镇荣获“十佳茶旅融合示范镇”,有关茶企、茶人获得“十佳茶企”、“十佳茶品牌”、“十佳制茶工匠”、“十佳青年茶人”;组织申报市级农业品牌认定工作,“紫阳富硒茶农产品地理标志”获得市级区域公用品牌、“闽秦”、“关南春”、“秦禧春”、“关南小茶”获市级企业品牌;陕西紫阳县获中国茶叶流通协会“2022年度品牌建设示范县域”、“2022年度茶业百强县域”,闽秦茶业、和平茶业获得“2022年度茶业百强企业”称号。五是狠抓茶文化建设强内涵。举办茶艺师培训班1期、45人次;依托中茶所启动了茶叶博物馆规划设计;已出版《紫阳茶人》,《中国名茶丛书--紫阳富硒茶》通过农业出版社即将出版。六是抓重点项目建设促发展。促推中茶紫阳茶叶有限公司注册成立,落户紫阳蒿坪产业园,积极援建精制茶生产线建设,年度实现了投产运营。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一是连续发生疫情,进一步加重了对茶叶产销的影响,主要遭遇了市场消费者对疫区所生产茶叶质量安全认知误解,疫情阻碍了茶叶生产用工,疫情使茶厂运营成本有所上升,疫情使物流环节遇阻,面临常态化发生疫情风险的严峻挑战。二是今年长时期干旱造成去年新建茶园尤其是个别地方精品茶园一定程度受灾,影响夏秋鲜叶采摘生产和资源利用,并造成去年一些育苗基地苗木成活率低,影响了今年建园既定规模,同时制约了建园和茶叶重点项目建设进度。三是茶企普遍实力不足,融资仍然存在一定困难,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慢,导致自身建设和生产经营活动受限,影响产能释放和市场开拓。四是茶叶专业技术人员十分匮乏,在方方面面工作都需要兼顾和推动的情况下,困难非常之大,尤其面对茶叶全域全产业链发展需要,面对大量技术需求,已经无法匹配和满足,不利于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改进措施:1、多方协调,加强宣传,完善物流,发挥直播带货等新兴电商模式,提高产品销售量;2、进一步争取政府产业发展资金,加大精品示范茶园建设,提高夏秋茶采摘率,提升产业规模效益和品牌价值,加强园区和重点项目建设力度,推动产业发展。3、加强政企联系,采取包抓机制,做好项目推进及指导,加强市场开拓,引导企业高质量发展;4、加快人才引进,通过招录、遴选等方式吸收技术人才,建设一支技术过硬、高效工作的技术团队。下一步工作思路:按照“稳面积、重管理、增产量、保质量、优结构、推品牌、拓市场、促融合、强服务、增效益”的思路,坚持以市场需求和短板问题为导向,立足茶叶全产业链培育,聚焦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深入推进茶产业链建设,提升茶产业现代化水平,开创茶产业发展新局面,推动紫阳茶产业高质量发展。1、突出茶叶生产。力争2023年继续实现扩量增效,预计茶叶年产量增长6%以上,效益增长10%以上。具体年度发展指标待市上下达计划任务后再确定。2、强化基地建管。依托巩固衔接项目资金保障,中国农科院茶研所技术支撑,县茶研所具体承担,在焕古镇金塘村加快建设紫阳群体种茶树优良株系品种选育基地及茶树种质资源圃。通过组建专业服务队、补植补栽,继续实施低产茶园改造、茶园标准化管理。依托巩固衔接项目资金保障,集中市级以上茶叶园区坡地茶园,继续推广应用茶园单轨运输系统设施,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继续推进智慧茶园建设,推动全县核心茶区茶叶园区转型升级。加大土壤不含硒或含硒水平较低的茶园有机硒肥推广应用,稳控产品含硒水平。3、加大“链主”培育。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自愿”,“扶优、扶强、扶大”,“梯次培育、提等升级”的原则,实施“链主”企业培育工程。重点扶持培育现有SC茶企进一步做大做强,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茶叶加工小作坊、无证小厂规范有序发展,向SC茶企升级。依托“链主”茶企,拓展市场,加快新产品研发上市,实现紫阳白茶生产扩量,红茶品质提升,袋泡茶、速溶茶,茶枕等产品多元化。4、品牌建设与保护。继续做好茶叶品牌建设,力争“紫阳茶”、“紫阳叶子”商标注册成功,打造中茶紫阳、和平、闽秦、焕古庄园、紫阳春等国内知名茶叶企业品牌;做好紫阳富硒茶品牌管理、宣传、推广,同步推进紫阳毛尖、紫阳红品牌推广、应用。强化茶园投入品管控,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等农艺措施;加强以春茶季为重点的茶叶市场监管整治,通过联合组建专班,打击境外鲜叶、毛茶的不法流通,产品及品牌假冒侵权、包装乱象等,规范茶叶市场交易行为。5、积极拓展市场。加强市场宣传推广,举办好“春之茶”开园季节庆活动,积极参加(杭州)国际茶博会等重要茶事宣传推介活动,围绕陕西西安、关中、陕北及西北市场,加大广告宣传,举办紫阳富硒茶品鉴会,支持中茶紫阳公司等链主企业开展紫阳茶核心品牌、产品策划营销,聚焦陕西、主推西北、辐射北上广深,布局实体店、形象店建设,扩影响、促销售。6、重视茶文化。持续深入开展茶文化培训、宣传、普及,挖掘弘扬茶文化知识,出版茶文化书籍,推进紫阳县茶博馆建设等。7、完善规划标准。依托中国农科院茶研所、京东、中茶公司,完成《紫阳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五年规划》编制,陕南(紫阳)山地茶园、台地茶园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规范和紫阳茶叶主导产品标准化生产工艺技术规程、中茶紫阳白茶标准制定。8、抓好重点专项。包括“紫阳县紫阳富硒茶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紫阳县国家级茶产业集群、紫阳富硒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项目建设,力争到期通过农业农村部(厅)评估验收。9、开展重点业务。加强全县茶园春、夏、秋、冬四季管护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全县新建茶厂、茶叶加工小作坊茶叶加工技术指导150家,茶叶生产加工技术、茶园机械管护采摘技术、茶园绿色防控技术、茶叶审评技能等专题培训15场(次)。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