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汉阴县> 汉阴县档案史志馆

汉阴县档案史志馆

发布时间: 2023-03-02 11:57
单位名称 汉阴县档案史志馆
宗旨和业务范围 档案工作监督、指导与管理,史志征集、整理与编纂
住所 汉阴县城关镇和平街
法定代表人 吴登恩
开办资金 11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中共汉阴县委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396.35万元 1569.49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我单位在中共汉阴县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档案工作开展情况1、不断丰富馆藏服务民生。全年接收原粮食局、破产企业、国企退休档案共计352卷、114盒4789件,实物档案2件;接收社会各界捐赠图书90册,整理各类资料110余册。接待查档人员1200余人次,提供婚姻登记、复退军人档案、企业职工办理退休材料等3500余卷(件)、5300余页。2、协助抓好档案执法工作。2022年11月份,协同县委办(县档案史志局)对双河口、铁佛寺、观音河3个镇,县教体局、民政局、住建局等26个县直及中省驻汉单位进行档案综合执法检查,对个别单位在档案整理、归档、保管等方面存在的不规范行为,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并督促限期整改到位。3、积极配合县委办(县档案史志局)指导验收原粮食局撤并档案、平涧一级路项目档案、汉双二级公路改造工程项目档案,指导发改局、财政局、交通局等单位档案规范化整理;指导涧池镇切实抓好“档映乡村”试点工作,并顺利通过市档案局验收命名;联系并指导县法院、县检察院、县自然资源局积极申报省数字化档案室试点,为推动来年创建工作,奠定扎实基础。4、认真开展红色档案资料搜集整理。搜集、整理、填报红色革命历史档案目录235条,红色革命历史资料目录1条,中华版本资源征集线索111条,修改完善民国档案目录31690条,按时完成了省市档案部门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5、加强档案安全工作。严格按照档案库房“十防”要求,重点做好库房安全隐患排查,及时更换档案防虫药物、处理库房渗水、电源开关维修、照明灯具及消防器材更换,疏通楼顶排水通道,做好3个档案库房环境卫生清扫和温湿度调控,确保库存档案安全。6、积极开展档案信息化工作。切实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承诺,方便退役军人办理优待证,积极配合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做好退役军人档案电子化,提供1959年至2018年退役军人档案4640人(份)。积极配合县民政局做好婚姻档案电子化,提供城关镇1999年至2008年婚姻档案95卷。同时结合主题党日,观摩我县数字化经济亮点,会同县委办邀请汉阴县社会治理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我馆召开加快推进档案数字化座谈会等方式,让全体党员干部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提升业务能力,也为我县档案数字化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7、按照市对县级综合档案馆业务评价要求,逐条对照检查,查漏补缺,搜集补充完善资料,顺利的完成了迎检工作,扎实做好问题整改,为下一轮业务评价工作奠定了基础。8、积极培育档案服务中介机构。现已培育金邦、浴文两家档案服务中介机构,不断加强档案保密工作及档案业务的培训、监督和指导,规范其业务行为,为规范全县机关事业单位立档、弥补全县档案专业化人员不足起到了积极作用。(二)方志工作开展情况1、年鉴编纂工作。按照两办《关于做好<汉阴年鉴(2022)>编纂工作的通知》精神,切实做好单位年鉴资料搜集整理编写中存在问题的解答指导,对各单位报送的稿件做好登记并初审。共征集86个单位的年鉴稿,征稿率达100%。年鉴编辑部对所收集的年鉴稿进行编辑、核校、修改、总纂,形成了45万字的年鉴稿。《汉阴年鉴(2022)》观点正确、框架合理、体例完备,能够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已由西安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2、其他方志业务工作。一是加强《汉阴县志》的宣传与交流,使之名符其实成为社会各界了解汉阴、知悉汉阴以及汉阴对外交流的重要名片;二是指导有关镇村进行村史馆建设,搜集整理上报汉阴县村史馆有关资料;三是按时完成省市下达的各种地方志统计报表;四是认真总结二轮修志工作经验教训,撰写上报了《汉阴县地方志工作情况汇报》《汉阴县第二轮修志工作总结》等,搜集整理2011年以来的重要文件资料,为新一轮修志打基础。(三)党史工作开展情况把服务科学发展、建设锦绣汉阴作为党史研究的首要课题。一是高质量完成《中国共产党安康历史(1978-2012)》相关专题资料报送任务,启动党史第三卷征编工作;二是密切配合做好沈启贤、杨弃将军故居等地的建设和红色革命遗址遗迹的立碑保护工作;三是积极组织开展党史宣传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进网络“七进”活动;四是建立党史信息员联络员制度,做好党史宣教工作;五是完成了《中国共产党汉阴县历史》(第三卷)前期下达的15个单位报送的专题初审;六是会同市委党史研究室编辑再版《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一稿已获省委党史研究室审核,二稿正在按照其要求进行审定并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七是配合县老促会开展汉阴县革命遗址立碑工作,参与碑文起草及遗址勘察;八是配合县委办完成地方党史著作及党史宣传陈列作品内容自查审查工作;九是按市委党史研究室要求提供了《川陕苏区红色资源名录》《陕西党史工作二十年(2002-2021)成果登记汇总表》等。(四)新馆建设情况汉阴县综合档案馆项目,建筑面积4791.03平方米(地上五层,地下人防工程一层),其中档案馆库房1272.76平方米,概算总投资1940万元。截至目前,县综合档案馆主体结构完成并验收,室内贴地板砖、墙面粉刷、空调主机安装、室内吊顶等工程已基本完成,正在进行南北立面外墙施工。建成后可满足国家对档案库房、技术用房和人防工程的相关要求,有力提升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档案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档案法》,通过系列档案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增强了干部群众的档案意识,规范了精准扶贫、文书档案的管理。为解决上访案件,维护单位、个人利益,化解社会矛盾提供了有力证据,为全县经济发展、群众的增收、社会稳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优化档案利用与服务,满足社会利用档案信息的需求。党史研究工作:为上级党史业务部门提供了有价值的“红色”资料,为宣传汉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中国共产党汉阴县历史(1921~1978)》公开出版发行的基础上,启动党史第三卷征编工作。地方志工作:通过一年的地方志工作的开展,极大的丰富了地情资料库,起到“以史鉴今”的作用。第二轮修志工作圆满完成,着手制定第三轮修志工作计划。《汉阴年鉴》(2022)公开出版发行,按时完成年鉴一年一鉴的工作任务。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一年来,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对上级业务部门安排的工作,落实力度有待加强;二是档案规范化管理还需加大力度,各单位档案专门人才素质有待提升;三是档案信息化工作进展迟缓,因人员缺编,资金短缺,还需购买设备,导致数字档案馆、数字档案室工作滞后。(二)改进措施:面对存在的问题,我馆狠抓档案史志各项业务工作不放松,认真落实上级业务部门安排的各项工作。强化档案规范化管理力度,在“档映乡村”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开展新一轮“档映乡村”工作,加强对本馆、各镇、各单位档案业务干部的培训力度。加快推进档案数字化,推进脱贫攻坚档案数字化工作,着手启动数字档案馆、数字档案室建设工作。四、下一步工作思路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决心以中、省、市、县各级党组织的要求和省、市档案史志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在完成好年度中心、业务工作任务的同时,认真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快新馆建设扫尾和项目资金争取,力争如期验收投用,提前谋划做好搬迁和档案“收、管、存、用”工作;二是加快档案信息化步伐,会同县委办做好督促指导,做好各镇、各相关部门脱贫攻坚档案数字化,确保按时审核移交入馆。同时有序推进民国档案和利用率高的馆藏档案数字化;三是配合县委办在今年“档映乡村”试点成功的基础上,选择条件成熟,积极性高的镇村,继续做好新一轮试点工作,力争成为全市亮点;四是结合“6.9”国际档案日宣传活动和档案行政执法,推动依法治档,推动档案工作走向依法管理、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五是突出方志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稳定队伍,提高志书质量;六是立足党史“存史、资政、育人”职能,统筹抓好征、编、研、宣工作;七是认真挖掘“红色”资源,为宣传汉阴和汉阴红色旅游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八是今年争取和市委党史研究室共同完成《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再版公开出版发行;九是加强作风建设,以“勤快严实精细廉”的作风,推动党建、党风廉政、意识形态、综治维稳等工作,有力促进档案史志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建设锦绣汉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五、其他需要报告的情况我馆原开办资金112万元,2022年末净资产合计为1569.49万元,较开办资金增加了1457.49万元,主要原因:一是流动资产合计:10.366204万元;二是固定资产累计折旧:25.488915万元;三是县综合档案馆建设在建工程款:1474.50426万元。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