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陕西省> 陕西省气象服务中心(陕西省专业气象台)

陕西省气象服务中心(陕西省专业气象台)

发布时间: 2023-03-02 11:07
单位名称 陕西省气象服务中心(陕西省专业气象台)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国家建设和社会生活提供专业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服务产品加工制作;专业气象服务产品分发;气象应用技术开发:气象服务项目开发,气象应用技术开发、专业气象服务软件开发;气象信息咨询。
住所 西安市北关正街36号
法定代表人 高武虎
开办资金 481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陕西省气象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7920万元 7512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4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兵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和规定,按照业务范围开展相关业务,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重点工作完成情况1.抓党建促融合提高党组织的领导力和执行力召开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深入推进模范机关创建,建立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清单及台账。开展主题党日11次,书记讲党课3次。疫情期间,中心党员干部带头坚守岗位、担当履责,4名职工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并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1名职工参加乡村振兴工作。支部书记参加省直机关新任处级公务员任职培训。党支部被省局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1名党员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强化气象灾害应急和汛期气象服务工作参与应急服务31次。参与清明公祭、省十七运圣火采集等重大气象服务保障。积极开展能源保供气象服务,制作能源保供服务专报8期、《迎峰度夏能源保供气象服务专报》10期。进驻“陕西省恶劣天气道路交通应急处置指挥部”,制作气象简报73期。发布森林火险等级预报433期,《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形势分析》决策材料6期。通过气象短彩信平台为决策用户及订购用户发布预警信息241次,累计受众647.4万人次;通过“绿色通道”向灾害区域手机用户发布预警短信429次,受众共计5.36亿人次。为铁路、电力、公路、天然气、石油、水利等行业用户发布专题预报和高影响天气预报分析报告1282余期。抖音及视频号发布各类视频1320条。3.加快重点项目推进和现代气象服务业务体系建设一是完成十四五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工程项目《一体化智慧气象服务系统》实施方案。二是完成陕西省市县一体化防灾减灾智慧气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初稿。三是成立陕西气象APP应用推广工作领导小组,3.23气象日面向公众直播讲解推广APP;加强辅助地市宣传推广应用工作,并及时给予技术支撑。四是推进高速公路恶劣天气应急处置能力试点建设工作。完成陕西交通气象监测网建设优化报告。开展交通气象预报预警产品研发。积极对接省交通、公安部门推进恶劣天气高影响路段数据信息共享。五是跟进中欧班列气象保障服务。研发“西安-塔什干”和“西安-伊斯坦布尔”等两条中欧班列长安号干线沿线关键城市的天气预报产品。六是推进生态气候品牌创建,气象赋能乡村旅游新业态。编制《陕西省气象局推进陕西气候生态品牌评价工作管理办法(试行)》、《气候好产品评价工作实施细则》、《气候养生之乡”评价工作实施细则》、《避暑小镇评价工作实施细则》和《特色气候景观观赏地评价工作实施细则》。开展陕西气候好产品技术评价工作。完成新增的3个区(县)以及6个满3年区(县)“中国天然氧吧”申报技术报告编写以及实地复查(核)等各项工作。全省累计21县获得“中国天然氧吧县”称号,居全国第四位。4.克难攻坚多措并举大力发展专业专项气象服务一是加强与服务用户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建立专业气象台及“一厅一策”气象服务台账。在省局高位推动下,积极对接省交通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林业局、西安市铁路局、省能源局等单位,中心多次与省交控集团、秦华燃气集团、省公路局等用户对接,共建立13个“一厅一策”气象服务台账,实现面向10行业30余家用户有针对性的开展定制化气象服务。与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省公路局达成意向,联合成立专业气象台。二是拓展专业气象服务领域深度与广度,提升经济效益。与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合作金额提升450%;与省公路局合作金额提升25%;与63769部队合作金额提升100%;与北方管道公司合作费用提升60%,与省烟草公司合作费用提升40%;与秦华天然气合作费用提升12%。新拓展了省应急厅防火处、长庆油田等用户或新业务,增加收入50多万;完成6个县天然氧吧复查工作,合同金额共计80万元;完成3个天然氧吧申报工作,合同金额共计100多万元。三是充分挖掘部门内部项目资源,通过市场机制运作大项目合作。与榆林局就《省十七运会气象服务保障系统》项目建设开展合作;与遥经中心达成3项目合作意向;完成灞桥区区域自动气象站购置项目投标工作。四是大力开展区域性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组建生态气候研究室,开展暴雨强度公式计算、气温、风速、雪压、降水等关键气象因子推算、雷电风险估等方法的研究。引进区域性气候可行性论证系统和暴雨强度公式分析系统,圆满完成外省11个工业园区气候可行性论证项目并完成评估报告的验收。积极联合西安、宝鸡、安康等6个市局,完成当地开发区建设、气象灾害历史资料等收集工作,完成宣传手册和市县局相关技术人员培训等工作。与延安市局合作顺利中标黄陵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区域性气候可行性论证项目,合同额101.75万元,目前已完成现场勘察工作;协助西安市局中标《西咸新区区域可行性论证项目》,中标金额188.8万元。积极走访宝鸡高新技术开发区、安康高新经济开发区应急管理局、宝鸡岐山县凤鸣工业园区,就已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截至目前,共完成专业服务纯收入1643万元。5.扎实做好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工作一是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议,组织中心安全生产自查并上报气象部门安全生产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清单和自查报告,在重点场所设立安全员,安装视频监控,开展“安全生产月”、“消防宣传月”活动。二是加强信息业务安全管理。将三秦气象网迁移至电信云,丝路交通网与区域中心站等服务器迁移至DMZ区,做好内外网分离等工作。三是严格落实省局疫情防控各项要求,重点业务做好异地备份,加强中心职工健康管理和舆论引导工作,做好疫情防控物资的储备和保障工作。二、工作亮点1.走出去,广交流,深合作。抓住上半年疫情相对平稳的窗口期,广泛深入走访30余家用户,密切合作关系,努力讲好气象“故事”,了解并启发新需求,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同时,积极拓展新用户、新领域,为来年深入合作奠定良好基础。2.主动作为,抢抓机遇,积极承接内蒙11个工业园区气候可行性论证报告“代工”业务。三个月内高质量完成报告编制工作,既锻炼了队伍,积累了实战经验,也获得了550万元的经济效益。3.与汉阴县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就强化生态气象服务建设、强化气象科技支撑和技术应用、推进区域性气候可行性论证、开展生态气象技术培训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为汉阴生态健康产业链探索一条新路子。4.重新组建交通创新团队,开展交通气象预报预警产品研发,自主开展我省基于图像识别技术浓雾、路面结冰等恶劣天气高影响路段优化提升项目科研攻关,目前,团队克服缺乏经验、资金、视频资料等各种困难,已基本完成了研发任务,提升了服务国家交通强国战略的业务能力,大大增强了与交通、交警等部门合作博弈过程中的底气和信心。5.真管人真管事,努力提质增效。提倡数字说话,效益为重。努力创造条件为想干事的干部创造舞台和机会,对不适任且职工反响大的中层干部予以免职,对责任心差的职工不予聘任中级职称,调整并严格考核创新团队,夯实工作职责,对各科室人员进行适当调整,撤回常驻电视台两名人员,将表现优秀的职工充实到创收一线。停发员工在协会兼职工资,停止无实质意义的企业残疾人补助,停止租赁绿植,及时报废车辆,更换4S店维修保养,鼓励研发人员积极参与本部门系统开发,增加收益。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