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我县城乡统筹发展服务中心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中、省、市支持新能源发展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我县经济转型,推动我县新能源领域又好又快发展。一、工作开展情况(一)建成项目情况:今年以来,我县坚持“稳油、增气、扩电”思路,预计全年生产原油522.5万吨,开采天然气1亿方。新能源项目累计并网78.45万千瓦。其中:风力发电74.75万千瓦,光伏3.7万千瓦。年发电量13亿千瓦时,产值9.4亿元,年节约52.52万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9万吨。积极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持续开展“三长”招商、产业链招商、叩门招商、以商招商活动,抓好协议项目转化、合同项目落地,全力推进制药制造、风机部件制造、生物质颗粒加工、25亿方天然气净化厂及生产基地、20万吨油田伴生气综合加工等一批产业项目投产达效,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二)续建项目。今年,我县续建新能源项目2个30万千瓦风电项目,即新太吴仓堡20万千瓦和国华五谷城10万千瓦风电项目,总投资74238万元,2023年12月底全容量并网。(三)新开工项目。今年新开工建新能源项目5个,装机规模60万千瓦,其中:光伏项目10万千瓦,风电项目50万千瓦,分别为:国华庙沟10万千瓦光伏项目、蓝奥吴起街道办10万千瓦风电项目、华能长官庙15万千瓦风电项目、黔中新寨15万千瓦风电项目、国电龙源铁边城10万千瓦风电项目,年底并网发电。二、社会经济效益(一)节能减排方面。为了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能耗“双控”工作决策部署,按照《延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坚决完成绿色发展指标全面加强能耗管控的通知》(延政办函[2021]138号)文件要求,积极采取应急措施,及时成立了能耗“双控”专班,重点落实能耗“双控”相关工作,确保完成全县2021年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任务,制定工作方案。(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十四五”期间,我县以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统筹推进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创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文明素质和县域文明程度,到2025年,群众对党政机关行政效能和反腐倡廉工作的满意度超过95%;主干道非机动车守法率超过90%,主干道行人守法率超过85%,文明出行成为一种习惯。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新能源领域。一是项目前期办理滞后。项目前期办理缺乏统筹安排,项目前期手续严重滞后,严重影响全市项目开复工计划安排,完成年度计划投资任务非常艰巨。二是日常工作推进不畅。新能源项目加速推进离不开政企高效配合,部分新能源企业没有夯实工作责任,人事不匹配,跑项目一个人、办手续一个人、日常填报表册又是一个人,发改工作经常省市直通,留给我们统计汇总的时间很少,而且还都是关系土地红线、核准指标等重要性数据,经常性出现企业漏报情况,导致我们还要做大量的工作进行对接协调,及时查漏补报,严重影响和制约项目快速推进。三是施工过程不规范。个别企业现场踏勘不到位,施工方案不合理,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侥幸心理,抱着先干,被发现或者出了问题再协调的心态,不按设计施工、超范围超区域进行施工,时有引发群体性上访、媒体曝光等恶性事件,给县委、县政府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二)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一是对标省市大力推进清权、减权、放权、晒权等清单管理方面,持续减环节、压时限、降成本工作做得还不到位。诸如陕西城燃吴起宝泽燃气公司,用气设计单位和施工队均由陕西城燃公司统一招标派遣,导致施工过程耗时过长。二是各方案的牵头部门和配合单位在工作落实中仅参照于上级部门原则性的指导,在行动中、改革中,让利于企、让利于民的政策红利不多,政策落实还不够到位。三是审管分离,部门联动不够好。“审管分离”改革作为进一步落实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关键点,在具体“审管分离”改革工作中仍存在“重审批、轻监管”,审批与监管部门工作衔接不顺畅、监督机制还不够完善。四、整改措施新能源方面:一是强力推进各项前期工作。定期组织召开工作推进会,推行并联审批模式,全力以赴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前期手续办理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强化全流程督查检查。不定期组织相关监管单位对开工建设的项目进行督查检查,规范项目安全、文明、有序施工。三是加大安全维稳工作。各企业一定要按照安全施工规范要求,既要抓好项目建设进度,又要抓好安全生产。要及时兑付农民工工资,坚决杜绝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一是加大放权力度,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创新便民利企审批服务方式,加大政务服务标准化工作力度,科学细化量化审批服务标准,压减自由裁量权,推进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二是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助力企业健康发展。完善信息公开方式,依法主动公开涉企政策、信息,对市场主体主动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依法及时答复。三是加大整治力度,打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严肃查处各类破坏市场秩序和营商环境违法违规行为。全面推行市场监管清单制度,理清监管职责,明确监管责任,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五、下一步打算及总结(一)持续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调整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在谋划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议计划时,准确全面贯彻新时期新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定不移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切实厚植经济发展新优势。(二)持续推动工业主体稳步增长。一是牢牢稳住石油经济这一基本盘,把提升工业发展作为增强我县经济综合实力的根本之策;二是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推动各类资源要素更多向工业聚集,加快能源化工园区建设步伐,全力推进新能源、天然气净化厂及生产基地等一批产业类项目入园建设并投产达效,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三)持续激发市场活力促进消费。一是持续构建政策引导机制,加大政策的宣讲力度,引导商贸企业充分利用重大节假日开展促销费活动。动员传统商贸流通企业提升配套设施,优化消费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引导商超、加油站、家电和汽车销售等企业充分利用节假日积极开展各类促消费活动,减少消费外流,促进消费增长。二是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加大对电商企业的指导培训,积极探索电子商务企业入统工作。三是落实好中、省、市各项惠企政策,推进减费降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着力帮扶企业克服疫情影响,提高企业生存和发展能力。(四)持续扩大招商争取项目落地。积极掌握中省市资金投向,谋划一批中省市投资项目;持续开展“三长”招商、产业链招商、叩门招商、以商招商活动,落实落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奖励力度,抓好协议项目转化、合同项目落地,全力推进制药制造、半导体模组产业基地、生物质颗粒加工、风机部件智能制造、20万吨油田伴生气综合加工等一批产业项目投产达效,成为我县经济增长新引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