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麟游县农村公路发展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公路畅通提供养护与路政管理。贯彻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政策法规;对管辖区的公路实施养护;拟定年度日常养护和养护工程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农村公路路政管理。 | |
住所 | 麟游县杜阳路35号 | |
法定代表人 | 李红忠 | |
开办资金 | 293.51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麟游县交通运输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09.07万元 | 339.07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我中心在县交通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的规定,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圆满完成年度工作和章程规定的内容,没有违纪违法情况发生。现将业务开展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坚持精修细养,路况质量大幅提升。1.夯实管养责任。与各镇农管所各养路队签订了责任书,全县落实村道养护人员198人,县乡道养护人员80人,道路列养率持续保持100%。2.强化资金保障。2022年县级配套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费540.65万元,其中村道231.54万元,县乡道309.11万元。3.加强日常养护。一年来,累计完成清扫路面10977827平方米,清理边沟1381786延米,清理路面堆积物301处116.99立方米,整修边坡1177297平方米,疏通涵洞156道12.65立方米,人工清理塌方741处2480立方米。县乡村道路况技术指数MQI分别达到80.46、79.95、80.64,优良中等路比例达到81.7%。4.开展预防性养护。投资14.19万元,购买沥青路面冷补料70吨,修补花两路、丈招路、崔西路、崔庙常路路面坑槽57处;拉运土方培筑花两路路肩29公里,填补路基缺口17处;投资5.55万元,购买路面灌封胶5吨、热熔沥青2.5吨,处置崔西路、河崔路、丈招路路面裂缝61公里。5.加强路域环境综合治理。清理公路“三堆”301处116.99立方米,处置路面坑槽等病害57处1380余平方米,刷新警示桩207根;购买高枝锯15把,修剪行道树518棵;制作禁止占用公路打场晒粮横幅14条;取缔马路市场2处。6.规范村道养护管理。大力推行“路长制”管理,全县落实镇级路长7人、村道路长65人,设置“路长制”公示牌72付。7.加强双文明养路队创建。投资116.5万元,对阁头寺养路队进行改造,新建队房8间、库房2间。投资82.47万元,实施两亭养路队提升改造项目,年末完成投资约90%。8.开展美丽农村路创建。申报创建最美农村路一条20公里,完善标志标线、排水等附属设施,建成生态节点16个,安装波形护栏10600米,栽植风景树12300余棵,种植绿化灌木3.8万株,混播花草草6.1万平方米。9.加强桥梁检查维护。建立桥梁工程师制度,全面落实桥梁监管责任,在县乡道桥梁安装桥梁信息牌22付。11.开展农村公路路况质量检测。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县乡村公路路况质量进行检测评定,共检测路线72条512.604公里,占农村公路总里程的40.1%。12.全面加强路产保护。开展道路巡查48天,收取西气东输工程穿越农村公路路产补偿费52万元;依托执法部门处理路政事案5起,依法收取路产赔补偿费22102元。(二)坚持质量优先,项目建设有序推进。1.加快项目建设进度。①投资约425.64万元,实施2022年农村公路养护工程,整治隐患路段7条,实施路基工程31处、路面工程27处、安防设施12处、桥面病害1处,新改建养路队1座。②投资45.01万元,实施隐患治理工程。处置崔庙常路隐患一处,修建挡墙650立方米,铺筑路面80平方米,安装波形护栏28延米。③投资2539.2万元,实施2021年水毁修复工程,共分六个标段组织施工,主要实施路基工程、路面工程、路侧防护工程等,年末完成投资约2340万元,占计划的92%。④投资500万元,实施2022年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处置隐患路段5条21.607公里,新建挡墙14处1262立方米,安装波形护栏11428延米、凸面镜10付、标志牌28付。2.积极推进新项目前期工作。加快2022年第二批养护工程前期工作,工程实施方案已上报县政府常务会研究审定。3.严控工程建设质量。深入建设工地开展工程质量专项检查20余次,责令整改工程质量问题4起。4.加快已完工项目检测审计。委托第三方机构,对2018年完善工程、2020年安防工程进行审计,对2020年村道隐患整治工程、2021年完善工程、安防工程进行了质量检测。(三)坚持防治结合,时刻筑牢安全堤坝。1.开展隐患排查。按照每年4月和10月的定期隐患排查治理要求,共排查农村公路安全隐患88处,自行整改26处,利用水毁修复项目整治62处。2.强化应急保障。投资14.5万元,购买融雪剂80吨、储备防滑砂264吨;投资约12.7万元补充防汛物资,物资总量累计达到28个品种2600余件。3.开展“防风险、除隐患、保安全、迎盛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雇用挖掘机3台、自卸车5辆、三轮车7辆,清理县乡村道塌方4300多立方米。4.加强安全宣传。组织开展专题培训2场次,培训人数120多人;参与“安全生产月”等宣传活动5次,制作宣传展板3面,发放宣传资料370余份,组织观看安全教育专题片2次。(四)坚持示范引领,“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稳步推进。1.健全体制机制。印发了“四好农村路”国家级示范县创建方案,成立了创建工作机构,分解下达创建任务,严格创建标准程序,明确县、镇、村三级职责。2.落实创建责任。大力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投资2.82万元,新增镇级路长制公示牌7付;健全管养机构,机构设置率和爱路护路乡规民约、村规民约制定率均达到100%。3.实施精细化养护。投入冷补料18吨,修补花两路路面坑槽41处,拉运土方培筑路肩29公里,填补路基缺口17处,处置丈招路、崔西路、河崔路路面裂缝61公里。4.完善基础设施。以农村公路“双文明”创建为抓手,投资147.66万元,对阁头寺养路队进行提升改造,在十八岭养路队新建公厕一座,维修中心危旧库房5间。5.发挥示范效应。指导镇村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路、示范镇、示范村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典型引领、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参与“最美农村路”评选活动。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一年来,在全体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下,中心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开展“四好农村路”国家示范县创建,行业形象得到彰显。成立创建机构,制定创建方案,建立“路长制”管理机制,强化资金保障,2022年县级配套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费540.65万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98.97万元,改建养路队2座,打造美丽农村路一条20公里,创建双文明养路队2个,行业形象大幅提升。(二)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群众满意度明显增强。总投资3510余万元,实施2022年农村公路养护工程、隐患治理工程、水毁修复工程、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极大改善了道路通行环境,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三)加强道路养护,路域环境更加优美。加强日常性养护,县乡村道路况技术指数MQI分别达到80.46、79.95、80.64,优良中等路比例达到81.7%。开展预防性养护,购买沥青路面冷补料70吨,修补县乡道路面坑槽57处;拉运土方培筑花两路路肩29公里,填补路基缺口17处;,购买路面灌封胶5吨、热熔沥青2.5吨,处置三条县道路面裂缝61公里,群众满意度幸福感进一步增强。(四)落实防汛防滑责任,安全生产平稳向好。制定防汛抢险、防滑保畅应急预案,成立了防汛抢险领导小组和防汛抢险突击队,购买融雪剂80吨、融雪盐20吨,储备防滑砂264吨;补充了防汛物资,物资总量达到28个品种2600余件,排查农村公路安全隐患88处,整治88处,群众出行安全得到保障。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养护质量不高。镇村重视不够,巡查检查频率低,责任落实不到位,县乡道养护不均衡。2.队伍不够稳定。养护任务日趋繁重,工资待遇偏低,养护专业性不强,人员流动性大。3.“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推进不力。镇、村及相关部门之间相互协调不够,宣传工作不到位,群众参与度知晓率不高。改进措施针对存在问题,我单位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整改:1.加强检查考核。加大巡查检查频率,严格养护标准,大力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落实县、镇、村三级责任,提高道路养护水平。2.加强队伍建设。加大资金投入,逐步改善养路工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提高机械化养护水平,降低劳动强度,节约养护成本。3.坚持示范引领。积极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指导镇村开展示范路、示范镇、示范村创建活动,着力打造一批运转高效的管养示范镇和亮点突出的文明示范路,充分发挥典型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四、2023年工作计划1.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国家级示范县创建。大力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管理,进一步夯实各级责任,健全管养机构,落实创建任务,细化工作措施,严格创建标准,广泛宣传动员,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路产路权保护,规范养护作业流程,完善各项制度,保障“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高质量推进。2.全面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持续加大投入,细化标准,严格考核,在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精细化养护上下功夫,加大预防性养护力度,开展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强化隐患排查治理,加强防滑保畅物资储备,不断提高农村公路养护质量和安全服务水平。3.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全面落实“一岗双责”和“党政同责”要求,不断完善安全生产各项制度,加强宣传教育和人员培训,加大督导检查力度,筑牢安全生产红线意识,树立安全生产底线思维,时刻做到警钟长鸣,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