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管理委员会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做好新城开发建设,加快西咸新区建设步伐。统筹开展辖区经济建设、行政管理、社会事务相关职能;对辖区国土资源、国有资产实施规划、监管。 | |
住所 | 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兰池大道中段 | |
法定代表人 | 周东 | |
开办资金 | 6045.54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陕西省西咸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78166.27万元 | 287323.53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13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按照《条例》和《实施细则》的要求规范运作,及时办理变更登记手续,规范使用印章、证书。变更法人,2022年6月8日。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开展主要工作情况一是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建立经济指标协调调度工作机制,落实各类惠企政策,制定出台《秦汉新城进一步促经济保增长七条措施》,累计兑现应对疫情政策性资金2708.62万元,惠及企业926家;兑现产业扶持奖补资金2920.76万元,惠及企业103家。充分发挥“助企联络员”作用,组织开展入企帮扶1715人次。二是招商引资卓有成效。成立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出台《领导干部招大引强行动方案》等制度,全力招大引强,引进内资400亿元,利用外资2.62亿美元。签约50亿以上产业项目1个、10亿以上产业项目12个、行业龙头企业13家、500强企业4家。三是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健全领导包抓机制,切实解决问题,5个省级重点项目、16个市级重点项目、66个新区级重点项目分别完成投资21.95亿元、99.67亿元、346.45亿元,分别占年度任务的134.5%、157.49%、133.02%。四是园区建设起步良好。率先发布自动驾驶和大健康产业园规划,成立建设领导小组,组建特色产业园办,建立“部门+园办+公司”开发模式。加快园区起步区建设,同步推进园区招商工作,目前自动驾驶产业园已落地8个产业项目,大健康产业园已引进社会投资项目9个、签约企业23家。五是创新动能持续增强。新引进投资规模5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3个、新经济领域企业90家,新增科技成果转化企业28家,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56家。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36.69亿元。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5人、科技经纪人3人,组建“新双创”队伍4个、“科学家+工程师”队伍3支。六是文旅产业蓬勃发展。制定《秦汉新城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推进文旅产业发展。加快推进陕历博秦汉馆布展工作。举办“秦汉世界名马帐篷音乐节”等活动,带动文旅产业加快复苏,实现旅游收入26.01亿元,同比增长16.05%;新增影视文化企业29家,实现规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3.53亿元。七是城市能级不断提升。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划定工作全面完成,《秦咸阳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获批公布。建成市政道路7.5公里,新建城市绿地57万㎡,建成一级绿道34.5公里、社区绿道25公里。陵召中心小学、秦风幼儿园交付使用,省人民医院西咸院区正式开诊。大气污染防治持续推进,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57天、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85、PM2.5平均浓度降至42微克/立方米,三项指标均位列新区第一。八是风险防范扎实有效。持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创出了“外防输入”的典型经验。坚持一项目一专班、一盘一策,全力防范化解房地产领域风险,列入新区房地产市场延期交付风险台账的10个项目已化解5个。健全完善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出台安全生产监管65条具体举措,安全生产形势整体平稳。二、社会效益情况2022年新城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5.43亿元,同比增长5.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17亿元,同比增长7.1%;第二产业增加值87.02亿元,同比增长8.7%;第三产业增加值50.25亿元,同比下降0.6%。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62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粮食总产量2.89万吨,同比增长8.0%;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8.07万吨,同比增长3.48%;水果产量2.05万吨,同比增长0.9%。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7.4亿元,同比增长10.6%;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4.2亿元,同比增长3%。32家资质内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66.7亿元,同比增长46.3%;实现建筑业增加值40.36亿元,同比增长18.1%。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2%;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亿元,同比增长1.3%。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04亿元,同口径增长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存在问题:一是产业结构不优。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工业和建筑业,新培育的先进装备制造、大健康、文化旅游等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动能接续不到位,高质量发展缺乏有力支撑。二是项目投资不足。高质量项目储备不到位,引进及新建成项目较少,坚持包装策划一批、招引落地一批、建成投产一批的梯次项目建设格局尚未完全形成。三是创新活力不强。科技创新工作起步晚、底子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较少、质量不高,以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的实力还不够强、活力还不够足。整改措施:一是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围绕大健康、自动驾驶、文化旅游、先进制造4个主导产业,以大健康产业园和自动驾驶产业园承载为突破,以龙头项目招引为抓手,加快完善产业配套政策,着力延链补链强链,打造产业发展高地。二是狠抓项目招引落地。积极运用投行思维,大力开展链式招商,建立常态化项目谋划储备机制、重大项目专班推进机制,强化招商项目要素保障和跟踪服务,加快推动项目投资高效落地,全年引进落户投资5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不少于4个、投资10—50亿元产业项目10个以上。三是强化创新驱动引领。大力培育科创主体,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启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计划,着眼知识产权、科技咨询、金融服务、企业孵化等领域,引进和培育相关机构和企业、高层次人才,全力打造西咸新区特色产业科创转化示范区。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力促陕投新兴半导体产业基地等项目落地实施,全年引进内资280亿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2.8亿美元以上。二是以项目建设为牵引,全面落实领导包抓责任,推动北京燕园未来科教创新谷等项目开工建设。三是以特色园区为支撑,加快园区起步区建设,确保12月底前建成并交付使用,招商率达到70%。四是大力培育科创主体,全年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少于320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55家、科技成果转化企业不少于30家,加快建设西咸新区特色产业科创转化示范区。五是以文旅产业为突破,年内完成陕历博秦汉馆布展方案设计并启动施工,建成秦咸阳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核心功能展示区,全力推进长陵博物馆和西汉帝陵数字博物馆布展等工作。六是以重点片区为先导,全面落实年度城市开发建设计划,一体化推进产业布局、配套服务等工作,全年安排城建类项目90个,年度投资43亿元。以风险防范化解为抓手,稳步推进房地产领域风险化解,坚持“一盘一策”,按期完成年度保交楼任务。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