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安塞区> 延安市安塞区城市管理执法大队

延安市安塞区城市管理执法大队

发布时间: 2023-03-01 15:20
单位名称 延安市安塞区城市管理执法大队
宗旨和业务范围 负责城市管理执法工作人员日常业务培训;负责城管监察行政执法的指导、统筹协调和组织调度工作;负责城管监察行政执法队伍的监督和考核工作。
住所 延安市安塞区城北区
法定代表人 郭永升
开办资金 3.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延安市安塞区城市管理执法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00.4万元 56.4万元
网上名称 延安市安塞区城市管理执法大队.公益 从业人数  7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相关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城市管理执法大队全面推行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任务指标,扎实开展干部队伍作风专项整治行动,持续巩固深化“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成果,全面践行“721”工作法,多措并举开展推进城市城市管理执法各项业务工作,市容环境秩序治理成效显著、为民服务水平和管理执法能力明显提升。一、基本情况(一)机构设置及执法人员配置情况延安市安塞区城市管理执法大队隶属于区城市管理执法局,事业性质,下设一、二、三执法中队,全队设编40人,实际在编41人,大队及各中队均定编10人;大队为正科建制,配备一正两副大队长(实任三名副大队长),其余各中队均为副科建制,各设副科中队长一名,目前二中队长还未配备。(二)职能职责情况按照执法体制改革要求及《陕西省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条例》相关规定,行使除人行道违章停车外的所有与城市管理有关的行政处罚权。二、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年来,为给辖区市民营造一个干净整洁舒适的居住环境,维护安塞城市管理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我们坚持“早7晚9”、“5+2”、白加黑”、主副班相结合工作机制,通过划片定区包户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和日常巡查管理为主集中整治为辅的执法方式,70%的问题靠服务手段解决、20%问题靠管理手段解决、10%的问题靠执法手段解决,努力推动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创新执法方式,平均每日出动工作人员30人次以上、年出动10000人次以上,广泛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警示告诫、指导约谈等方式处理违规违章行为,努力做到宽严相济、法理相融,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加强行业治乱。广泛通过“疏堵结合,以疏为主”、发放“门前四包两禁止”明白卡进行宣传教育、备案登记、开展集中整治活动等方式,对乱摆摊点、乱置牌匾、乱堆乱放、乱贴乱挂等行业乱象进行长期规范整治。一是加强门店管理。发放张贴门前“四包两禁止”明白卡2000余张,明示管理规定和门店应尽责任。全年通过说服教育规范整改出店经营、店外乱堆乱放、乱贴乱挂等现象约8000余起,强制暂扣拆除清理屡教不改户店外占道物品200余件、店墙外悬挂的广告灯箱130余个及店面外张贴的海报KT板喷绘横幅等约3000余平米;摸排检查门头牌匾1984块,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及个体商户签订《安塞区门头牌匾设置安全承诺书》1592份(其余未签订的,为政府统一设置的牌匾),依法强制拆除设置不规范及存在安全隐患的牌匾43块;备案批准开业、店庆、装修装潢等占道活动80余次,备案审批新增门头牌匾103块。二是加强摊贩管理。首先是靠前服务,通过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合理布局设立9个临时便民摊群点,增设摊位200余个,年疏导安置摊贩约5000余人次;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备案登记食品摊贩38户。其次是柔性执法、人性化管理,努力通过说服教育、警示告诫等方式,耐心规范整改、劝阻疏导那些积贫积弱及以售卖自产农副产品为主的商贩的占道经营行为,年劝说教育疏导量在9000人次以上;最后则是柔中带钢,以执法手段严厉打击长期占道经营行为,依法强制暂扣三轮车、手推车、烧烤车等违章占道工具、商品、物品约300余件,取缔露天三无食品摊点33个三是加强背街小巷整治。深入开展城管进社区联动互动活动,集中整治清理背街小巷脏乱差现象,解决群众闹心事。一年来,共暂扣杂物100余件,清理垃圾200余吨。加强行业治污。广泛通过排查检查、畅通线索举报渠道,严厉打击整治等方式加大对油烟、噪声、扬尘等污染整治力度。一是加强餐饮业油烟污染治理。动态更新管理台账,监督辖区201家餐饮单位全部安装油烟净化设备,其中1000平米以上8家餐饮单位全部安装VOCS油烟在线监测设备且与部门管理平台实现并网监测。按月进行普遍性检查,年累计检查2800余家次,确保各店净化设备及时清洗维护,运行正常。全年通过执法检查和受理群众举报共查处油烟污染现象30余起。二是加强社会生活和施工场地噪声污染治理,还静于民。一年来共制止社会生活噪音扰民行为100余起,暂扣音箱、喇叭等扩音设备40余个;处置施工场地噪声扰民行为8起。加强行业治违。一是以“零容忍”态度坚决遏止违建增量,力求违建“零增长”。二是按照整改一批、规范一批、拆除一批的原则,合理消化违建存量。全年我们紧扣巡查不放松,做到巡查空间不留死角盲区、巡查时间不留空档间隙,共查处违法建设28起,涉案违法建筑面积3000余平米,其中依法强制拆除2000余平米,行政处罚311平米,700余平米及时制止未予成型。取得的社会效益通过全队人员一年坚持不懈努力,使得安塞城市市容市貌更加整洁靓丽、环境卫生更加和谐有序,宜居指数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增强,同时队伍为民服务水平和管理执法能力也进一步提高。四、存在的问题一是执法事项与执法力量不想匹配。其一、事项编制多,人员编制少;其二、老弱病残多,精干力量少;其三、学历水平低,执法效能不高。原因:其一、执法体制机制改革时未完全按照“坚持权随事转、编随事转、钱随事转,确保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有监督”的总要求进行。改革前单位设编40人,仅从事市容市貌、违法建设两大项23小项执法事项。改革后依然设编40人,执法事项却猛增至六大项126小项。除原班人马,相应增加的噪声污染、餐饮油烟燃杂燃非等大气污染、户外食品药品安全等执法事项均未增编配人。其二、由于执法事项多,面大量广且繁杂(主要面对的执法对象是弱势群体及文化层次低的群体),且又工资待遇低、无发展向上前景等诸多因素,部分人员“躺平式”不作为,部分人员“被迫式”慢作为,部分人员想方设法借调或因病因事请假无作为。其三、队伍早期准入门槛低,被重视程度低,选配的干部多是大专高中以下学历人员,培养教育进步慢,难以快速适应现今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的执法要求。二是发展建设跟不上新时期的执法要求。其一、办公用房紧张、环境差。一者,大队及一中队现与环卫站共处一院办公,二三中队在外办公,难以统一管理监督。二者,现有办公用房紧张,人均不足5平米,且设计修建年限已近20年,许多部室无法按照新时期的执法要求建立。如:院落狭小,车辆停放空间不足(车均运转空间不足10平米),时有与环卫车辆及个人车辆剐蹭现象发生;暂扣物品无法分区分类妥善保管,时有丢失损坏拿错情况出现,引发群众与我纠纷;单独的案件询问室、会议室、装备保管室、档案室、网络智慧数字化室更是难以建立。其二、执法装备陈旧短缺。虽有6辆执法车辆,但多已年久老化,修好这辆坏那辆,今天修好明天坏,经常掣肘工作。一台摄像机三个中队紧着用,20台执法记录仪50人共用,难以有效保障执法过程全程记录,且现有执法记录仪达不到新时期执法要求的远程操控、无线呼叫、自动化上传等智能功效。三是部门与部门之间职责边界不清晰,部门与街道之间管控边界不清晰,推诿扯皮经常发生。当初执法改革时,一些部门借着执法改革时机,将日常管理职责和行政处罚权混为一谈,“好管的、有利的”自己留着,“麻烦的、难缠的”一股脑全推给城管。发展迟缓的城管一时之间是措手不及,边学边干、边干边学,执法成效自不必言说。部门与街道管控边界不清主要体现在:城乡结合部的违法建设管辖区域不甚明了,城区渠巷市容秩序管控边界明确。五、整改措施及下一步工作计划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力求做到让制度去管人,按制度去推进工作。通过完善人员进出机制、培训机制、管理机制、考核奖惩机制等措施深入推进队伍建设。深入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真正做到让群众知道我们做什么,我们做的要让群众认可敬佩。通过推行三项制度达到队伍法制化建设,执法工作规范化开展。进一步加强支部建设,强化党支部核心作用,提升“三务”融合机制,强化“721”工作法,通过加强党建引领带动业务向前,服务向前。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