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延安市安塞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延安市安塞区分校)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开展农民教育,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实施学历教育,承担农村基层干部学历教育培训。 | |
住所 | 延安市安塞区文化艺术中心大楼1005室 | |
法定代表人 | 曹飞 | |
开办资金 | 3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延安市安塞区农业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6万元 | 3万元 | |
网上名称 | 延安市安塞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1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本年度,在农业局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主要开展了以下业务活动:一、业务开展情况。2022年以来,我校坚持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培育高素质农民、助力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为方向,全力组织开展高素质农民教育、普及性农民培训暨乡村振兴人才培育、产业技术服务等工作,培育了一批高素质农民和种养殖大户,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一)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1.高质量完成2021级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2021年11月30日,我区正式启动2021级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按照高素质农民培育程序,运用理论教学+现场实训,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结合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考核、实践技能考评三种方式,综合评价学员学习成果,我校高质量完成2021级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最终考核认定100名高素质农民,于2022年5月7日颁发了《高素质农民培训证书》。5月11日在全市农广校系统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绩效考核中我校以总分第二的成绩荣获先进集体称号。2、积极推荐上报学员参加高层次培训和评先评优。2022年,我校累计推荐20名学员参加高层次培训和评先评优,其中推荐李晓丽等5名学员参加省上高级高素质农民培训班的学习,推荐曹磊等4名学员参加陕西省高素质青年农民省级示范培训班(延安中级高素质农民班)的学习,推荐郝永、康院院等8名学员参加“头雁项目”分别进入西农大和浙大进行更深层次学习;学员张忠被评为市级“十佳高素质农民”,万强强被评为市级“十佳产业致富标兵”,丰俊被评为全市高素质农民培育“优秀教师”,推荐李霞霞当选为市人大代表。3、安塞区2022级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稳步推进。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总体部署,根据农业农村部科教司制定的《高素质农民培育规范》、《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绩效管理指标体系(2022年)》和《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22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我校积极展开工作,将我校所有教职工分为两组,分别由校长曹飞和副校长杨博带队,以城区为分界线,一组负责城区以北的街道和乡镇,另外一组负责城区以南的街道和乡镇,深入农民田间地头、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展开摸底调研工作,根据调研结果确定今年培训专业为种植业。今年省上下达高素质农民培训任务为200名,目前我校已精心研究制定了《安塞区2022级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方案》、课程安排计划和开班计划,培训教材已全部订购到位,确定了培育学员,分配好班主任和班级学员,正在进行学员系统录入,完善培训班学员详细信息。下一步,计划11月底疫情有所缓解正式开班,全面启动2022级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二)率先并高标准完成全市各县(区)高素质农民“组组有”调查工作按照省、市农广校要求,我校率先将全市各县区高素质农民“组组有”调查工作的数据进行更新,加入2021级高素质农民100人,重新进行数据整理,分组编排,高标准制作完成了《安塞区高素质农民“组组有”作战图》,编印《安塞区高素质农民“组组有”情况简介》,提前上报市校,获得了市校领导同事们的一致好评,吸引吴起、甘泉、黄陵、延长等县区纷纷效仿学习。(三)开展普及性农民培训暨乡村振兴人才培育工作1、为进一步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动粮食产业向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方向发展,我校按照区农业农村局安排部署,于2022年6月21日-22日举办安塞区2022年粮食生产种植大户技能提升培训班,特邀请国家大豆产业技术延安综合试验站站长、陕西省豆类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延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高级农艺师梁福琴和中国小杂粮产业体系延安试验站站长袁宏安担任授课教师,6月22日上午在安塞区鼓乡酒店进行理论培训,下午赴沿河湾镇茶坊村和化子坪镇张岔村进行大豆套种玉米复合种植和地膜谷子种植的观摩学习,期间我校领导干部全程陪同,全力做好学员管理、档案整理、后勤保障、宣传报道等工作。2、精心制定2022年普及性农民培训暨乡村振兴人才培育工作计划,明确各项任务分工,2022年8月至9月间,我校联合区果业技术服务中心共同举办安塞区2022年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培训,培训对象分为产业发展型和乡村建设型两大类。其中,产业发展型培训对象在联农带农成效显著的种植业大户(以苹果产业为主)、脱贫村产业致富带头人、农村“土专家”和“田秀才”中遴选,乡村建设型培训对象在村两委成员、第一书记、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中遴选,培训为期一天,培训内容以山地苹果四季管理办法、水肥管理和病虫防治技术为主,邀请市果业专家开展理论讲解和现场实训。每个镇(街)轮训一遍,培训当天上午在镇(街)会议室开展理论讲解,下午集中乘车赴实训基地开展实践操作培训,累计培训500人次,发放教材500余册。(六)完成农民田间学校建设项目农民田间学校于2021年6月启动建设,计划到2022年5月建成投用,使用省级财政资金80万元,截至目前,项目建设内容全面完成。一是建成多媒体培训教室一间,占地25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256人进行培训学习。二是教学设备购置到位,配备课桌128套,椅子256把,电脑四4台,投影仪1套,教学管理制度和农产品简介上墙12处,宣传背景上墙2处,悬挂宣传标语1处。三是建成学员宿舍5间,可同时满足200名以上学员夜间学习。四是学员食堂配备齐全,有专业厨师两名,餐桌、餐椅精良,能满足200人以上团队。五是实训基地基本建成。合作社与延安惠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土地租赁协议,租赁期限为十年,建成实训基地5处,设立牌匾5处,铺设自来水管道280米,压设生产用水管线320米,安装变压器1台,基础配套基本完善。六是安装学校牌匾,悬挂1.2*1.2米外漏发光字牌匾。七是组建师资队伍,与三名农业技术专家签订教学协议,将长期作为我社讲师,对学员进行专业知识的讲解与培训。(七)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认定工作为贯彻落实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开展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认定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进一步培育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壮大乡村产业发展力量,激发乡村产业振兴动能,推动富民乡村产业发展,我校积极展开工作,与农经站和农检站沟通协商,最终确定65名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由农经站推荐创办、领办各类农民合作社人员、家庭农场主40名,要求需是农民合作社创办人、联合创办人或主要负责人,合作社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财务制度,管理规范透明,在当地有很好的口碑,在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品牌建设、产品营销等方面有所创新或有独到之处,加入合作社的农户(农民)数量较多,增收效果明显。二是由农检站推荐创办农村一二三产业的企业或服务组织人员8名,要求需是创办现代种养业、乡土特色产业等企业或服务组织的创办人、联合创办人或主要负责人。企业或服务组织在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业态创新、组织创新、机制创新、服务创新等方面有突破,或者是持有相关专利,获得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等奖励,参加农村创新创业大赛的参赛者。三是由农广校推荐高素质农民种养大户17名,要求需有先进的种养技术,是当地种养能手,生产经营或销售方面有创新或有独到之处,经济效益较好。此项工作目前我校已经安排专人负责,确定了推荐人选,正在收集材料,整理汇总。二、存在问题(一)是师资力量薄弱。多年来,我校多年没有进入新聘专业技术人员,老中青年干部比例严重失调,师资力量存在老化、弱化问题,年轻教师、专业技术教师缺乏,出现人才断层,教学管理人员组织服务能力和专职教师授业解惑能力不足,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全部依靠聘请市级院校教授和区级农技人员完成培训任务。(二)是农民参加培训的意识不强。农民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固步自封、墨守成规的思想较突出,主动参与培训的意识较差,农民劳动力文化程度、年龄结构、需求意向参差不齐,培训对象不统一,接受能力有限,加之大多数农民居住分散,农事家事缠身,组织十分困难,难以保证教育培训工作“人员、时间、效果”的落实,农民文化素质参差不齐,产业分布不平衡,且居住分散,集中培训难度大、成本高,影响培训工作的整体推进。(三)是跟踪服务不够。培训内容以传统的种养技术为主,欠缺新型的电商营销、网红直播、抖音宣传等新技术,同时因人手短缺,对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后续服务不到位,大部分学员依靠自主发展。四是培训设备老化。我单位办公电脑及打印机等设备年久老化,使用过程中频繁出现卡顿、故障等问题,影响培训教师的学习和使用。整改措施。(一)是高标准完成2022级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我们将继续探索好经验、好模式,高标准推进2022级高素质培育项目,做好线上学习、档案收集和资金管理工作,根据学员出勤、守纪、学习、技能操作和考试情况,做好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考核和实践技能考评,认真审核通过后颁发《高素质农民培训证书》。(二)是做好普及性农民培训暨乡村振兴人才培育工作。以棚栽、林果、草畜产业为主,以理论培训和实践操作相结合,以标准化种养技术、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和政策宣讲为主要课程,继续开展普及性农民培训暨乡村振兴人才培育工作,为我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三)是持续做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认定工作。提前做好各项安排,联合农经站、农检站积极展开摸底调研,确定推荐对象,积极筛选上报合适人选。(四)是认真筹备2023级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任务指标下达后,我校将认真开展培训需求摸底调查,确定培训方向,研究制定培训方案和计划,建立培训学员数据库,征订编印教材,落实培训场地,在培训过程中严把培育质量关和数量关,培训人员认真组织实施到村、到户、到田、现场教学,做到培训有计划、有安排、有宣传、有案例。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