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咸阳市> 咸阳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

咸阳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

发布时间: 2023-03-01 14:55
单位名称 咸阳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
宗旨和业务范围 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工作,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以市生态环境局的名义,依法统一行使污染防治、生态保护、核与辐射安全等方面的行政处罚权以及与之相关的行政检查、行政强制权等执法职能。
住所 咸阳市玉泉西路环保大楼
法定代表人 古旭荣
开办资金 11710.39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咸阳市生态环境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084.27万元 1038.67万元
网上名称 咸阳市环境监察支队.公益 从业人数  8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开展业务情况:(一)坚持以执法检查为着力点,全力助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通过推行“六查八看两记录”执法检查方式,开展全市工业企业生态环境问题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改等22个专项执法行动。截至12月31日,全市累计出动执法人员27135人次,办理一般行政处罚174件,罚款1253.4401万元,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四个配套办法办理案件16起,其中限产停产2起,查封扣押10起,按日计罚2起,移送拘留1起,环境违法犯罪线索移交1起。积极落实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规定,目前,全市累计办理免予处罚案件24件,免除罚款131.7万元。截止12月31日,全市收缴入库罚款1407.6946万元,涉及190件行政处罚案件。(二)坚持以优化执法方式为手段,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执法效能。一是进一步完善正面清单管理制度,实施差异化监管。对列入正面清单管理的企业,积极推行非现场执法,减少现场检查频次。监督执法正面清单从年初的143家调整为年终的144家,截止12月19日,全市累计对正面清单内企业开展非现场执法970家次,现场检查273家次,指导帮扶企业550家次。二是做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印发了《咸阳市生态环境“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实施细则》,累计建立监管对象名录库53个、执法人员名录库16个,支队共抽取双随机检查事项8项,全市抽取双随机检查事项20项,并对检查结果按要求进行了100%公示。三是运用智慧+监管方式,优化创新执法方式。对守法企业真正做到“无事不扰”。对市区周边16家涉气重点单位实施“日控月考”,督促指导重点排污单位自主减少污染物排放,2022年全部完成了减排目标。秋冬防期间,推行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网上巡查,发布预警信息,督导6个县区共计13家企业按要求停、限产。实施平台运管日调度、周通报制度,坚持每日推送“污染源在线监控日报”,发布《咸阳市自动监控平台运行管理周报》51期,助力非现场监管,为精准执法提供数据支持。截止2022年12月,超标电子督办975件,已全部办理完成。四是针对在线监控超标异常、信访投诉和环境风险隐患的突出问题,先后组织开展两轮“点穴式”专项执法检查。累计检查企业66家,发现问题95项,整改完成87项,8项问题正在按时序进行整改。通过“点穴式”专项执法检查,提高了发现环境问题的精准性。(三)坚持以信息化监管项目为突破,稳步提升生态环境智慧监管能力。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全力推进信息化监管项目建设。大气污染防治监管平台项目、生物质禁烧热成像视频监控系统(二期)目前已进入实施阶段。目前已完成项目整体框架搭建,正在对应用模块进行优化、调整;生物质禁烧热成像视频监控系统(二期),已基本完成前端热成像视频监控系统升级改造及点位调整,正在会同公安部门加紧联调OTN光传输设备、视频会商系统。项目建成后将全面提升信息化监管水平,为助力我市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科学化决策、精准化监管的科技支撑。(四)坚持以执法体系和执法能力现代化为依托,有效提高生态环境执法环境监管水平。定期对陕西环境执法监管平台和陕西省环境监察移动执法管理系统进行维护,调度、通报全市移动执法系统使用及笔录上传数据。截止12月31日,全市累计上传移动执法系统执法检查记录9711条,人均上传笔录数量为4.26条,执法人员活跃率100%,发现涉嫌环境违法行为1259条,发现涉嫌环境违法行为占比12.96%,人均发现涉嫌环境违法行为6.63条。加强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目前全市已联网重点单位186家,自动监控设施286套。目前全市年度累计有效传输率为98.15%,大于部省关于自动监测数据有效传输率95%的考核标准。(五)坚持以信访投诉有奖举报为渠道,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环保诉求。截止12月25日,全市共接到环境信访投诉问题819件。其中市级受理并转办114件,县区受理705件。受理信访投诉数量较2021年同比下降1.32%。截止目前投诉件处理率100%、办结率99.39%,5件正在办理中。“马上就办、办就办好”平台受理环境投诉及咨询建议等事项26件。及时接收率100%、及时响应率100%、办结率100%、办理结果满意率均为100%。办理上级转办环境信访投诉问题22件,办结率100%。全年累计依据信访投诉举报线索立案查处环境违法问题14起,罚款78.195万元。共向21名投诉人发放举报奖励资金10400元。(六)坚持以执法大练兵活动为抓手,全面加强生态环境执法队伍建设。以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监测大练兵为抓手,坚持“全年、全员、全过程”练兵,持续提升执法队伍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坚决捍卫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权益,促进生态环境立体改善。紧紧围绕执法队伍能力素质提升,组织开展市级案件评查4轮、县级交叉评查1轮,新技术、新装备应用培训13次,政策法规知识竞赛1次,实战比武竞赛5次,以训促进、以赛促学、以战促练,在陕西省2022年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监测大练兵联合网络竞答中获得团体一等奖、知识竞答中获得团体二等奖、非现场竞赛比武中获得团体三等奖。二、取得社会效益一是组织市县两级执法机构积极参与全省执法监测大练兵网络知识竞赛,获得2022年陕西省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监测大练兵联合网络竞答团体一等奖。10个县(区)执法机构进入全省前20名,16名执法人员进入全省前60名。二是组织完成了全省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监测大练兵知识竞答备战和参赛工作,获得2022年陕西省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监测大练兵知识竞答团体二等奖。三是组织开展了市级非现场执法比武竞赛活动,参加省级非现场执法比武竞赛取得省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非现场竞赛比武团体三等奖。四是执法大练兵在市级发布了8个市级典型案例,4个典型案例被采纳为省级典型案例公。五是市支队省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总工会、省妇联四部门被评为2022年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5个表现突出先进集体。三、存在的问题(一)环境执法检查能力不足。环境执法检查发现环境违法问题的能力依然不足,工作积极性还没有完全调动起来,具体表现为执法检查行动多,出动的人数、检查的企业数量居高,但检查发现的环境违法问题仍偏少。(二)生态环境监管边界、执法边界仍然不清晰。对市局科室监督检查与支队执法检查的界限,以及市级和各分局的执法的界限需要进一步予以界定,厘清职责边界。四、整改措施(一)组织重点区域工业企业VOCs治理“帮扶式”执法检查,连续开展多轮“帮扶式”检查。充分体现生态环保铁军良好形象和素质。(二)加强冬季大气治理攻坚行动异地交叉执法监督帮扶工作。(三)推行点穴式执法行动。进一步增强执法检查的精准性、针对性、有效性,让执法更有准头、打击更有精度,有效杜绝随意检查,任性执法等现象。五、2021年工作计划(一)优化“四种”方式,拓展监管手段,进一步提高执法效能。优化“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正面清单动态管理、“非现场”监管手段运用、第三方辅助执法等“四种”执法方式,在执法模式上继续推行“点穴式”、“说理式”执法检查,进一步提高执法效能。(二)推进项目建设,推行智慧监管,进一步转变监管模式。进一步完善大气污染防治监管平台、生物质禁烧热成像视频监控系统(二期)。稳步推进“环保码”智能环境监管体系建设项目、重点污染源非现场监管及动态管控系统项目建设,动态反映企业环境管理水平和企业环境安全风险状况生成的“红、黄、绿”三色二维码以此来进行分级精准管控。根据涉气排污单位所接入的设备仪表,建设网络摄像头、智能环保数采仪、用电工况监测终端、智能(人脸和指纹识别)门禁等现场端设备,实现监控业务联动及实时触发报警等非现场监管功能。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