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延安市安塞区畜牧兽医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推广畜牧科技知识,负责全区养殖技术培训、畜种引进、改良、新品种培育等技术服务工作;为全区养殖业提供配套技术服务。 | |
住所 | 延安市安塞区畜牧兽医局综合办公楼 | |
法定代表人 | 康占胜 | |
开办资金 | 18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延安市安塞区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175万元 | 2989万元 | |
网上名称 | 延安市安塞区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5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畜牧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我中心按照年初既定的目标任务,紧紧围绕“特色产业富民”战略要求,扎实开展规模养殖场建设、良种扩繁、饲草开发利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卫生监督等各项工作,全面推进草畜产业向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取得了较好成效。一、开展业务工作:(一)加快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强化政策扶持。按照“龙头企业引领、规模养殖带动、一二三产融合、绿色循环发展”的思路,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用工业化理念发展畜牧业,区委区政府计划每年列支2000万元,重点从规模养殖场的建设、饲草种植利用、有机肥加工、畜牧业后整理等7大类12项关键环节进行补助,全面激发群众自主发展畜牧业的热情。二是优化产业布局。坚持果、菜、畜互补发展,以果业、蔬菜区域为轴心,配套建设畜禽规模养殖场,以养殖产业补充果业、棚栽业所需有机肥料,以果业、棚栽业生产需求提升养殖效益。三是创新发展模式。按照“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建立“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帮带、种养殖托管、村集体领办”合作机制,依托黑萨牧业建立产业联盟体系,创新推广“82121”养羊模式(养湖羊母羊80只,配套公羊2只,建青贮窖1座,年出栏肉用羔羊200只,收入10万元),养殖规模持续扩大。通过政策的驱动,今年全区新建各类畜牧养殖场55个(其中猪场6个、羊场39个、鸡场3个、牛场2个),建成各类畜禽适度规模养殖场65个,草畜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二)积极提升动物疫病防治能力。一是认真开展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在免疫具体措施上坚持“四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督查到位、验收到位;在提升防疫质量上“严把六关”,做到了冷链到底、严格消毒、剂量精准、密度达标、建档详实、耳标佩戴齐全。免疫反应死亡认定生猪16头,羊子68只,各类畜禽应免密度始终保持在100%,动物免疫标识佩戴率100%,确保全区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二是全面做好布病、炭疽、狂犬病等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工作。重点加强奶牛、奶山羊及蛋奶工程供应商的防控工作。全年共落地检疫羊子1.8万只,兽医实验室检测各类免疫抗体血清695份,抗体检测合格率达94.7%,远高于国家规定的70%以上,疫病防控工作基础扎实。三是加强畜禽常见病的防控工作。常年对规模养殖户、贫困户进行仔猪腹泻、羔羊痢疾等常见传染病的防控工作,累计指导畜禽常见病防控200余次,减少了养殖户损失,得到了养殖户一致好评。(三)不断强化动物卫生监督:一是深入开展畜禽产地检疫、屠宰检疫以及新购羊子落地检疫等工作,通过“严把四关”(产地检疫关、屠宰检疫关、种用乳用动物调运关、检疫出证关)进一步规范了我区动物检疫程序。2022年全区共产地检疫报检923次,检疫各类畜禽57910头(只、羽),屠宰检疫生猪9285头,检出病害猪肉300多公斤,无害化处理300多公斤;检疫申报受理率达100%、出场产品持证率达100%,确保我区生产的各类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二是建立“瘦肉精”监管常态机制。对定点屠宰场实施“瘦肉精”检测与屠宰检疫同步检测机制,按照屠宰检疫20%进行抽检,最大限度地遏制病死畜禽及其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和消费市场。三是加大动物卫生监督力度。今年,我们联合农业执法大队、市场监管局等部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调运畜禽及私屠滥宰行为,取缔私屠滥宰窝点2个,无害化处理病死畜16头,积极开展规范屠宰市场及肉品市场的专项整治行动,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督促放心肉店销售票证齐全合格的肉品,引导广大群众、餐饮企业、集体食堂购买有章有证的肉品并建立健全购销台账,坚决杜绝无检疫票证、无产地证明的猪肉进入安塞市场,确保群众吃上安全放心猪肉。二、存在问题:(一)集约化程度不高。全区羊子规模化养殖占比仅为20%,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导致市场不大,效益不高。一是全区畜牧业缺乏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和规模养殖场的技术引领,龙头企业,规模养殖场各自为阵,不能辐射带动小规模及散养户共同发展产业;二是小规模及散养户将养殖业作为家庭副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管理粗放,效益不高,没有摆脱低投入、低产出的小生产状态。(二)饲草不配套现象普遍存在。根据测算,一只羊子年需饲草0.63吨(出栏羊子按0.3吨计算),目前全区羊子饲养量为77万只,约需饲草37.95万吨,2022年,全区共青贮饲草9628吨,约占全区饲草需求量的2.5%。究其原因:一是受我区地形条件限制,全区大部分养殖户觉得山地种草成活率不高,加上人工、运输费用成本太高,不划算,饲草基本都是外购,自己种植饲草的养殖户少;二是部分养殖户种草就是为了完成任务,不收割利用,甚至直接荒废,导致饲草不配套现象较为严重。(三)良繁体系不健全,良种供应不足。随着我区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全区良种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优质种羊的供应明显不足,但全区至今没有一家专业的种羊繁育场,养殖户大多从山东、辽宁、内蒙、榆林等地外购,有时花了高价,却不一定买到好的种羊,同时跨区域调运增大了疫病传播风险。(四)产业链条不完善,销售方式落后。我区畜产品的营销渠道主要以贩卖活畜和宰杀后整羊出售或大卸四件卖肉为主,屠宰、加工、冷藏、营销环节没有形成“链条”,零敲碎打的产品包装生产企业,形不成规模;羊子产品流通区域小,营销渠道窄,只在内部“打转转”,无法跨入大市场,养殖户没有市场话语权,产品的大部分利润被“二道贩子”所赚取。三、整改措施:不断完善发展举措,提升产业发展水平(1)种羊结合,以草促畜。加大饲草青贮力度,加大以青贮玉米等优质饲草的种植面积,2023年计划全区种植青贮玉米1万亩,收储青贮饲草3万吨,保障5万只存栏母羊一年的青饲料在区域内自行解决,从源头上降低养殖成本。目前,全区已经建成4个饲草加工厂,为推进区域内饲草产业逐步商品化,建议区政府在饲草的加工、收储等方面对饲草加工企业予以补助,推进饲草产业化步伐。(2)培育龙头,完善末端。督促、帮助延安黑萨年产30万只肉羊精深加工厂进入正常运营;2023年年屠宰量稳定在20万只左右,销售区域内羊子15万只左右,保证安塞羊子生产有效益,销售有保障,引领肉羊产业迈上高质量发展轨道。培育安塞区金润种羊有限公司饲养量达到1万只以上,引领安塞肉羊杂交育肥迈上新台阶;提升安塞景泽食品有限公司熟食包装、休闲食品等产品开发能力,不断扩大销售网络,拓宽销售渠道,年加工羊肉产品达到500吨以上,提高养殖附加值,带动肉羊产业转型升级的深入发展。(3)加大宣传,拓宽渠道。利用西洽会、农高会等各类展销会、洽谈会,大力宣传“安塞地椒羊肉”品牌,同时,鼓励企业、个体工商户建立“安塞地椒羊肉”网络媒体销售平台和超市、酒店配送销售等农超对接链条,将“安塞地椒羊肉”区域公共品牌打造成驰名的地理证明商标。2023年,力争新建“安塞地椒羊肉”实体直销店2处、网店2处。(4)多措并举,加大招商。坚持“内联外引、扶优扶强”原则,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专项债券投资项目的策划包装和申报工作。目前,已经策划申报了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肉羊集群、肉羊性能测定站建设、实验室提升改造等中、省项目,项目一旦获批,将于2023年启动实施,带动畜牧产业提质增效。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