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阳区文化馆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繁荣群众文化事业文化宣传文艺活动组织相关培训业余创作团体管理业余文艺创作组织村级文化室业务指导文化交流非物质文化遗产收集整理与保护 | |
住所 | 榆林市长兴路中段 | |
法定代表人 | 党亚利 | |
开办资金 | 107.6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榆阳区文化和旅游文物广电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11.63万元 | 199.91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阳区文化馆.公益 | 从业人数 2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度,我单位在榆阳区文化和旅游文物广电局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开展业务情况:积极参与,做好抗疫工作。我馆全体职工闻声而动积极参与抗疫。疫情时刻众志成城,响应各级组织号召,我单位12人在办事处和社区积极下沉,配合办事处和社区开展“五级五长”工作,完成全员核酸检测、秩序维护、核酸检测扫码、后勤保障供给等工作;组织2名党员干部进驻小纪汗煤矿开展疫情监督检查工作,驻守小纪汗煤矿252天;先后派驻4名党员干部分4批次进驻疫情防控酒店对从疫情高风险地区的人进行监督和隔离,助力我区疫情防疫工作人员一起完成防疫任务;派驻2名党员干部进驻疫情阳性工作组,承担阳性人员转运工作32天,完成233人次的转运任务;派驻1人进驻疫情防控追阳工作组,开展工作32天,完成80人追阳任务;派驻4名党员干部进驻鼓楼办事处红文昌社区疫情高风险区22天,开展高风险区人员管控工作,直至疫情高风险区解除。在新冠疫情面前,我馆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守一线,共同抗疫,承担防控、隔离责任,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线工作,充分体现了文化馆人的时代担当和使命责任。主动作为,成功举办重大文化活动。一是为了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馆在传统节庆日开展系列线上陕北说书活动。二是1月25日农历腊月二十三,榆阳区文化馆艺术团参加录制榆林市春晚节目《欢聚在一堂》。三是为了积极倡导和践行非遗传承保护融入当代生活理念,进一步做好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主题宣传展示展演工作,6月11日我馆开展系列活动,助力“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展示,受到群众欢迎。四是6月27日我馆在沙河公园广场承办了, 2022年陕西省群众文化节榆林分会场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活动把“群众唱、群众演、群众看、群众乐”的文化舞台搭到群众家门口,把群众性歌咏活动,由自发到自觉,由自娱自乐到成为“乐”加“文明”,让公共文化服务变为自觉的陶冶情操、提升文明文化活动,在塞上古城遍地开花。今后将持续举办此项活动,每周日上午9时都会在榆林沙河公园广场开展,广大市民可自由参加。五是榆阳区文化馆积极组织开展“相约榆林·对话古城”2022年榆阳区国庆七天乐主题活动,榆阳区非遗展示馆分会场活动。本次活动线上线下同步播出,包括榆林小曲、秦腔、陕北民歌、陕北唢呐等系列活动,通过多角度展示、多元化宣传、多方式体验,创新推动“非遗+景区”发展,激发市场活力,助力文旅深度融合。7天不重样的非遗体验活动,打造近距离的非遗体验新空间,深受广大市民的欢迎。六是我馆60名广场舞志愿者参加陕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开幕式演出,为全场观众展现了文化馆群众文化健康的形象。文化馆接到全运会开幕式筹备任务后,就马不停蹄地开始排练,最年长的一位已经60多岁,年轻的20多岁,这也充分体现了全运会全民参与的宗旨。全运会不仅是运动员激情拼搏的竞技场,同时也是志愿者迸发活力激情,书写热血青春的大舞台。训练和排练虽然都很辛苦,有人甚至还因此受了伤,但大家都无怨无悔,为开幕式精彩圆满成功举办做出了贡献。有条不紊,持续开展免费开放工作。根据文化部《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我馆积极开展免费开放工作。大街非遗展示馆榆阳书场、非遗小剧场、民俗展厅、临时展厅、非遗工坊、非遗电商线下实体商店等所有公共设施场地全部向群众免费开放;高新区馆舞蹈、声乐、瑜伽综合排练厅、多功能厅、等所有公共设施场地全部向群众免费开放;包括开设的古琴电钢琴、古筝、二胡、国画、少儿绘画等培训,各种文化讲座、经典诵读、非遗传承培训、小型书画展、书法绘画、群文创作、摄影、传统文化等业务全部对外免费开放。我馆还充分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和周六周日等时间差,最大限度的开展免费开放场地设施,为群众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文艺活动场地,最大限度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四)稳抓实干,做好乡村振兴工作。一是高家湾村驻村工作队与区教体局系统沟通为鱼家沟组申请体育健身器材一套,共8件器材已安装落地。二是驻村工作队与区组织部协调沟通申请4万元资金,其中上盐湾镇政府支持1万元,为高家湾村村部安装冬季供暖设施。三是完成周家墕至寇寨子长997米,宽3.5米,厚12厘米砖硬化道路项目实施落地工作。(五)创文标杆,文化馆在行动。按照《2022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任务》及《关于进一步细化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任务的通知》要求,文化馆高新馆和非遗馆标杆点位打造进行全面整改,地面更新“一米线”提示标识、增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栏、志愿服务站牌、道德模范事迹展览牌、文明公约以及公益广告展示牌景观小品,更新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容,卫生间设置节约用水禁止吸烟标志、门口设置坡道无障碍设施,并张贴提示标识。(六)安全自查,责任重于泰山。为了扎实做好我馆消防安全工作,切实强化安全管理能力和火灾防控水平,提高干部职工遇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4月13日,区文化馆邀请榆林市消防科教中心在榆阳区非遗保护中心组织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及应急演练。全体职工对消防安全意识有了提高,处置消防突发事件能力有了提升。通过安全自查,我馆重新安装应急照明灯、安全出口牌,更换过期灭火器并定期检查。二、取得的社会效益。一是在做好文化品牌建设上,持续推进“非遗小剧场天天有展演、榆阳区书场周周有演出”活动,受疫情影响,截止12月,非遗小剧场累计演出846场次,榆阳书场累计演出268场次,这些常态化文化品牌活动持续开展,有力地促进了文旅融合发展,提高了榆阳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在做好我馆各项日常免费开放和培训活动的同时,全年累计接待中省市区各项演出活动70场次。三是1月26日,榆阳区慈善协会在我馆举行首届榆阳善星、二届协会理事新春团拜会。四是通过线上对《榆阳美食》展播五是从9月开始为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意识,充分展示榆阳区非遗魅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普及和传承,榆阳区文化馆组织非遗传承人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总计进入所学校,现场开展了非遗项目展览,图文并茂向学生们展示榆阳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组织优秀非遗项目进校园展览演出,让学生们深入了解、切身感受非遗艺术的独特魅力,拉近学生与非遗之间的距离,既能丰富学校教学内容,提升学生们的艺术修养,同时也提高青少年对文化遗产的认知水平和保护意识,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让非遗项目与课后服务无缝对接。五是9月30日,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了《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公布第五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上等级文化馆名单的通知》文件,榆阳区文化馆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化馆”。六是创文标杆,我馆多措并举开展创文工作。创文工作开展以来,我们更换和增加了创文公益广告,张贴了创文宣传标语,营造了浓厚的创文宣传氛围。我们利用艺术形式助推创文宣传,创作了黑板报《文明创建文化在行动》,利用大型活动演出,扩大创文宣传工作的传播面,引导市民积极参与到“创文”工作中来,为榆林市文明创建增光添彩。三、存在问题(一)人才队伍素质亟待提升。文化馆艺术人才存在总量不足、专业分配不均衡、年龄断层、缺乏领军人才等问题。专业技术指导能力水平有待提升,缺乏工作的主观能动性。解决方法一是引进高层次文艺人才,创新性地开展业务工作;二是送出去学习培训,提升现有业务骨干的能力,提升文化馆公共服务能力。(二)活动工作经费有限。现在我们的有非遗展示馆和高新区馆文化公共服务免费开放,两个馆需要创新性的开展工作,经费严重短缺。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做好非遗传承保护工作,申报各级非遗项目。(二)选派业务骨干参加省市级培训学习交流活动,使业务骨干增长见识、学习专业知识,更好地指导工作,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好的专业服务。(三)剪纸、石雕、木雕等13个非遗进校园,依托陕北民歌进校园项目全面推进。(四)完成《榆林文艺》的出版。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2022年获得第五次全国文化馆定级拟命名一级文化馆;《榆阳非遗美食视频合集》在“触摸历史创新传承”非遗融合创新与传承发展案例及作品征集活动中,荣获非遗原创短视频;获得榆林市廉洁文化微电影视频征集获奖作品的通报。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