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临渭区> 渭南市区防汛指挥部办公室

渭南市区防汛指挥部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3-02-28 16:49
单位名称 渭南市区防汛指挥部办公室
宗旨和业务范围 指挥防汛,减轻灾害损失。负责市区防汛工作,编制市区防汛抗洪预案,指导市区防洪工程建设规划。
住所 渭南市东风街83号临渭区行政中心七号楼五楼509室
法定代表人 田晓亮
开办资金 3.18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渭南市临渭区应急管理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9.75万元 9.75万元
网上名称 渭南市区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公益 从业人数  3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临渭区立足防疫防汛抗旱三不误,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成功防范应对了4次强降雨和2次持续降雨过程,确保了安全度汛,最大程度减少了旱灾损失。一、工作开展情况一是细化工作责任。区委区政府5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防汛抗旱工作,组织召开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教训解读培训会,调整加强了防汛指挥机构,强化赤水河西支堤包联责任。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印发《2022年防汛抗旱工作要点》等指导性文件33期1700余份,绘制了7张防汛指挥调度图,规范了《汛情处理规定》,健全了防汛抗旱责任追究制度,切实把防汛抗旱责任和各项举措抓实抓细抓紧。二是科学修编完善预案。科学评估、修订完善防汛、抗旱预案3个,其中《防汛应急预案》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审批分部预案10个;全年重点街镇、部门积极组织预案演练6次,显著提升了指挥决策和应对处置能力。三是落实队伍物资。200人的区级抢险队伍,59个部门的巡堤查险队伍,200人的街镇及50-100人的村级抢险队伍全部落实到位,区防指统筹各级应急抢险救援力量,确保第一时间响应。储备编织袋55万条、铅丝片1400张,救生衣、救生圈各1000件,发电机16台,水泵127台(套),提前划定备方土源,补充备方石1.2万方,落实抢险机械10台(套),做到随用随调。四是薄弱环节精准施策。努力捕捉小尺度天气变化,加强短临强降雨预报预警,全年组织会商研判9次,预警138次。每次降雨前的窗口期,31名区级领导带队,做好全区15座水库、23座淤地坝、53座陂塘、46处地质灾害点以及12条易发山洪沟峪道隐患排查工作,共排查整治隐患25处。强化高削坡高垫方以及镇村管理存在安全隐患路段巡查、警示等措施的落实。加快南塬应急防洪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渭北排水(碱)工程修复进度,确保发挥应有作用。坚持“应撤尽撤,不留一户,不漏一人”的原则,累计组织危险区群众撤离4次,共2003户次、6256人次,并采取投亲靠友或就近避险的方式妥善安置,尤其是加强转移避险人员安全管理,严防风险威胁解除前擅自返回。五是严密内涝防御方案。认真总结去年城区11次强降雨内涝防御经验教训,细化完善渭南城区防内涝逐点盯防和“五位一体”协同作战(应急消防+城管执法+公安干警+城区六办+园林环卫)工作方案,增加气象灾害预警与方案启动联动响应和极端情况下“三停”措施。抢险队伍和应急力量保持临战状态,抽排设备和挡水沙袋等物料前置重点区域和部位,确保渭南城区安全。六是积极应对渭河洪水。针对渭河临潼站16日22时出现的3440立方米/秒洪水,提前对沿河街镇进行预警,督促渭南河务中心加大对防洪控导工程的巡查观测力度,及时劝撤滩区休闲游钓人员,确保“渭河1号洪水”顺利过境。七是统筹做好抗旱工作。启动了临渭区水旱灾害防预抗旱Ⅳ级应急响应,强化细化“保人饮、保灌溉”等工作措施,确保抗旱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八是严格应急值守。严格落实24小时防汛带班值班制度,确保信息畅通、指令快速落实。强化实时动态调度,区防指联合两办督查室、区纪委监委先后3次对街镇、防汛分部、有关部门防汛值班情况进行了定期不定期检查,值班情况良好。九是深化培训宣传。发放海报、防汛应急手册等宣传资料1800余份。积极开展《陕西省防灾避险人员安全转移规定》及应急避险知识宣传,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救灾风险意识和群众“自防、自保、自救、互救”能力。二、存在问题一是防洪减灾基础设施存在短板。大部分水库、淤地坝设防标准低,无监测预警系统。城市大部分排水管网标准底,雨污不分流,低洼易涝区缺乏应急处置设备和措施;二是防汛抢险机械设备不足。缺乏大型抢险抽排设备,如遇到特大险情再从社会上进行调集,严重影响抢险时效;三是群众麻痹侥幸思想仍然存在,对可能发生的极端天气认识不足,自我警省、自我保护和自我救助能力不足。三、下一步工作打算。下ー步,我区将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重要指示精神,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抗大洪、抢大险”,强化细化工作措施,切实做好防汛抗旱各项工作。一是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坚守“零伤亡”底线,加强组织领导,以“宁防十次空,不放一次松”的工作态度,加大工作力度,补齐问题短板,落实落细防汛各项工作措施,积极应对防汛工作的新要求新变化,确保安全度汛;二是进一步查找不足弱项。认真分析总结2022年降雨洪水特点,摸清工情和社经情况,查漏补缺,完善防汛应急预案,为今后防汛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三是加快推进隐患整治、水毁工程修复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为2023年安全度汛奠定坚实基础。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