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铜川市> 铜川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铜川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发布时间: 2023-02-28 16:47
单位名称 铜川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推广水产技术·提供渔政监管保障。水产技术推广管理、体系指导、新技术引进与试验示范、培训·水产职业技能鉴定·水产病害防治·增殖放流·渔业环境管理·鱼药鱼料质量监测·渔业技术服务·渔业行政执法检查、许可证管理、资源费征收、资源保护·渔事纠纷处理·水生野生动植物环境保护
住所 铜川市新区长丰北路6号
法定代表人 吴淑云
开办资金 37.66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铜川市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2.53万元 11.35万元
网上名称 铜川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公益 从业人数  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工作开展情况(一)水产品产量。全年产量达到2150吨,与上年相比增加45吨。(二)水产健康养殖取得新成效。2022年,我市围绕“绿色、健康、增效、增收”目标,继续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养殖技术服务,强化新模式推广,渔业生产整体保持健康、有序的良好发展态势。一是设施渔业发展迅猛。截止目前全市已建成陆基圆池59个,帆布长条池54个、容量13833立方米,建设养殖大棚38座、面积23740平方米,养殖品种从传统“四大家鱼”转向经济价值高的加州鲈鱼、鲟鱼、乌鳢、水蛭等优势品种,设施渔业发展稳步壮大,全省首个水蛭养殖基地落地铜川。二是设施装备水平进一步提升。指导养殖企业购置并安装曝气式增氧机、水车式增氧机、水质监测及水产品质量检测设施设备。三是渔业技术水平持续提升。今年我市继续加强养殖技术指导,扎实开展2022年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印发了《春季水产养殖技术操作指南》《陕西省池塘养殖尾水治理技术指南》《冬季恶劣天气水产养殖灾害预防指引》等技术资料,启动创建市级水产健康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工作,首次成功创建标化场3个。建立市级水产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7个。开展铜川首个渔业专家工作站吉红专家工作站在陕西琳乔生态园公司挂牌成立。(三)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扎实推进。成立了普查工作领导小组、专项工作小组,明确分工、压实责任。科学制定普查实施方案和技术规程,组建以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业务骨干为主的市级技术专家组和区县普查工作队,组织普查相关人员参加中省市各级外来入侵水生动植物普查线上线下培训4次,组织技术专家开展现场实操培训5次,培训普查人员100余人次。组织编印《铜川市外来入侵水生动植物普查资料汇编》《外来入侵水生动植物科普宣传手册》,完成踏查路线38条,完成踏查点125个,全市已全面完成今年普查任务。(四)渔业安全生产形式持续稳定。持续组织开展渔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各阶段安全生产相关工作,对渔业安全生产进行安排部署,印发《汛期渔业生产防灾减灾技术指南》等,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养殖池塘、水库库区等地开展宣传,散发宣传资料2000余份,举办全市渔业安全生产培训班,指导养殖场户做好防灾减灾应对工作,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全市开展安全生产检查39次,先后出动检查人员97人次,检查渔业经营主体78家次,建立了渔业安全生产台帐,2022年,全市未发生渔业安全生产事故,渔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五)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有力有效。组织开展全市“保双节、迎小康”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水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印发《铜川市水产养殖用投入品监管实施方案》《重点水产品用药管控技术指导意见》《铜川市水产养殖用投入品使用白名单制度工作规范》等,进一步夯实属地监管责任和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全面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全市完成各类水产品质量、水质监测等共计140批次,2022年全市产地水产品质量监测合格率100%。扎实开展水产养殖规范用药科普下乡活动、全市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散发《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200余份,对养殖场户科学用药进行监督指导,有力促进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六)水生物资源养护持续开展。一是顺利开展增殖放流活动。6月6日全国放鱼日,在洛河流域后河沟水库开展增殖放流活动,共放流鲢、鳙鱼种30万尾。二是落实禁渔管理制度,开展2022年禁渔期管理工作,将禁渔期从往年4-6月延长至4-7月,共4个月,张贴禁渔通告100余份。三是积极开展水生野生动物宣传。以“关爱水生动物,共建和谐家园”为主题,开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月”活动,向群众发放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册1000余份、外来入侵水生生物防控宣传手册200余份,宣传环保袋500余个,进一步提高群众生态保护和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意识。(七)水生动物疫情持续稳定。开展全年水产养殖病情测报和预警预报工作,开展2022年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进一步提高渔民群众的安全用药意识,营造了减量行动工作氛围。今年以来,全市未发生重大水生动物疫情。(八)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大。今年继续加大宣传力度。《陕西日报》《中国水产》微信号报道我市渔业发展信息,在《铜川日报》发表信息5篇,铜川电视台宣传2次。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通过今年渔业工作的开展,提高了全市水域资源的利用效益,带动全市水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实现了水产品产量和品质双提升,促进了农户增收、渔业增值,提高渔民生活水平,推动了我市渔业经济发展。三、存在的问题(一)水产养殖规模小而分散。我市由于水资源较为匮乏,一般养殖户养殖面积10-20亩左右,合作社平均养殖面积100亩左右,水产养殖规模小而分散,难以在规模上形成闯市场的批量优势产品和拳头产品,(二)水产专业技术人才短缺。区县基层机构不健全,全市5个区县只有耀州区设立独立渔业推广机构,其他均由畜牧兽医等技术推广机构负责,渔业渔政专业技术人员紧缺。养殖经营主体整体专业素质不高,技术人才短缺,制约工作有效开展。四、改进措施一是加强业务培训,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技术培训,使专业技术人员尽快熟悉业务;二是加强设施渔业推广力度,争取加大对渔业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将渔业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五、2023年度工作计划(一)推广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深入实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促进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为水产品有效供给提供保障,完成水产品产量2150吨。(二)推进渔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创建渔业产业链,紧扣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聚力推广绿色高效养殖模式,选取一批优势品种,打造2个绿色养殖渔业基地,集成渔业现代化技术和装备,不断提升渔业全产业链发展水平。(三)提升水产养殖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以线上线下培训和现场指导相结合,开展渔业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安全生产监管和水生动物疫病防控等培训,推广养殖新技术,全年培训不少于100人次。(四)抓好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养护。利用渔业增殖放流活动、全国水生野生动物科普宣传月活动,积极宣传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推动形成保护水生野生动物良好氛围。加强渔业生态环境保护,指导养殖场户开展尾水治理。(五)强化水产品质量、渔业安全生产监管。持续开展水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加强水产养殖投入品监管,重点做好“三条鱼”监管,抓好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工作,完成省市水产品监测任务,推进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加强对监测人员培训与指导。扎实开展渔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及时排查治理渔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有效遏制渔业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为全市渔业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七)加强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开展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开展水生动物病情测报,确保不发生重大水生动物疫情。一年来,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开展各项业务活动,没有发生违背宗旨和从事超越业务范围的不良情况;没有资产损益、惩处、诉讼和社会投诉情况。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