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商洛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市马铃薯(甘薯)脱毒种薯种苗繁育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搞好农业科学研究,促进农业发展。特色产业研究;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科技信息服务。 | |
住所 | 商洛市商州区大赵峪办事处王巷 | |
法定代表人 | 周述朝 | |
开办资金 | 41.3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商洛市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36.4万元 | 207.95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5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我所在市农业农村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的规定,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中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比学赶超勇担当,真抓实干促发展,加速科研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农业科技高质量发展。一、推动科研创新,深化示范推广2022年共开展省、市级项目和自设试验研究项目(课题)30个。1.小麦良种选育研究。陕南丘陵商洛亚区小麦区试:参试品种(系)8个,其中,5个品种(系)产量高于对照;我所选育的2个品系参试,其中商麦1614表现较好。新品系鉴定试验:参试品系42个,经田间观察淘汰4个,其余全区收获计产,其中较对照增产的有26个,增幅2.27%~16.39%。2.玉米新品种选育研究。(1)承担省玉米协作组课题《陕A群、陕B群在商洛改良利用》,种植省玉米协作组联合试验陕A群、陕B群2个群体,分别进行自交100余份,并收获较好的材料各50份;(2)本所自选课题《秦巴山区玉米新品种选育》,种植自交系材料392份,新组合测产,共有3个新组合亩产均高于对照。3.甘薯试验研究。(1)甘薯贮藏方式研究:连栋温室坑埋法低碳环保,具有非常好的持水和保色效果。(2)不同栽培方式对商薯19产量和大、中薯率影响试验:双株平插法比单株平插法和竖插法的大、中薯数更多、产量更高,增产效果更好。(3)甘薯新品系苗期性状鉴定:8个品系中5个的苗量多、苗势强,在种苗繁殖环节表现突出。(4)甘薯新品系产量比较试验:4个品系中1个亩产3250.49kg,较对照商薯19增产18.82%。(5)甘薯新品系干率、出粉率鉴定:7个品种(系)均发生腐烂茎线虫病感染,6个均轻感软腐病,2个轻感黑斑病,对照徐薯22干率达到31.56%,5个品系出粉率均低于对照徐薯22和商薯19。4.马铃薯试验研究。(1)脱毒苗快繁、试管薯研究:通过研究将脱毒苗扩繁周期延长到70~80天,对30个品种进行脱毒,获得无菌苗600余株,繁殖试管薯1000余粒。(2)不同施肥对比对希森6号的影响:希森6号在施肥配比为尿素24.5kg/亩、过磷酸钙91.6kg/亩、硫酸钾42.4kg/亩时产量最高,达3980kg/亩。(3)春玉米马铃薯大豆不同复合种植模式效益比较试验:4种不同的复合种植模式对单一作物的产量影响不显著,根据试验2.0m带宽、2行玉米套作3行马铃薯(大豆)复种模式经济效益最高。(4)陕西马铃薯区域试验商洛点:2个品种(系)较对照品种分别增产44.8%和7.0%。5.大豆试验研究(1)陕西省大豆品种联合鉴定试验:12个参试品种中陕垦豆13为254.17kg/亩,较对照品种秦豆8号增产42.97%。(2)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大豆品种鉴定试验:玉米亩密度为4400株,大豆亩密度为8690株时,达到了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的目标。(3)麦茬大豆新品种示范:3个试验品种产量最高的是陕垦豆4号为202.5kg/亩。(4)核桃幼园套作大豆示范:参试大豆品种冀黑豆1号产量达到106.7kg/亩。(5)大豆杂交试验:建立大豆种质资源圃,鉴定种质资源18份,其中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品种有4个,配制杂交组合4个,收获杂交结荚15个。6.蔬菜育种研究。(1)线椒露地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全面完成项目合同任务,陕西省农业协同创新与推广联盟检查验收合格,顺利结题。(2)设施番茄秋延茬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陕西省农业协同创新与推广联盟《关于下达2022年示范推广项目的通知》(联盟发〔2022〕7号)批准立项。(3)商洛黄瓜良种选育与示范:开展黄瓜自交系选育、新组合观察、品种比较试验,选育适适宜本地生产的早熟优质高产抗病黄瓜新品种(系)。(4)新型营养基质配方育苗试验:利用食用菌废料自制生态育苗基质,筛选最佳育苗基质配比,培育蔬菜种2万余株。7.食(药)用菌研究。(1)新品种引进与繁育:引进、采集各类食药用菌新品种6类38个。(2)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开发与利用:采集到野生黑木耳1株,野生木耳类菌株7个。(3)香菇新品种选育:筛选出申香10号品种,菌龄短、出菇早、菇质硬,单菇重量大,适宜冬菇栽培。(4)黑木耳杂交育种:以黑威15和新科为亲本,分别分离出156株和96株单核菌丝并镜检。(5)羊肚菌新品种选育:筛选出菌株191,产量高、出菇早,宜在冷凉区域或林下模式栽培。(6)野生角质木耳菌株分离与人工栽培研究:分离出一株野生木耳类菌株,经形态和分子学分析,鉴定为角质木耳,其满袋早、抗杂,产量高、干率高。8.特色产业研究。(1)魔芋品种引进种植资源圃建设:引进魔芋品种5个,丰富魔芋种质资源。(2)连翘物候期观察试验:掌握商洛本土连翘的物候期生长特性。(3)桔梗种质资源征集、驯化利用:征集商洛不同区域的桔梗品种,发芽率在33%~55%。(4)软籽石榴品种引进及标准化建园技术研究:完成5个品种的扦插,并在商洛市各县区开展石榴产业调研,确立在商洛北部商州、洛南、柞水推广半软籽石榴,丹凤、山阳、商南推广软籽石榴。二、加强交流协作,提升科研水平(一)依托课题项目,增强发展后劲。一是完成陕西省协同创新与推广联盟项目《线椒露地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的验收工作,征集陕西省协同创新与推广联盟2022年示范推广项目3个,立项1个;征集2023年陕西省科技厅项目《羊肚菌良种选育及设施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1个;征集市级科技项目3个,立项2个,申报立项市级地方标准5个,其中3个通过评审并发布实施。二是承担陕西省魔芋、小麦、食用菌、大豆和石榴等产业体系科研联合攻关任务。三是与西农、徐州、商丘和南京等11个高校科研院所进行学术交流和研发工作。三、坚持精准施策,强化指导帮扶一是摸清村情民意,压实帮扶责任。二是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保障基本生活安全。三是做好产业、就业帮扶,项目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四、深化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升文明素养认真完成省级文明单位建设常态化管理体系中要求的四大类10项创建任务,确定专人按照任务内容、得分标准和报送材料清单,分步骤、有计划地完成各类信息的上报,圆满完成文明创建各项工作任务。以“三个创建”为载体,不断丰富党建工作内涵一是巩固“三个创建”。二是规范党内管理。三是扎实开展以案促改工作。四是开展“作风建设专项行动、推进清廉商洛建设”。五是发挥“两个作用”,落实“三百四千”行动。六、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筑牢拒腐防变堡垒一是强化责任意识,夯实主体责任。所总支按照市委和局党委统一部署,认真落实主体责任,签订《目标责任书》,健全完善“一把手负总责,班子成员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对重点任务和工作责任分解细化、责任到人,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完整、责任落实的工作体系。二是强化警示教育,改进工作作风。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市政府新颁布的改进作风十八条措施,组织学习廉洁从政行为规范方面的党纪条规;精心安排专题廉政党课,每季度组织观看一次警示教育片,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结合重要节假日,持续强化“四风”教育,班子成员与职工谈心谈话、开展集体廉政约谈;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公务接待管理。七、取得的社会效益农业示范推广和科技服务成效显著,科技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并不断加快。科研与粮食安全、农产品有效供给中贡献率持续提升,为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生态良性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八、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存在问题:一是科研经费紧缺,没有纳入财政预算,影响科技创新持续性稳定性;二是科技领军人才力量不足。整改措施:一是多方式多渠道争取科研项目和政策扶持,逐步建立科研经费长效保障机制。二是接续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九、下一步工作打算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市农业发展总部署和农业科研年度目标,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强化科研管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着力为乡村振兴和“一都四区”提供科技支撑。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制定并发布了《茶树无性系良种繁育技术规程》、《五味子质量控制技术规范》和《连翘质量控制技术规范》3个市级地方标准;论文《羊肚菌母种培养基优化研究》获陕西省农业协同创新与推广联盟第五届优秀学术论文交流会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被商洛市农业农村局授予“模范机关”荣誉称号;承担省市科研项目7个。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