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潼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对县域地方志工作提供指导,地方志工作规划、拟定,方案编纂;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地方志文献和资料组织编纂搜集保存。 | |
住所 | 潼关县政府三楼 | |
法定代表人 | 王荣 | |
开办资金 | 3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潼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6万元 | 3.3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的要求规范运作,规范使用印章、证书。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我单位在政府办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开展主要工作情况1、按时完成年鉴编纂、出版工作。一年来,县志办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文旅兴县”战略,以打造精品年鉴为目标,创新工作思路,制定《工作细则》,落实工作责任,强化工作措施,按期完成年鉴编纂任务。2月拟定了2022年年鉴编纂方案,以县委办、县政府办名义印发了关于做好2022年《潼关年鉴》编纂工作的通知。3月初启动年鉴资料的征集工作,对征集到的资料严格审核、指导报送单位不断补充完善。6月底,完成所有资料的收集后,在整体编纂上力求精准,着力打造精品,一是与时俱进对年鉴的类目和分目进行调整,对条目进行编辑、审定,力求做到设置合理、记载全面、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表述准确、特色鲜明;二是为体现年鉴资料性特点,对特载、年度综述、大事记、媒体看潼关、附录等内容精心编排,使其与整个年鉴融为一体,新增“镇(街道)形象标识和镇(街道)、村(社区)宣传口号”聚焦地域特色、彰显文化底蕴,内涵丰富、文字简短、通俗易懂,具有独创性和传播性;三是在封面设计、彩页、插图打造符合地域特色,力求图文并茂、画面精美,县志办与县摄影协会友好合作,封面、封底以及魅力潼关部门照片请协会专业技术人员高距离、广范围的航拍技术拍照,拍出的照片景色优美、气势磅礴、特色鲜明,彩页及内文插图均为相机拍摄,照片质量高、主题明确。10月,完成全部编纂任务。11月、12月,与出版社对接完成一、二、三稿校对、样书装订工作。12月底,高质量完成了《潼关年鉴(2022)》的公开出版工作。2、积极开展史料挖掘、收集工作。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为确保史志的可读、可信、可靠,县志办坚持深入基层、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内容多样的调研活动,倾听干部、群众对地方志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先后到秦王寨博物馆、秦王寨村史馆、瀵井博物馆开展史料征集工作,掌握地方史志工作的第一手资料,真实记录潼关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情况,多元化反映潼关自然概貌、风土人情、民风民俗。3、强化方志信息宣传工作。2022年,县志办不断加强地情网站建设,及时更新和增加内容,《潼关年鉴(2021)》内容成功上传至网站,弥补了年鉴在发行量上的局限。强化方志工作宣传,开设的“方志潼关”公众号,社会影响力不断提高。县志办克服事多人少的困难,5月创建了微信公众号“方志潼关”。发布信息内容涉及工作动态、县情概况、民俗文化、历史文化、理论与调研文章等,宣传和推介潼关,以帮助县内外社会各界和企业投资者对潼关的认识和了解。截至目前,微信平台发布信息、文章100余条,文章多次被“渭南地方志”“潼关文旅”“潼关微小圈”等公众号转发,关注用户300余人,网友点击阅读量达5000余人次、网友点赞3000余次。4、做好读志用志工作。修志为用,读志用志是修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县地方志办公室与河南、深圳、西安等地对换各类志书、年鉴、地情书五十余部,在交流潼关志书、扩大潼关影响的前提下,不断丰富馆藏资料,提升馆藏志书质量。全年接待来县志办查阅资料者百余人次,有效地发挥了志书的社会作用。2022年,潼关县地方志办公室向国家方志馆赠送《潼关县志》(1990-2005)三册;向陕西省地方志系统赠送《潼关县志》(首轮、二轮)、《潼关年鉴》(历年)、《潼关卫志》《潼关方言》等志书百余部;向县内外各级领导、各部门、社会各界赠送重刊翻印的《潼关卫志》《续潼关厅志》《潼关县新志》三部古籍志书五十六部。5、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为更好的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县志办积极响应全县“高举旗帜响应号召奋进新时代启航新征程”主题活动,在政府办的统一安排下,前往包联的桐峪镇李家八组开展“走村入户问计于民”“五结合五排查五化解”等活动。向群众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了解群众家庭生活情况,就部门工作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向居民群众征求好的意见建议,同时针对群众反映的花椒销路不好、收购价钱低等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反馈。6、扎实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县志办针对疫情防控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克服麻痹思想,毫不懈怠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工作。全体人员坚决落实非必要不离潼,不前往或途经新增感染者及中高风险地区,离潼坚决落实请假审批手续,返回后立即进行核酸检测。完善包联区域义家村九组37户人员台账信息,做到人员信息常更新,及时排查从高风险区域来、返潼人员,阻断疫情传播的风险。全体同志服从组织调配,在志办主任王荣同志的带班领导下,全体同志深入包联区域坚决做好共筑共建小区值班值守工作,劝导群众做好个人防护工作,进出小区做到“一扫一测三查验”,防止疫情扩散,志办同志薛艳东更是在组织部的调配下支援秦岭巷片区高风险区,守好陕西东大门。与此同时,及时了解群众需求,疏解群众心理,解决群众物资需求等问题,动员群众齐心抗疫,共同打赢疫情攻坚战。7、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全体干部职工注重政治理论学习,增强党性修养,不断掌握和熟悉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认真学习领会县委、县政府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进一步增强廉政意识和自律意识。平时购置办公用品,来人接待,出外办事、参加会议,严格按制度、规定办事。此外,作为隶属政府办公室管理的机构,一年来,县志办主动融入大家庭,积极参加政府办开展的各项活动,全力投身政府办创建文明城市等工作,做到了本职工作和承担的中心工作“两不误、两促进”。二、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公开出版发行《潼关年鉴(2022)》,全面记述潼关县2021年度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军事、商业贸易、金融、民生、社会、人物等各方面的新情况、新进展、新成就,重点突出全县人民艰苦奋斗的重大史实、地域特色,为社会各界读者了解、认识、研究潼关提供信息资料。2、开设“方志潼关”微信公众号,弥补了志鉴在发行量上的局限。强化方志工作宣传,公众号发布信息内容涉及工作动态、县情概况、民俗文化、历史文化、理论与调研文章等,宣传和推介潼关,以帮助县内外社会各界和企业投资者对潼关的认识和了解。3、修志为用,读志用志是修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县地方志办公室与河南、深圳、西安等地对换各类志书、年鉴、地情书五十余部,在交流潼关志书、扩大潼关影响的前提下,不断丰富馆藏资料,提升馆藏志书质量。全年接待来县志办查阅资料者百余人次,有效地发挥了志书的社会作用。2022年,潼关县地方志办公室向国家方志馆赠送《潼关县志》(1990-2005)三册;向陕西省地方志系统赠送《潼关县志》(首轮、二轮)、《潼关年鉴》(历年)、《潼关卫志》《潼关方言》等志书百余部;向县内外各级领导、各部门、社会各界赠送重刊翻印的《潼关卫志》《续潼关厅志》《潼关县新志》三部古籍志书五十六部。三、存在问题1.修志队伍不稳定、专业修志人才严重缺乏。本县地方志办公室编制6人,实有6人,1名正职1名副职,一名退二线,3名干事。干事都不是专业修志人员,而且编纂任务重,只能聘请文化素质较高的人员来完成,财政保障需到位。2.宣传还不到位,国家、省、市的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还没有深入到各个乡镇和所有部门,还没有引起县、乡两级每个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依法修志的理念不但在其他部门、而且在地方志工作部门都还没有完全树立起来,造成资料搜集比较困难,以致影响地方志工作的进展。四、整改措施积极的想办法,提高待遇,聘请有敬业精神的修志人员;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工作,使国务院颁发的《地方志工作条例》以及中指组、省市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家喻户晓,使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修志工作,打开修志工作的新局面。五、下部工作计划(1)高质量完成2023年年鉴资料的征集、审核和年鉴的编纂及公开出版发行工作;(2)做好《潼关村史》的整理、校对工作;(3)做好三轮《潼关县志》编纂的启动工作;(4)继续抓好地情网站建设,及时更新和丰富内容,继续办好“方志潼关”公众号,加强信息宣传工作;(5)做好读志用志、馆藏资料的补充和有关史料的挖掘整理工作;(6)积极选派修志人员参加省市业务部门组织的各项培训、研讨活动,搞好县级部门(单位)、企事业单位、有关社会组织2023年度年鉴资料供稿人员的业务指导和培训工作;(7)完成县委、县政府和省市方志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