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陕西省农业遥感与经济作物气象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农业提供气象服务。全省经济林果、设施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实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土壤墒情、气象灾害、生态环境动态监测预警影响评估。 | |
住所 | 西安市未央路102-1号 | |
法定代表人 | 刘跃峰 | |
开办资金 | 2269.09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陕西省气象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985.21万元 | 778.56万元 | |
网上名称 | 陕西省农业遥感与经济作物气象服务中心 | 从业人数 4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坚持党建引领,全面推动党建业务深度融合1.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动党建引领。学习研讨党的二十大精神10余次,通过11次主题党日活动、“三会一课”、5次专题组织生活会及民主生活会、5次党课等全面推动党的建设。开展创建模范机关活动、党员积分评定、制定领导班子和成员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清单,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月活动等工作。参与读书学习活动并投稿2篇。2.强化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落实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开展“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主题实践活动,与省果业中心党支部联合开展“气象+”赋能行动主题活动;制定“质量提升年活动”任务清单。二、围绕国家重大战略,扎实做好气象保障服务工作1.全力做好粮食安全气象服务保障。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开展分灾种、分区域、分时段精细化服务。省局与省农业农村厅联合成立了农业气象服务专家组,创新开展大豆气象服务及小麦赤霉病气象风险预警工作。与农业部门联合发布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5期,克服疫情影响组织全省范围内的农情调查5次,参与多部门联合调研观摩活动、联合会商研讨10次,农业气象服务专报3期。完成农业气象服务材料206期,指导市县服务产品175期;发送直通式服务信息3800余条。省政府主要领导先后2次在相关材料上给予肯定和批示。中心荣获全国、全省保夏粮丰收气象服务先进集体。2.以“一个产业”为重点做好特色农业气象服务。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苹果气象服务中心牵头制定了《苹果产业气象服务能力提升方案(2022-2024年)》、省气象局和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印发了《苹果产业链气象服务2022年度工作方案》,省气象局和省果业中心联合印发了《苹果防冻保花预警联动工作方案》,开展迭进式苹果花期冻害监测预报预警服务,与省果业中心、省气象台联合发布苹果花期冻害风险预警3期,完成《苹果气象服务专报》7期、省级部门决策材料8期、组织国省会商2次。被两办刊物采纳信息2期,央视采编2期。首次发布全省春茶开采期预报,积极开展设施农业、茶叶等特色农业防灾减灾及提质增效气象服务。积极配合国家级设施农业气象服务中心、茶叶气象服务中心,参加视频会商及技术交流4次。3.持续打造气象天眼并深度参与生态空间治理。强化秦岭生态气象服务保障,积极探索碳观测卫星等新技术在植被固碳监测中的应用方法,建立秦巴山区蒸散量、径流量、生态系统碳通量模拟模型。有序开展重点生态功能区气象服务。完成2020、2021年《秦岭生态气候公报》编制。制作《陕西生态气象服务专报》6期;参与国家气象中心《2021年全国生态气象公报》编制;牵头或参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秦巴山区生态气象遥感监测年报编写。牵头编写了《秦岭生态保护气象保障服务联合体工作要点》和生态气象规划等。4.拓展卫星遥感监测服务能力。发展特色遥感应用服务,开展基于FY-03批卫星苹果信息提取及花期监测服务;使用多源卫星数据基于2种技术方法开展冬小麦分布卫星监测;利用SAR卫星数据开展水体监测;开展2项风云卫星产品真实性检验。发布大气环境、陆地植被、农作物长势等卫星监测报告119期;监测地表森林火险等热点46余处,制作产品9期,对3个市县局进行技术指导。落实风云卫星应用能力提升方案,推进灞桥卫星接收基地和神木真实性检验场项目建设,圆满完成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及十七运气象保障服务,完成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内审、管评和外审工作。5.扎实做好重大气象应急响应和决策气象服务工作。建立应急服务值班制度,围绕霜冻、干旱、暴雨等灾害性天气过程,参与77次应急服务。完成各类决策服务材料20余份。通过QQ群、微信、电话发布决策服务信息千余条。三、稳步推进项目建设及科技成果转化1.规范推进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加强基本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严格规范管理,注重项目绩效管理。参与省局“十四五”省部合作协议两项重点项目可研编制,推进项目实施工作。2022年山洪、卫星工程项目等有序推进,完成中心“十三五”项目验收工作。2.积极开展“气象+”赋能行动拓展服务领域。加大与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处、省财政厅金融处、省果业中心、省发改委秦岭办等的协作,开拓专业气象服务。以农业气象指数保险、农业气象与卫星遥感监测技术等为核心,落实创收金额497.109万元。与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处开展小麦生长遥感监测业务项目,初步确定300万元。3.深化对外气象科技合作。强化与气科院、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与锦泰保险公司、西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组建“农业保险联合创新研究中心”,与中华联合财产保险有限公司签署“气象+保险”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联合省财政厅金融处出台茶叶气象指数保险指导文件。四、推进核心技术攻关,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1.科技创新支撑业务发展。开发“农业灾害风险预警业务助手”;引进基于卫星遥感的区域作物产量预报方法。推进生态与气候融合发展,开展秦岭与黄河流域植被碳循环及其对气候的响应研究;完善气候变化对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结构功能和生态安全的影响评估技术。2.倾力支持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研项目申报。获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二等奖1项,申报科技奖项5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科技论文27篇,其中SCI3篇,核心期刊3篇;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4项。获批省部厅局级项目12项,组织申报国省级项目15项,新增到账科研经费72.5万。目前中心2人入选中国气象局西部人才和青年英才;5人入选省局气象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全年11人分别荣获各类气象服务保障和疫情防控先进个人。目前2人加入国家级创新团队,1人加入国家级农业气象服务专家组,8人加入省农业气象服务专家组,1人加入国家级卫星检验和生态观测专家组,1人加入省级气候创新团队。五、推动阳光政务、规范管理,全面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安全生产、科普等工作1.推动阳光政务、规范管理。组织制度废立改工作,坚持月例会制度,坚持月总结月安排和学习制度,规范行政办公会议,提高工作效能。发布新闻宣传稿件300余篇,其中中国日报、中国气象报、陕西日报等媒体70余篇。2.强化老干部、工青团妇等工作。为进一步发挥离退休老党员老同志融入到单位事业发展中来起到传帮带和引领作用,调整了党小组成员;分批次组织青年党员在重要节假日走访慰问。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深入开展学习交流活动10次;组织三八妇女节活动、参加学雷锋及志愿者及10元关爱等活动,1人获省局“气象最美家庭”称号。3.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工作取得实效。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中心先后有40多人次参加防疫志愿者工作。组织安全生产月活动,持续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做好信访、维稳等工作。开展风险防控隐患自查,认真落实网络安全保障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