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子洲县> 子洲县水旱灾害防治中心

子洲县水旱灾害防治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2-26 08:35
单位名称 子洲县水旱灾害防治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制定完善水旱灾害防治预案,组织开展水旱灾害防治检查及业务培训;水旱灾害监测,及时发布、报告水旱灾害动态等工作。
住所 子洲县水务局办公楼
法定代表人 安祥
开办资金 4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子洲县水利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9万元 3.7万元
网上名称 子洲县水旱灾害防治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今年以来,我县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水情旱情监测预警、水工程调度和防御洪水应急抢险技术支撑等主要职责,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相关会议精神,主动适应形势变化,强化底线思维,时刻紧绷防洪保安这根弦,做到警钟长鸣、常备不懈,把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全面开展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现就我县2022年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总结如下:一、汛旱灾情概况(一)汛情方面:今年以来,我县降雨偏多。截止目前,累计降水586.8mm,同比增加38.4%。其中,6月份降水31.4mm,同比减少39.3%;7月份降水248.9mm,同比增加120.5%;8月份降水214.2mm,较同比增加114.2%;9月份以来降水量为11.2mm。降水主要以阵性降水为主。主要河流大理河、淮宁河未产生特大洪水,大理河最高洪峰流量为524.75m/m³。全县未发生重大险情和人员伤亡。(二)旱情方面:4至6月春播入种期间,我县累计降水52.8mm,同比减少46.8%,受阶段性高温天气影响,对农业生产产生不利影响,大部分乡镇出现旱情。今年全县完成播种面积78.0610万亩,农作物受旱面积达42.3万亩,占入种面积的54.19%。6月中下旬后,我县经历多轮次强降雨,旱情全面解除。二、汛前准备工作(一)组织机构根据今年防汛抗旱机构改革和人员调整情况,我局及时成立2022年度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专班,由局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县水旱灾害防治中心,主要承担信息收集报送、预警监测、值班值守、应急处置、培训宣传等工作。组建专家库为切实做好我县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建立完善水旱灾害应急抢险现场技术支撑和水旱灾害防御研判技术支撑机制,我局抽调13名专业技术人员成立水旱灾害防御专家库。当面对水旱险情灾情时,能够随即遴选相关专家,赶赴现场开展技术指导,提出技术建议,协助开展应急处置工作。成立抢险队为全面提高水旱灾害防御抢险应急能力,迅速有效地组织开展抢险工作,我局专门成立防汛抢险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防汛抢险队伍,由29人组成。今年汛期,防汛抢险队在局党组的领导下,能够在汛情险情下全员在岗、服从安排。预案修编情况我局在汛前对各类预案开展修编完善工作。进一步细化和明确各单位各责任人职责,根据以往所发现的问题,着重突出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切实做到科学防控。并督促和指导各乡镇、各行政村完善修编镇村两级的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和淤地坝预案。完成《子洲县2022年度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子洲县大理河超标准洪水预案》、《子洲县淮宁河超标准洪水预案》、《子洲县岔巴沟山洪灾害预案》等,通过水利专家审查,并按程序完成报批工作。预警监测设施设备排查修复情况我局于2021年秋冬季,组织县水旱灾害防治中心工作人员对县域内的山洪灾害预警广播站点设备进行排查,共发现53处站点设备因故障无法正常使用;今年3月份起,县水旱灾害防治中心多批次对我县14处自动雨量站、13处自动雨量水位一体站、14处河道视频站点和19套水利会商系统进行排查测试,共排查出5处自动雨量站、6处自动雨量水位一体站、4处河道视频站点和4处水利会商系统因故障不能正常运行。县水旱灾害防治中心通过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运行维护公司进行维修维护。截止汛前各类预警设施全部正常上线。风险隐患排查整改情况我局于今年4月份印发《子洲县水利局关于组织开展2022年河流和淤地坝防汛隐患排查整治的通知》(子水发〔2022〕55号)文件,组织各乡镇开展河流、淤地坝防汛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共排查出隐患47个,其中碍洪类隐患15个,淤地坝隐患6个,山洪灾害隐患区26个。截止6月底,各类隐患问题全部整改完成。物资储备情况汛前,我局对防汛应急储备物资进行全面的整理清点。目前共储备发电机11台、潜污泵6台、橡皮舟5艘、抛投器10套、应急救援伸缩梯子12架、应急救援绳32条、帐篷30顶,铁锹、编织袋、雨具等常规物资7万多件。防汛抢险物资数量充足,种类齐全,保证出现灾情时,能拿得出、用的上。物资储备库分别设在中心广场和大理路西段,由专人进行管理。按照分级储备的原则,各乡镇、各片区也储备了一定数量的防汛物资。培训演练宣传情况培训方面。5月16-18日,县水旱灾害防治中心组织单位职工、各乡镇业务人员开展山洪灾害防御工作专题培训,主要从防汛抗旱及山洪灾害防御政策法规、工作职责和流程,预警监测设备、卫星电话、会商系统的调试和使用等方面,着力塑造一支拥有责任心的专业防汛队伍。演练方面。7月1日,我县举行了2022年中心城区防汛防内涝应急抢险综合演练。7月29日,我县举行了2022年大理河超警戒洪水防汛抢险应急演练。县水利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水旱灾害防治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全程参与了此两次演练工作。训为用,练为战,通过演练,全面检验了备汛措施落实情况、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以及县乡两级、各片区、各成员单位的应急处置能力,在演练中找短板、补弱项,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应急方案,强化应急机制,提升了我县防汛决策指挥的科学化水平,牢固树立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提高了人民群众的防灾避险意识。宣传方面。我局利用“世界水日”、“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六进’活动”、“全国科普日”等主题活动,开展山洪灾害防御宣传活动,通过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等,共组织山洪灾害防御宣传活动15次,累积发放宣传手册2000余册。全面提高群众的水患安全意识。降水应对工作情况进入汛期以来,我县共经历13次降水过程。降水期间,严格执行24小时带值班制度,组织专人进行水情观测,实时将水情、雨情、险情数据向县防办和各乡镇传送。并联合防汛办、气象、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高频次会商研判,为县防指的决策提供准确有力的数据支撑。汛期,山洪灾害威胁区累积撤离群众3746人次,同时安排专人紧盯,保障转移群众正常生活,落实雨后安全监测3天后返回,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截止目前,我县启动水旱灾害防御Ⅳ级响应一次,通过三大通信运营商累积发布预警信息5000余条,利用山洪灾害监测平台发布预警6000余条,启动预警广播7次。抗旱工作情况(一)强化落实工作责任今年春季,我县降雨教上年度偏少46.8%,根据县防指专题会议和文件精神,我局积极安排部署,与农业、气象、应急管理等部门积极沟通会商,及时掌握水情雨情、农业旱情等动态,科学研判旱情发展趋势,制定防范措施。(二)全力抓好抗旱工作我局主要领导下沉抗旱一线,实地查看农业旱情和水利供水引水设施,指导各乡镇的抗旱工作。分类施策,千方百计挖掘各类水源,有灌溉条件的地块,要充分发挥现有水库、各类水利工程、农田灌溉设施的作用,加大引水力度,并发动群众进行抗旱保粮。灌溉条件较差的地块,要充分利用小水窖、小水池、小泵站、小池塘、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积极储备抗旱用水。(三)加强信息统计工作县水利局成立旱情统计小组,建立旱情统计日报制度,与乡镇积极对接,及时了解和掌握旱情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汇总上报县防办,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四、取得主要社会效益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我中心全力应对汛旱灾情,极大的避免了旱灾扩大,减轻了损失,汛期未出现重大灾情和人员伤亡。预警监测设施设备效益。加强了全县防汛抗旱系统科学化监测预警能力,为水旱灾害防治提供了有效的传输信息能力,为指挥决策提供依据,推进社会水旱灾害防治,增强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限的防汛手段的能力。五、存在问题(一)预警监测设施方面。我县现有预警监测设施设备如下:279个山洪灾害预警广播、14处自动雨量站、13处自动雨量水位一体站、14处河道视频站点、19套县镇两级水利会商系统。汛前,我们两次排查维护各类预警监测设施设备,上线率均达95%以上。但因各类预警监测设施建设年代久远、更新换代较快导致损坏后配件无法匹配、村镇管护不当、运行维护单位服务质量不够、运行维护资金不足等问题,出现间断性运行不正常的问题。(二)运行维护经费不足。自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以来,各类设施设备逐年增加,数量增大,且山洪灾害预警设施运行维护成本过高,加之我县级财政经费紧张,维护难度较大。六、整改措施开展预警监测实施的排查维护和升级改造。我局将积极争取资金,汛期后组织人员对全县预警监测设施进行再排查再维护,对老旧设备,进行升级改造。确保各类监测设施运行正常。七、下一步工作计划(一)山洪灾害隐患排查。2023年汛前,我中心将组织人员力量,对县内各乡镇、城区重点山洪沟进行隐患排查。并对排查出的问题,将限期整改到位,确保汛期能够安全度汛。(二)预案修编。根据工作实际,修编《子洲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确保预案修编科学性、可操作性。(三)设施设备维护。汛前将对全县境内14个河道视频站点、289套预警广播、27个自动余量水位一体站和简易雨量站进行全面检修维护。(四)水旱灾害防治宣传培训。2023年度计划进行山洪灾害防御科普宣传。并对水防中心全体干部职工进行业务培训,无人机演练,组织各乡镇分管副职、业务人员进行视频会商系统操作、卫星电话使用、防汛抗旱、山洪灾害防御、淤地坝度汛安全等培训。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