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渭南市临渭区渭北排灌工程管理处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对我区渭北排碱工程进行管理维护。负责编报年度清淤计划并组织实施;排碱工程项目规划、立项及组织实施;组织协调各镇管理排碱分毛沟工程建设的技术指导工作;防汛排涝预案的编制和组织实施;受水务局的委托负责排灌工程范围内的水务执法工作。 | |
住所 | 渭南市临渭区故市镇9号 | |
法定代表人 | 田鹏 | |
开办资金 | 38.77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渭南市临渭区水务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8.37万元 | 16.55万元 | |
网上名称 | 渭南市临渭区渭北排灌工程管理处.公益 | 从业人数 4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积极实施排水系统改造项目,确保排水工程安全运行2022年涉及在建项目2个,工程总投资2889.16万元,其中省级资金项目2400万元,区级资金项目489.16万元,共计划清淤排碱沟道67.07公里,修建桥涵49座。项目实际完成沟道清淤67.07公里,改建桥涵49座,完成投资2889.16万元,占总投资的100%。通过多年来持续不断地实施系统治理,渭北排水工程系统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相应区域地下水位明显下降,渭北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保障得到较大提高。二、大力推进农田排水工程恢复保护,不断完善系统功能为彻底改变21年秋淋造成排水工程岸坡滑塌、水毁淤积,排水功能弱化,地下水位抬升,内涝形势严峻的现状,根据市、区统一安排,加大力度推进实施了排水工程恢复保护工作。按照“先下游后上游、先干沟后支沟、先重点后全面”的工作思路,主要组织实施了干支沟和内涝严重村清淤疏浚,打通堵点、难点,确保干支沟全面畅通,确保今年不产生大面积内涝。同时,按照“干沟两侧各6米、支沟两侧各5米、分毛沟两侧各4米”的标准,设立保护区,在保护区进行生态养护试点。选择东干沟朱家村段进行流砂试验段治理,采用钢筋砼波浪桩和水泥粘土搅拌桩打入地下4米,阻拦沟坡滑塌,彻底根治流砂段滑坡问题。截至12月底,完成东西干沟清淤36.8公里、支沟146.2公里、分毛沟清淤106.3公里,累计完成清淤289.3公里,超额完成市专班下达的20.2公里工作任务;建设水毁桥涵71座,治理流砂段2.0公里,完成生态养护试验2.2公里,亮线划界51.7公里。累计出动挖掘机700余台(次),完成清淤量250.8万方,完成投资11373.4万元。今年7月份渭北连续遭遇四场强降雨而没有发生内涝,渭北主粮作物小麦玉米、经济作物葡萄等都获得丰收,实现了大涝之后无大灾,这些都是今年实施渭北农田排水工程恢复保护工作取得成效的充分体现。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自觉爱护排水工程意识今年以来共散发各种宣传资料6000余份,出动宣传车62次,并充分发挥微信、微博、抖音等各种媒体的作用,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渭北排水(碱)工程恢复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和重要意义,提高渭北群众自觉参与保护排水工程意识。同时,公开投诉举报电话,及时回应群众反映问题,加强社会舆论监督,营造了全社会关心、爱护渭北排水工程的良好舆论氛围。共向临渭水务微信公众号报送信息16篇,采纳13篇,回应华商报舆情1次,处理12345热线问题13起。答复完成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议案5件,受到各代表、委员的好评。四、强化巡查管理,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排水工程行为开展经常性的沟道巡查工作,是确保排水工程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之一。今年共出动沟道巡查600余人次,纠正违法行为40余次,立案调查破坏工程行为11次,排查垃圾污水点位30处,并全部整改到位。为准确掌握排水工程清淤治理成效,对东、西干沟水位进行常态化监测,选择东、西干沟6个点位每月进行3~4次的水位监测,掌握干沟的水位涨落幅度,及时防范区域内涝风险,总结评价排水工程恢复保护治理水平。出台管理办法,为实施精细化管理奠定基础水利工程三分建七分管。在原有排水工程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结合近几年运行情况,对2017年《临渭区渭北排水工程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了修订,并报请区政府进行了审定,今年四月份区政府办公室印发了《临渭区渭北排水工程管理办法》。办法明确规定我区排水工程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实行区、镇、村三级管护责任体制,明确了区、镇、村各级管护范围与责任。《临渭区渭北排水工程管理办法》的修订与出台,必将为我区以后进一步加强排水工程建设管理奠定坚实基础。六、拟定防汛预案,全力以赴做好内涝防汛工作结合2021年渭北排水工程水毁严重、地下水位抬升、内涝形势严峻的实际,修定完善了《2022年渭北防汛防涝工作预案》,强化了预案的操作性,并对渭北各易涝点位、易涝田块进行全面清查,疏通排水设施;召开了渭北八镇防汛防涝工作会,安排部署防汛工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要求各镇及时补充防汛物资,确保在关键时刻拿得出、用得上;防汛期间,加强24小时领导带班和干部值班制度,保持通讯联络畅通,确保汛情、雨情上报下传准确及时。2022年渭北内涝形势虽然严峻,但通过渭北八镇全体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渭北排水工程改造提升和恢复保护工作有序推进,排水工程安全运行,顺利度汛。七、精心储备项目,为进一步实施排水工程恢复保护打好基础编制了《临渭区渭北排水(碱)工程恢复保护工程可行性研报告》,估算投资13.7亿元;编制了《2023年度临渭区渭北排水(碱)工程恢复保护实施方案》,概算投资2.35亿元;编制了《临渭区渭北排水(碱)系统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方案》,概算投资2486万元。编制了《临渭区李十三村易涝点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概算投资2435余万元。目前可研报告已经区审批局批复,管理平台建设及李十三易涝点建设已经市水务局批复,进入省级项目库,2023年实施方案已上报水利厅待审。八、存在的问题一是分毛沟不完善。完备的分毛沟可在日常控制地下水位,遇秋淋天气,则排水顺畅不易产生地表明水。但是由于干旱年份较雨涝年份更多,1990年在排水工程二期建成后,原计划的部分分毛沟配套工程未能如期开展,已开挖的部分分毛沟被群众占用、耕种、填埋;二是危桥问题严重。截至2022年10月,排碱沟道上尚有1700多座建筑物没有更新改造,这些建筑物平均使用年限已超过30年,均已达到设计使用年限,基本成为危桥,安全隐患严重;三是环境污染问题突出。近年来,排水工程面临污水排放、垃圾倾倒等问题,严重污染沟道生态环境。排碱沟生态环境恶化表现在沟道,根源在沟岸。目前农村普遍存在的垃圾及污水面源污染问题,是排水工程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四是资金投入不足,难以支撑系统治理。十三五以来,虽然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500万元,区政府也通过各种渠道争取中、省资金,但这些资金用于危桥改造和干、支沟道清淤都捉襟见肘,更难以支撑整个工程的系统治理。排碱分、毛沟破坏严重,急需配套开挖,以完善系统排水功能。2021年排水工程水毁严重,要实施灾后重建、配套开挖分、毛沟、对危桥进行集中维修改造、日常维修养护等都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尽快完成系统治理,确保系统安全良性运行。九、2023年重点工作及推进措施按照“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十四五”水利改革发展重点任务,依据市区排水工程实施方案安排,继续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实施渭北排水工程恢复保护工作。一是对标任务,加快实施排水工程恢复保护工作。根据区专班下达2023年恢复保护工作任务,主要完成东干沟流砂段治理7公里,支沟清淤134公里,分毛沟清淤67.9公里,改建生产桥涵70座等。将集中力量,分片分区,各负其责,组织多方力量,完成既定目标。二是加大中省资金申请力度,保障排水系统改造。渭北排水系统桥涵数量巨大,目前已完成改造的桥涵数量仅占总数量的15%;排碱沟道清淤具有周期性,新一轮清淤已经开始;排水工程恢复保护工作资金缺口大,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资金申请力度,以确保排水系统改造顺利进行。三是实施人居环境生态治理。党的二十大提出坚持高质量发展,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而我区渭北由于地形地势的原因,渭北排水工程将长期存在且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今后将通过实施排水工程生态治理,改变目前排水工程只具有单一排水功能的现状,增强区域抗涝能力,发挥生态排水工程留水、蓄水、容水和亲水等综合功能,从而涵养水源,美化环境,调节气候,改善生态,为促进渭北乡村振兴及渭北粮食生产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