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宝塔区> 延安市宝塔区行政审批服务保障中心

延安市宝塔区行政审批服务保障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2-24 08:26
单位名称 延安市宝塔区行政审批服务保障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工作提供网络技术支撑和后勤保障服务,承担审批服务数据统计、分析工作;负责服务大厅审批服务平台和宝塔区“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及设备设施的运行管理、软件升级、技术培训和日常维护工作;负责服务大厅后勤保障工作。
住所 延安市宝塔区区人大后院
法定代表人 史云
开办资金 10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延安市宝塔区行政审批服务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69.07万元 52.4万元
网上名称 延安市宝塔区行政审批服务保障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3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度,我单位在行政审批服务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业务开展情况1、制定工作方案保障项目落地。会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经发、财政、住建、林业、水务等部门成立了手续办理联合工作组、施工许可办公室。牵头研究制定了《宝塔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及考核办法》、《宝塔区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宝塔区工程建设项目“清单制+告知承诺制”审批改革试点实施细则》等工改方案,建立了宝塔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专家库及专家管理办法。按照工程建设项目类型、投资类别、规模大小,全面实行分类分阶段流程化管理,将宝塔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覆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过程(包括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和公共设施接入服务);覆盖行政许可等审批事项和技术审查、中介服务、市政公用服务以及备案等其他类型事项。2、组建“红色专办”重点项目服务团队。为更好的服务于重点建设项目,提高重点建设项目审批速度,“红色专办”重点项目服务团队深入各乡镇、街办靠前服务,精准帮办,实地察看在建的重点项目,详细了解重点项目手续办理时的痛点、堵点和难点,并指导相关单位尽快完成后续审批手续办理,为重点项目提供从立项到开工的全链条、保姆式、个性化精准服务。进一步优化我区项目服务“软环境”,全力助推重点项目审批落地。3、优化立项手续审批服务。针对项目类型不同,实现精细化、差别化管理。将精简类和极简类两类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用实施方案审批的方式代替。申请资料从原来的6件减少为2件,为申请人减去了提交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免去了申请单位邀请第三方公司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本的时间和费用,极大的减少了申请单位投资成本和压缩了审批时限。同时宝塔区行政审批服务局依托“多规合一”信息协同平台,规划引导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强化项目储备,进一步深化前期工作及“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下的项目生成,提高了项目决策的时效性、科学性、合理性。4、完成中介服务平台中介机构和专家征集工作。为了完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功能,方便企业办事,也便于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实现全流程、全事项监管,充分发挥中介机构高质量服务工程建设的基本要求,先后开展了中介机构、专家征集工作,并建立了中介服务超市和专家库。5、重点项目实行上门把脉会商研判。不断强化与建设项目单位常态化业务对接,深入推进审批服务端口前移,实行审批人员下工地、进企业、送服务,先后对接综合产业园区、新材料产业园区等项目主体单位,通过实地查看、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及时了解项目从立项、土地预审、环境评价、土地征用征收、规划、设计、招投标、施工许可证等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审批政策进行专业指导,分析研判,科学指导项目办理手续,为保障重点项目落地“出谋划策”。6、建立重点项目“三色清单”。对重点项目从项目立项、土地预审、环境评价、征用征收、规划、设计、招投标、施工许可证等重要环节,逐一进行问题排查梳理,建立重点项目“三色清单”台账,通过三种颜色鲜明的表示出重点项目手续办理进度。对重点项目实行“清单制+预警制”管理,对于手续进度滞后的项目,采取电话预警的方式,定期提醒项目单位负责人,加快手续办理进度。二、取得的社会效益1、全面推进政务服务网上办。完成了宝塔区“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达到了92.6%,完成了全省政务服务中控平台梳理和完善工作,全区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动态化管理。2、扎实推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化管理。完成了行政许可清单化管理工作,编制印发了《关于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的通知》(延区政办发〔2022〕23号);扎实开展政务公开工作,高质量完成了承担的市考指标任务。制定印发了《关于编制政务公开事项标准目录的通知》、《关于编制标准化办事指南的通知》,扎实做好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编制了全区26个领域900余项的政务公开事项标准目录,并在区政府网站对外公开。3、优化审批提升服务。优化项目审批流程,进一步精简审批材料,缩短审批时限,最大限度释放行政审批改革效能。围绕项目审批、手续办理,全面推行“红色专办绿色通道”“容缺受理”“容缺后补”“告知承诺”“信易批”以及“一窗进出、全程代办”等审批模式,持续提供延时、预约、靠前、“红色专办”等精细化办理举措,打造重点项目审批服务“直通车”。4、招募“政务服务找茬官”。面向社会公开招募“政务服务找茬官”10名,涉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等各界人士。通过“找茬”的方式,为宝塔政务服务工作把脉问诊、建言献策,推动全区政务服务工作找差距、补短板、提服务,进一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让群众在政务服务事项办理过程中有更高的获得感和幸福感。5、开展营商环境宣传。为进一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先后到凤凰广场、综合产业园区、为民服务中心南广场等地多次开展营商环境宣传。设立无否决权窗口,“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清理黑中介等举措想群众之所想,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提升办事企业群众的获得感。6、全力做好干部群众服务保障。在大厅为办事群众设置了母婴室、免费充电点,配备了雨伞、老花镜、针线包等。加强和市机关事务局、市审批局沟通联系,及时化解各类矛盾,协调解决干部办公用房、停车、就餐等问题。三、存在问题一是法律责任主体不明确。用于指导地方行政审批的上位法尚未修改,审批事项的法律责任主体均授权在原职能部门,审批事项纳入行政审批局后缺乏上位法支撑,导致审批行为的法律责任主体与实际审批机构不统一,对企业和群众办事有所阻碍。二是数据共享不到位。目前,陕西省政务服务网与各部门(单位)审批专网数据信息壁垒未打通,共享网络未建立,难以实现资源共享,致使工作人员需要进行事项的二次录入,工作量大幅增加。三是信用体系不完善。目前,工商、金融、税务系统的信用体系已建成,但行业间信用信息始终存在分割和共享不及时的问题,影响了审批信用体系建设的发展,无法完成与审批平台的数据对接,在审批平台办理业务时,不能直接辨别该企业和个人是否为诚信企业和个人,使得“信易批”作用发挥受限。整改措施一是加快政务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在精简审批事项、再造审批流程的同时,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建立审批制度标准化体系,以制度体系的标准化推进行政审批的规范化,细化服务标准,统一服务规范,提升服务水平。二是打造“无差别全科”综合受理窗口。按照许可事项关联度归类设置原则,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大分类、小综合”,重新梳理归类、重塑科室职责,通过设立“无差别全科”受理窗口,推行一次性告知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工作模式,实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实现“一窗通办”。三是建立电话回访中心。通过回访中心,了解工作人员在审批过程中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办事效率等,降低工作人员可能引发的负面效应,规避诸如“暗箱操作”“消极怠工”等不规范行为。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