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佳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受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委托,依法受理、处理发生在佳县范围内的劳动人事争议案件;负责开展劳动人事争议预防、调解和仲裁方面的法律法规等政策宣传工作。 | |
住所 | 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佳州街道人民北路34号 | |
法定代表人 | 常军 | |
开办资金 | 42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万元 | 4.76万元 | |
网上名称 | 佳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公益 | 从业人数 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佳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在省、市劳动人事争议管理机构、县委、县政府、局党组领导的正确指导下,紧紧围绕2022年劳动争议仲裁中心工作,立足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大局,本着坚持公平正义,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目标任务,积极稳妥处理劳动争议案件,有力维护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现将2022年工作简要总结如下:一、业务开展情况(一)仲裁工作日常开展情况。1、及时有效开展案件调处工作。截至目前,我院共立案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3起,涉案金额65.652万元,涉及劳动者13人,其中调解案件8起,裁决案件5起,法定期限结案率达100%,解成功率61.5%。确保全年调解成功率达到60%、仲裁结案率达到90%的目标任务。2、高质量完成县委安排的“双述双亮”工作。为进一步巩固深化干部作风集中整顿工作成效,以良好的作风建设成效助推仲裁院各项工作,根据县委“双述双亮”工作安排,我院制定了《仲裁院干部作风集中整顿“双述”“双亮”工作实施方案》,对干部作风集中整顿“双述”“双亮”工作进行了系统安排,并召开了干部作风集中整顿暨“双述”“双亮”工作会,主管副局长白占武列席了会议,会上,组织学习了全县干部作风集中整顿典型案例。仲裁院领导班子成员以及全体工作人员依次进行了述职述责报告,各述职人员严格按照“双述”工作要求,围绕我院2021年工作完成情况和2022年目标任务,结合自身岗位实际,认真撰写了个人述职述责报告并进行了现场汇报,切实解决了“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形成人人知责、人人明责、人人尽责的良好氛围。通过活动,为巩固干部作风整顿成效和全面做好仲裁院各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律法规宣传工作。立足“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的工作方针,今年以来,我院加大了劳动法领域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开辟了多种方式的宣传活动,为切实维护劳资双方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贡献了力量。一是继续通过微信公众号向社会开展了法律法规、工作动态、企业用工风险提示等形式的宣传活动。二是通过印发法律法规传单、制作宣传标语纸杯、宣传标语手提袋、抽纸等形式,向社会开展普法宣传,有力推动了仲裁机构的社会影响力。三是以县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县司法局开展的“法治宣传村村行助力乡村振兴”主题法治宣传活动为契机,派出相关工作人员加入佳县“八五”普法讲师团,着力于劳动仲裁受案范围、时效、流程、所需资料等方面进行宣传引导。通过宣传活动的开展,提升了广大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权益的意识,加强了人民群众的维权能力,为和谐劳动关系的稳定维护发挥了重要作用。4、有力有序开展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工作。今年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工作开展以来,我院坚持问题导向,把握关键重点,精心研究部署,以高效机制和务实举措推动作风建设上下贯通、一抓到底,确保各项工作高质量、高标准落地落实。一是扎实开展学习教育。根据仲裁院工作实际制定了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学习计划,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用好“学习强国”“陕西省干部网络学院”等在线学习平台,集中学与自主学相结合,组织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学习培训,并撰写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不断激发自主学习热情,形成“比学习、愿学习、想学习、爱学习”的良好氛围,不断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武装和政治意识培养。二是围绕“六个聚焦”,深入查找问题。在扎实学习的基础上,由院领导班子带头,全体干部参与,认真开展自查自纠,逐一列出问题整改清单,明确整改措施,建立整改台账。我院共查摆出问题11条,其中自查9条,相互提2条,现均已整改完成。5、积极落实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我院积极落实县疫情防控要求,坚持业务、抗疫两手抓,实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仲裁服务不间断。一是在疫情防控期间,我院进一步加强了立案庭的管理,对前来申请仲裁的人员一律查验健康码、行程码、体温测量,并做好登记,确保做到“不漏一人”。采用网络、微信、电话等灵活办公方式,确保日常工作正常运转。二是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安排仲裁工作人员参加常态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其中5名干部下沉社区,3名干部加入驰援榆阳抗击疫情行动的行列,不顾自身安危,支援抗疫前线,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贡献力量。三是不断增强仲裁办案和调解纠纷的预见性、主动性,有效防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重大劳动争议案件发生,为佳县和谐劳动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二)工作措施和成效1.坚持预防为主,提供免费咨询。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免费的咨询和服务,对每位来访人员热情接待,耐心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同时宣传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这样,使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能做到知法、懂法、守法,自觉依法办事,使矛盾解决在企业、消化在企业。2.立足调解为主,保证仲裁公平。在依照法律程序及时处理各类劳动争议时,严格把好政策关,对符合劳动争议受理范围的案件,绝不推诿扯皮。在查明事实、分辨是非的基础上,针对双方存在分歧较大的争议进行案外调解,加大调解力度,努力促成双方和解,尽可能将矛盾化解在开庭前,使争议在平等的基础上得到解决,使当事人之间的劳动关系趋于缓和。3.坚持依法办案,确保案件质量。公开办案程序,杜绝暗箱操作。遵守办案制度,确保公平公正。在案件处理中,弱化仲裁员的个人作用,强化案件集体研究、集体决定,以程序公正来保证案件处理结果的公正。对重大疑难案件、集体争议需裁决的案件和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及时向上级仲裁院请示汇报,以便更准确、快捷的处理争议。4.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综合素质。为努力提高办案能力,我院今年积极推进仲裁员职业化建设,在专业化上下功夫,组织新增工作人员学习《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理论与实务》,提升了专业知识水平,加强了工作人员的业务知识学习,并采取以老带新的有效途径,让新进的工作人员不断充实业务知识和办案经验,也促进了老仲裁员知识结构的更新和完善,切实提高每位仲裁工作人员自身素质和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的能力。二、取得的社会效益。(一)促进了我县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通过劳动争议案件的社会影响,我县劳动关系取得了更加和谐稳定的局势,2022年,全县无一起重大群体性劳动争议信访案件,充分体现了我县劳动争议仲裁工作的进步和发展。(二)进一步提高了我县劳动者的劳动保障意识。坚持以“预防为主、调解为主、深入为主”的工作原则,我们通过各种形式的劳动普法宣传活动和劳动争议案件处理的社会影响,我县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劳动保障意识和法制观念在不断增强,体现了我们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的社会价值。三、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综合今年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和信访工作,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办公场所严重不足,办案条件差。仲裁场所包括接待场所、办案场所、办公场所等。接待场所包括立案接待大厅、导诉咨询室、来访接待室、文书送达室、群众等候区域、当事人仲裁服务区域、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区域等;办案场所包括审理庭、调解室、仲裁庭合议室、仲裁委员会评议室、证据交换室、仲裁员更衣室、当事人(代理人)等候室、证人(鉴定、勘验人)等候室、案卷档案用房等;办公场所包括办公室、会议室等。而我院只有办公室、调解室和仲裁庭一共108平米的办公场所,与标准化仲裁场所具有很大的差距和不适应。(二)工作经费严重不足,导致很多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全年财政只给我院预算五万元,面对物价上涨的普遍形势,仅能勉强支撑日常办案工作的开展和基础设施、设备的购置维护。经费的不足导致了很多工作开展的深入程度不够,比如基层调解委员会的业务指导、办案系统的使用、办案人员工作服的购置等。四、整改措施(一)加强仲裁基础化建设。一是向上级部门申请拓展办公用房数量,逐步满足工作需要。二是加大普法宣传力度,进一步降低我县劳动人事争议案件数量。(二)向财政积极争取资金,改善办案条件。根据《调解仲裁法》相关规定,争取配套资金,切实改进办案条件,落实办案专项经费制度。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今后主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一)切实加大劳动争议预防力度。始终把法律法规的宣传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劳动者依法维权意识和用人单位劳动管理水平,督促和指导用人单位加强民主管理,完善各项制度,促进企业劳动管理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二)强化服务意识,着力构建人性化维权理念。一是热情接待来访群众,热情倾听群众合理诉求,耐心细致做好当事人的业务引导工作,及时疏导关系、协调利益、理顺情绪,有效化解当事人心中的积怨。二是优化程序。通过启用“一步到庭就地办案的简易程序,追求简便、快捷、灵活的处理方法,为及时化解劳动争议提供便利;并通过“公正执法,阳光仲裁”执法理念,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重要思想。三是开通维权绿色通道。设立接待咨询机构、公开办公电话及办案程序,做到有访必接、有问必答、有诉必理,让广大人民群众申诉有门,维权有路。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院将在省、市调解仲裁管理机构和县委、县政府、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与支持下,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动力,全面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与业务能力,使我县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