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铜川市> 铜川市道路运输管理处(铜川市地方海事局)

铜川市道路运输管理处(铜川市地方海事局)

发布时间: 2023-02-22 14:58
单位名称 铜川市道路运输管理处(铜川市地方海事局)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道路运输管理、地方海事提供服务保障。水路交通政策、规划拟定;水路交通行业管理;道路运输从业资格培训考试、年度考核、继续教育;道路运输行业信息化、运行监测;道路运输生态环保、信访维稳、信息咨询、投诉受理、应急保障
住所 铜川市新区金谟东路
法定代表人 李增军
开办资金 926.49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全额预算管理)
举办单位 铜川市交通运输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802.36万元 859.69万元
网上名称 铜川市道路运输管理处.公益 从业人数  3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4月,办理名称、宗旨和业务范围、经费来源变更登记,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业务开展情况:1.全市共有营运车辆18183辆,其中客运班车308辆,出租汽车1124辆,普货运输车14495辆,危货运输车2256辆。1至10月份,完成公路客运量241万人次、旅客周转量17270万人公里,货运量7149万吨、货物周转量867660万吨公里,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31.57%、-38.38%,0.48%和4.14%。2.关注农村客运发展变化情况,排查建制村通客车运营情况并更新建制村通客车清单台账,对建制村通客车“通返不通”加强监测和风险预警,指导客运企业采取可行措施做好通村客车巩固工作。对接行政审批部门推进道路客运审批相关事项流程再造,落实好“最多跑一次”要求,做到咨询服务“一口清”、发放材料“一手清”、受理审查“一次清”。3.做好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巩固提升工作,更新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出租车文明行为规范车贴2000余张,督促出租车公司落实出租车“每日签到检查制度”,及时整改车容车貌、驾驶员仪容仪表等方面的问题。更新出租汽车65辆。针对出租车经营者反映现行运价偏低问题,参考省内和外省有关城市的做法的基础上,上报了我市巡游出租汽车运价调整意见。积极推动新能源车应用,三款新能源车型纳入我市巡游出租汽车推荐车型。发展新能源出租车2辆。4.严把市场准入关,会同行政审批部门严格道路危险品运输企业资质许可,会同公安交警严格实行道路危险品运输企业新增运力“先审批、后购置、再注册”规定。撤销了2家危运企业的许可资质。认真做好危险品运输车辆《道路运输证》审验工作。5.建立了全市91家涉及VOCs企业动态监管台账。检查企业400余家,下发整改通知书14家。强力推进省第二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工作,17家企业已整改到位。严格执行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达标车型核查政策要求,核查车辆801辆,对6家核查不规范检测机构下发了整改通知书。开展营运车辆技术等级评定10450辆。紧盯中央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超标车辆进站强制维修比例低问题整改,严格检测维护闭环管理,提高维护能力,M站增加到21家。6.督促驾培机构严格执行新的《机动车驾驶培训教学与考试大纲》开展驾驶员培训,培训结业学员6137人,考试合格发证1278人次。考核合格道路运输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员65人次。7.印发《铜川市道路运输水路交通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健全行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认真履行行业监管责任,强化监管工作措施,持续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防风险、除隐患、保安全、迎盛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道路运输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燃气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出动检查组38个,督导检查52次,检查运输企业155家次,整治安全隐患152起。8.全面开展2022年度水路运输核查工作,4艘内河客船核查均为合格。协助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为宜君县福地文化旅游公司的2艘机动游船进行了船检。9.对标交通运输部最新版《客运场站和交通运输工具新冠肺炎疫情分区分级防控指南》和《道路货运车辆、从业人员及场站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南》,按照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要求,指导督促运输企业做好卫生清洁、消毒、通风、测温扫码、人员防护、运输组织和宣传工作,严防疫情通过运输环节传播。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1.申报兑付农村客运成品油价格补助567万元、交强险补贴41万元,巩固全市359个建制村100%通客车成果。开展道路客运企业年度质量信誉考核工作,全市4家二级以上客运企业客运站均达到3A级格次。推动“文明交通共建共享”主题实践活动走深走实,认真开展“文明客运车”、“文明出租车”、“文明公交车”和“最美驾驶员”评选活动。2.对全市出租车公司进行了质量信誉考核,15家出租汽车公司、1家网约车公司均为2A级格次。落实出租车驾驶员服务注册管理要求,通报出租车驾驶员好人好事402件,媒体宣传报道出租车好人好事3起。连续21年开展高考期间“爱心送考”活动。3.指导推动普通货运车辆异地年审工作落实,异地网上审验车辆230余辆。培育交通运输企业12户。认真落实“一超四罚”和“黑名单”制度,对583名驾驶员进行批评教育,并纳入驾驶员诚信考核档案。开展常压罐车专项整治工作,为检验合格的775辆常压罐车换发了《道路运输证》。对28家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进行了年度质量信誉考核,其中3A级企业1家、2A级23家,A级2家。4.全市检测出超标车1991辆,M站治理超标车辆1258辆,维修比例为63%。定期通报推进汽修企业省汽车维修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应用,全市66家三类以上维修企业实时上传数据24580条。对50家一二类维修企业进行了质量信誉考核,其中AA级29家、A级21家。5.严格落实取消道路普通货物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改革制度,301人凭培训结业证取得了普通货运驾驶员从业资格证。道路运输驾驶员继续教育考核3274人次、诚信考核7946人次。推进道路运输高频事项“跨省通办”服务提质增效,办理“跨省通办”事项388件。6.持续推进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达标工作,7家企业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审。完成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动态监管中心升级改造。每月对28家危运企业、每季度对11家客运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情况进行通报。约谈企业负责人8人次,停办新增业务企业59家次,督促企业解聘严重违规驾驶员10名。组织开展专题培训和警示教育420余场次,培训从业人员2万余人。开展各类应急救援演练活动20余场次。7.完成西安航空学院学生、援蒙抗疫人员转运任务。组建由300辆出租车、50辆客车、60辆货车组成的23支应急运输保障车队。为应急车队车辆发放了红十字会捐赠的油卡500张50万元。驻守西安北客站做好中高风险地区来铜返铜人员“点对点”转运,一名科级领导高速路口进行疫情防控值守。为全市1081辆巡游出租车3轮次免费配发疫情防控二维码和车内温馨提示卡。加强单位内部疫情防控工作。8.提升12328和12345热线双号并行运行服务质量,受理转办回复工单1326件,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向企业传达中省市助企纾困帮扶有关政策,报送80家拟申请贷款企业名单,8家企业享受“六税两费”减免41.2万元,4家企业享受贴息贷款1345万元。三、存在的主要问题:1.道路客运市场不断萎缩,部分线路处于亏损状态,农村客运区县补助政策落实不到位,建制村通客车“通返不通”风险增大,汽车客运站承担社会义务多,经营收入逐年减少,普遍经营困难。2.出租汽车不规范经营时有发生,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还有提升空间,南北市运力布局与人口分布变化不相适应,北市区相对运力过剩。3.道路货运转型升级较慢,经营主体多、小、弱、散,组织化、集约化程度不高,网络道路货运发展处于停滞状态。4.机动车维修企业数量多,绝大多数规模小、设施差、设备落后,维修工艺水平不高,挥发性有机物和危险废物污染防治任务重,机动车排气检测与维护制度落实还需推进。5.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经营范围有限,缺乏大货车驾驶员培训资质,培训质量还不高。6.行业安全监管力量能力不强,企业主体责任落实还达不到法规制度要求。四、改进措施:持续推进道路客运转型升级,引导、鼓励企业积极发展旅游客运、包车客运、道路客运+旅游、道路客运+邮政快递+农村货运,汽车客运站在保证客运站功能的前提下拓展游客服务、商贸、快递收寄等业务。深化出租汽车行业改革,做好巡游出租车运价调整相关工作。指导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加强管理、规范运营,严格依照相关规定投放运力。推动企业安全生产全员岗位责任制和“一会一卡一宣誓”落实。五、2023年工作打算:1.巩固农村客运发展成果,为乡村振兴提供道路客运支撑。持续加强出租车日常监管,及时查纠违规行为,严格质量信誉考核,推进道路客运服务质量巩固提升。开通运行95128电召平台,推动巡游出租汽车开展网络预约服务。2.持续落实普通道路货运车辆“三检合一”、道路运输证全国异地联网审验等便民措施,推动道路货运业减负降本、提质增效。狠抓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监督管理,做好质量信誉考核和考核结果公示。3.加强与生态环境、交通运输综合执法等机构联勤联动,对机动车维修环境问题和违法行为予以纠正、查处,巩固深化维修污染治理和机动车排放检测与维护制度落实成效。4.做好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服务管理工作,督促驾培机构严格按照大纲培训教学,提高培训服务质量,杜绝乱收费现象。做好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考试工作,大力推进道路运输高频事项“跨省通办”。5.持续开展道路运输水路交通行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加强重点时段、重点领域安全生产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充分利用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监管平台,加强车辆运行情况实时监管,推进企业严格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