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清涧县园艺技术推广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开展果桑、花卉等经济作物的专业调查,制定果桑、花卉等经济作物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的经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开展果桑、花卉等经济作物生产技术培训工作;开展全县果桑、花卉生产基地指导工作。 | |
住所 | 清涧县岔口农业局家属楼一楼 | |
法定代表人 | 师鹏程 | |
开办资金 | 71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清涧县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8万元 | 59万元 | |
网上名称 | 清涧县园艺技术推广站.公益 | 从业人数 2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园艺站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苹果“北扩西进”和“3+X”工程战略机遇,结合清涧县“东枣西果”产业布局,坚持以“发展绿色果品为导向、提高果品质量为核心、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的总体思路。全面推清涧果业快速发展,建设“果业强、果乡美、果农富”的美丽清涧。一、工作完成情况(一)打造标准示范园。2022年,我县坚持“控增量、保存量、提质量”,投入资金447万元用于苹果产业发展,创建标准果园0.3万亩,通过安装“水肥一体化”滴灌、轨道车、果园防草专用地布、反光膜、防雹网,配发太阳能杀虫灯、驱鸟器、粘虫板、防霜冻烟雾器、自走式割草机、无人植保机等措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果园30%的生产成本,优果率从50%提高到70%,增加果农收入。(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在宽州镇王家沟村、双庙河便民服务中心惠王村、石咀驿镇王家堡村、郝家也便民服务中心曹家塔村、大碾河村5个标准化果园修建软体集雨窖80座,有效缓解了果园干旱问题,解决了果园打药缺水的困难,确保了果树正常生长。(三)强化抗灾减灾能力。按照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春季果园防冻害工作的通知,我站及时制定应急预案,通过清涧山地苹果管理群发布天气预报,组织果业技术人员深入果园开展冻害、病害防御工作,实地测量温度、察看花期冻害情况,指导果农疏花、疏果、病虫害防治、苹果套袋、夏季拉枝,确保苹果丰产增收。(四)开展技术指导工作。指导全县春季果园修剪50000亩,改造低产果园2000亩,主要在郝家墕、石咀驿、宽州、折家坪、下廿里铺、双庙河、店则沟等镇(中心)。主要采用“大改形、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四项关键技术。(五)组织开展技术培训。邀请延安市果树专家、高级农艺师陈新利在我县上刘家川村举办春季果园管护提升现场会、在盆则沟村开展夏季果园管理技术现场培训班,对我县技术干部和果农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训;开展春季义务修剪果树活动,深入果园实践操作,增强了果农的修剪技术,累计培训农民95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200余份。通过培训,改变了果农的思想认识,提高了果农的管理水平。二、取得主要效益(一)、在石咀驿盆则沟村、宽州镇上刘家川村、陕果集团(呼家河)村苹果基地创建高标准苹果示范园2000亩,通过安装自动化的“水肥一体化”滴灌、轨道车、铺设果园防草专用地布、反光膜、搭建防雹网、配发太阳能杀虫灯、驱鸟器、挂设粘虫板、防霜冻烟雾器、自走式割草机、无人机喷药等措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果园30%的生产成本,优果率从50%提高到70%,果农收入增加5000元,带动周边发展5000亩,达到现代化绿色果园示范引领。(二)、在宽州镇王家沟、双庙便民服务中心惠王村、石咀驿镇王家堡、郝家也便民服务中心大碾河村、唐家河村的果园共修建软体集雨窖85座,解决了果园的夏季干旱、打药的用水问题,确保了果树的正常生长,提高了果农的积极性,促进果业快速发展。(三)、在上刘家川、盆则沟村、贺家岔村修建千吨冷库3座,延长了苹果的保鲜度、销售时间,弥补水果市场淡季的空白,提高了市场的占有率,增加了果农的收入。三、存在的问题(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全县果业基地已解决生产道路硬化、引水灌溉、电力设施基础配套面积不足万亩,机械化使用水平低,劳动成本高,生产效率低,严重制约全县果业基地现代化;防灾减灾能力差,春季霜冻、夏季冰雹、春夏抗旱防涝、病虫害物理防治等方面装备几乎为零,无法有效抵御自然灾害。(二)基地发展缓慢,商品果产出低。随着老果园的淘汰、衰弱、品种落后,导致优果率低;新建果园修剪不规范、后续管理不到位,个别果园出现撂荒现象,归根结底是村集体、合作社机制不完善、责任不明确;盛产果园管护不精细,存在资金、技术、人力短缺现象,致使我县苹果产业整体发展缓慢。四、整改措施(一)、积极响应清涧县山地苹果发展方案,结合我县乡村振兴政策,完善果园水、电、路、防爆网建设等基础设施。(二)、加强职业农民的培训工作,改变农民思想观念,提高农民思想认识,加强农民技术技能,提高农民经济效益。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一)完善果园基础设施建设。在规模达到100亩以上的初挂果园,果树保存率达到85%以上,合作社及村集体运行机制比较完善的,管护责任明确、村情比较好的,逐步修建果园生产道路、安装水肥一体化滴灌、打建防雹网及果园机械的配发(开沟施肥机、割草机、旋耕机、驱鸟机、打药机、太阳能杀虫灯、果园运输轨道等机械),推动清涧果业向机械操作迈进。(二)大力引进、推广新品种。近年来在陕北区域内引进西农大培育的瑞雪、瑞阳、瑞香红,经过几年的试验和示范推广,发现这几个品种果品色泽艳丽、果型端正,口感甜、耐贮运,完全适合在陕北区域发展,积极宣传引导果农引进栽植。同时,随着果农老龄化不断加深、劳动力严重短缺,建议进一步推广苹果免套袋技术,减少套袋及下袋程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三)积极开展技术培训。积极参加每年省、市举办的各种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在苹果的每个生产季节深入果园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学习;每年组织全县果农,开展春季、夏季等现场技术培训会,提高果农的管理水平,为清涧今后的果业发展做好技术保障工作。(四)推进标准示范园打造。每年在全县推广1-2个示范园建设,通过春季精细化修剪、疏花、疏果、夏季拉枝、套袋、贴字、铺设反光膜,按照不同季节的打药、施肥,达到了创建示范园的标准,辐射带动周边发展5000亩,推动清涧果农向高质量发展。(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是推行基地建设直补政策。对新建果园不少于20亩,且成活率在90%以上的标准化果园,每亩补贴1000元;二是高标准苹果示范园创建直补政策。园地连片面积不少于100亩,三年生以上树龄,植株保存率达到90%以上,每亩补贴500元;三是老果园改造工程。推广高接换头技术,改良品种、提升品质,增加收益,每亩补贴300元;四是幼果园套种补贴政策。在新建果园中套种(低杆作物、瓜类、薯类、油菜花等),给予每年每亩补贴200元,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果园管理水平;五是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对进入盛果期果园积极引导果农参加农业保险,财政给予补贴总保费的80%,增强果农抵抗自然灾害风险能力;防雹效果最好的是防雹网,但防雹网投资成本较高(2500-3000元/亩左右),果农负担不起,目前全县果园覆盖面积不足500亩,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脆弱,建议以财政资金投入为主、主体自筹为辅的多元投融资机制;六是提高果园机械化作业水平。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建议政府在100亩以上的果园配发生产机械(开沟机、施肥机、旋耕机等机械),推动果园管理向机械化迈进;(六)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重点培育陕果集团清涧公司,扶持集团建设大型的果品批发交易市场,搭建产业技术服务平台,切实增强集团经营能力;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到2025年,创建省级高质高效苹果示范基地5个、市级10个,培育果业专业合作社50个,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100个;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脱贫户”模式,建立新型经营主体与脱贫户在生产和整理中建立劳务帮扶、土地入股分红、收取土地流转费等利益联结机制,真正把脱贫户嵌入“产、供、销”链条,确保脱贫户全面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七)落实贮藏加工及产后整理。在盛产果园不同的区域完善冷库的建设;鼓励果农自行修建土窖式的贮藏库;打造果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政府扶持创办果品深加工产业,以生产苹果脆片、果汁、果脯、果醋、果酒等系列产品,解决了残次果的销售,增加了果农的收入。(八)强化品牌营销宣传。积极举办不同形式、丰富多彩、黄土风情浓郁的果业文化活动,开展苹果书画、短视频等创作活动,讲好山地苹果故事,丰富果业文化表现形式和内涵;加快推进苹果产业与清涧红色旅游、黄土文化、自然风光等融合发展,分别在路遥小镇、高杰村镇高家洼塬北国风光景区、太极湾景区、笔架山生态公园等旅游景点大力发展果园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农耕体验融合的新业态,拓展现代果业发展空间和农民增收渠道;积极参加国内举办的各种苹果推介会、省市的博览会及品评会,在国内一、二线城市开设清涧县山地苹果专卖店,有效提高了清涧山地苹果的知名度。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