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中共渭南市委马列主义讲师团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全市干部理论学习提供服务。干部理论培训、岗位培训;理论宣讲。 | |
住所 | 渭南市朝阳大街市委大院1号楼 | |
法定代表人 | 李丰 | |
开办资金 | 12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中共渭南市委宣传部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2万元 | 13.5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度,我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现将一年来的履职情况公示如下:具体业务开展情况:(一)强化服务指导,推动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范化建设。一是服务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等内容开展集体学习12次,研讨交流62人次,各中心组成员分别撰写心得体会、调研报告2篇以上。二是开展旁听指导工作。制定《2022年全市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指导意见》,印发《全市各县(市、区)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情况的通报》3期、学习提示9期,指导全市各级中心组围绕全年和阶段重点学习内容开展学习研讨。对4个县(市、区)、4个市直部门、基层8个乡镇、部门进行抽查旁听;督察指导市直机关工委完成全年14个市直部门旁听指导考核任务。(二)围绕主题主线,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落地生根。一是高质量开展各类主题宣讲。制定《持续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常态化宣讲工作方案》,组织实施全国两会精神、市六次党代会精神、《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等宣讲5640场次,受众56.8万余人。二是精心组织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以“理润东秦”宣讲品牌为引领,构建“1+4+N”宣讲模式,组建市委宣讲团,打造“理润东秦”思政理论工作者宣讲团、媒体工作者宣讲团、先进典型和基层代表宣讲团、文化文艺名家宣讲团4支队伍。突出文化文艺名家宣讲特色,通过秦腔、迷胡、老腔、书法、绘画、剪纸等形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开展宣讲。全市累计开展宣讲2500余场次,覆盖干部群众20余万人。三是创新方式方法开展宣讲。依托“渭南·微讲习”线上宣讲品牌,联合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录制“党的二十大精神百问”线上宣讲短视频104集。持续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带动作用,组建全市理论宣讲人才库。运用“菜单式”宣讲、大喇叭宣讲等形式,不断扩大宣讲覆盖面。(三)统筹线上线下,不断提升“学习强国”渭南学习平台影响力。一是强化通报结果运用。每月通报全市各级各部门供稿情况和活跃学员参与度,不断提升学习强国平台工作水平,全年累计审核稿件16000余篇,发稿10400余篇,省平台采用3100余篇,总平台采用370余篇,中省平台发稿均位列全省地市级平台第二名;总订阅数1045万,总浏览量6.7亿人次,在全国176个上线地市平台中分别排第134名、第28名。二是持续巩固学习阵地。推出“喜迎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大时光”等专题专栏,全面准确解读阐释大会精神。开展“高质量发展书记谈”,各县(市、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畅谈工作思路。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家谈”主题征文活动,征集稿件110余篇。立足地域特色,推出“跟着典故游渭南”“清廉渭南”“黄河湿地生态瞭望”等专题,不断提升平台影响力。三是不断提高编采能力。策划《渭南宣传微信公众号·理论篇》《创建文明城市共建美好家园》《“疫”不容辞》等抗疫创文理论宣传短片。定期举行市级部门和县级供稿员的供稿工作培训会,完成20余家市直部门管理员通讯员调整工作,不断强化队伍建设。(四)拓宽活动载体,持续开展“渭南•书享荟”读书分享活动。一是持续推进群众读书分享活动。组织分享人走进信达城市书房、人民街道新民社区、阎村镇双创家园社区等地开展线下分享。克服疫情影响,积极利用腾讯会议系统开展线上读书分享活动。二是扎实开展主题读书分享活动。在第27个世界读书日举行《人世间》专题读书分享活动,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田瑞参加并致辞。围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让群众过上好日子》系列书籍,在全市组织开展“凝心聚力喜迎党的二十大奋楫扬帆共启新篇章”专题读书分享活动,不断拓展活动广度。(五)服务中心大局,启动全市哲学社会科学组织各项工作。一是建立健全运行机制。提出《渭南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章程》,依据《章程》提出代表大会、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召开方案及会议相关资料。研究制定渭南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印发《关于征集2023年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选题的通知》,征集研究课题选题建议33个。二是积极摸排基础情况。制定印发《关于对全市各级哲学社会科学社会组织登记情况和哲学社会科学相关机构单位进行摸排的通知》,筛选市级层面具有社科工作性质社会组织18家。三是举办社科工作会议。举办全市社科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暨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座谈会,组织部分社科组织和相关单位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为推进我市哲学社会科学建设贡献力量”开展工作交流。四是实施理论文章征集刊发。审核各级各单位报送市六次党代会和市“两会”精神理论文章81篇。做好“渭南宣传”微信公众号运行工作。二、取得的社会效益(一)荣获各类表彰荣誉。培树的临渭区“小喇叭”宣讲团受到中宣部办公厅表彰,荣获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称号,这是全省唯一被表彰的先进集体。“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讲微视频《祖国我在渭南向您祝福》获得省委宣传部表扬通报。全市5家供稿单位、5名管理员(通讯员)、10名学员获得省委讲师团、陕西“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工作表扬通报。省委讲师团、陕西学习平台评选出百篇系列征文作品,我市32篇作品受到通报表扬。(二)创新学习方法途径。一是深入现场沉浸学。采取实地调研+集体学习研讨的形式,实地调研全市粮食生产等情况,围绕国家粮食安全开展集体学习研讨。二是专题辅导精准学。邀请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一级编剧夏蒙作《以史为鉴继往开来——高举理想信念旗帜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专题辅导报告,不断促进中心组学习走深走实。(三)举办理论宣讲比赛。举办喜迎党的二十大“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讲好渭南黄河故事”宣讲比赛,从全市各级40家单位44名参赛人员选拔22名选手进入决赛,产生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8名。对44名优秀个人和18家优秀组织单位进行通报表扬,不断推动基层理论宣讲出新出彩。(四)开展线下推广活动。“学习强国”渭南学习平台先后走进临渭区农村合作信用联社、南塘小学等地开展“学习强国与你在一起”线下推广活动。联合“学习强国”陕西学习平台以“云端科普+线下互动”的形式开展“我们的航天梦”科普进校园主题活动,进一步提升平台影响力。三、存在问题1.存在问题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内容庞杂,研讨交流主题不突出;推广“理润东秦”宣讲品牌力度不够大;“学习强国”渭南平台订阅率还需进一步提高;“渭南·书享荟”激发工作活力方面还需改进;全市哲学社会科学制度建设还需加强。2.解决措施一是认真服务好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等重要内容,做到时新时学。二是围绕中央、省委和市委重大会议精神,持续发挥“理润东秦”品牌作用,在线上宣讲、队伍建设、阵地建设三方面下功夫,打造常态化宣讲队伍,深入基层开展宣讲,不断增强宣讲成效。三是持续推动“学习强国”渭南学习平台进学校、进社区、进景区等线下推广活动,提高平台知晓率和订阅率以及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订阅积极性。四是在全市广泛开展读书分享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五是持续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学会、协会、研究会的规范化管理和服务水平。四、下一步工作计划2023年将从以下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是继续加强领导干部理论武装,提高市委中心组学习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进一步加大对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的旁听指导。二是持续深化“理润东秦”宣讲品牌,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开展各类主题宣讲活动,夯实宣讲人才队伍建设基础。三是加强“学习强国”县级融媒号建设,开展各类专题策划,持续实施线下推广活动。四是深入开展“渭南·书享荟”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读书分享活动,切实提高全民读书学习热情。五是加强社科组织制度建设,开展社科研究课题立项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