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渭南市农村合作经济工作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全市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农村土地承包、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财务管理、审计、农民负担监管、农村社会化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 |
住所 | 渭南市西三路南段 | |
法定代表人 | 刘鸿剑 | |
开办资金 | 140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渭南市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0.3万元 | 16.4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度,我单位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农业农村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现将一年来的履职情况公示如下:一、开展主要工作情况。(一)抓好宣传引导,树立标杆典型。一是做好宣传工作。6月15日组织县市区参与以“守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市级印制宣传页10000张,单行本5000余册。通过散发传单、张贴宣传页、悬挂横幅以及LED电子显示屏滚动字幕等形式集中宣传,营造出深厚的舆论氛围。积极做好《陕西省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办法》的宣传工作,开展《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专题宣传活动,进一步提升农民合作社防范非法集资的能力,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远离、自觉抵制非法集资。二是编撰典型案例。5月份汇编形成了集新型集体经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等于一体的农村经济工作典型案例选编《当好新时代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一书。完成省上稳粮保供改革案例《积极发挥社会化服务功能确保粮食稳产增产保供》及市委办关于“农业生产托管”约稿3篇。三是做好典型推荐。先后向各级新闻媒体推荐全市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典型案例,并在《中国农民合作社》《陕西日报》《陕西农村报》等进行了专题报道。收集筛选优秀家庭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5篇,农民合作社典型案例7篇上报省农业农村厅。四是强化“政媒”合作。5月20日《陕西农村报》以《扎实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对我站业务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报道。(二)强化业务指导,提高工作实效。一是制定完善制度。5月份全程参与出台了《关于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提出了我市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十大模式”。修改完善《渭南市农民合作社市级示范社评定及监测办法》《建立“空壳社”治理长效机制促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的通知》《渭南市市级示范家庭农场管理办法》。起草并印发了《关于完善家庭农场名录系统填报的紧急提醒函》。二是开展各级示范社、家庭农场申报和监测。2022年国家示范社共申报10家,省级示范社共申报34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申报37家。推广使用家庭农场“随手记”记账软件,目前注册家庭农场累计357家,记账家庭农场累计56家。(三)组织开好会议,部署推进工作。一是召开农经工作座谈会。6月8日召开了全市农经工作座谈会。二是召开业务培训会。先后召开了全国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系统试点座谈会、视频会、培训会各1次,培训人员120余人。三是参加省部级培训。组织各县市区在线收看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系统试点、农民合作社信息平台培训会、农民合作社理事长培训班、“耕耘者振兴计划”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骨干辅导员及培训机构人员专题培训班等15次,参加培训人员3000余人。(四)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研活动。一是开展农经重点工作调研。3月1日至3日,对全市农经重点工作开展调研,全面掌握工作进度和存在困难,完成调研报告3篇。二是“政媒”联合成效凸显。与《陕西农村报》开展联合调研,先后对临渭区、华州区和华阴市农民合作社进行了专版报道;9月27日至9月30日联合《科技日报》《陕西日报》《陕西农村报》开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十大模式”调研采风活动,初步在全市挖掘树立了41个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典型,助力乡村振兴。二、社会效益情况。1、产改后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截止2021年底,全市村组两级共有资源性资产1221.71万亩,经营性资产58.9亿元,非经营性资产139.76亿元。目前全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总成员数是422.8万人,成员身份跨区域重复人数10860人,重复率已减少到0.25%以下,对虚拟身份证问题处理完成85%,错误身份证已基本修改完成。截止目前,全市1991个集体经济组织完成了账套建设,完成率99.4%,1990个集体经济组织完成余额初始化,完成率99.35%,录入会计凭证12864份,共建立资产卡片35423张。据调查,全市共签订集体经济合同总数62848份,涉及合同金额80065.79万元。2、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较好。据最新调度,全市1962个村,集体经济收益空壳村全部实现清零,收益0-5万元616个,占比31.4%,5-10万775个,占比39.5%,10-50万466个,占比23.75%,50万以上村105个,占比5.35%。开展选举工作共涉及全市各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1970个,其中,镇(办)股份经济联合总社8个,村(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1962个。截至目前,8个镇(办)股份经济联合总社已全面完成换届选举工作,完成率100%;1958个村(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完成换届选举工作,完成率99.8%,实现党组织书记“一肩挑”的村(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1934个,占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总数的98.57%。3、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规范。截至目前,全市累计纠错、修改土地确权证书7974份;确权成果转化中推进土地流转面积80.73万亩;确权成果转化中抵押贷款2700.5万元。对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发放到户等情况进行排查中发现涉及未颁证的村33个,农户4411户(其中暂缓确权17个村1985户),目前已对13个村2226户发放确权证书。指导蒲城县椿林镇先行开展的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延包试点,目前全镇16个行政村,114个村民小组,9128户农户信息核查第一、二轮公示工作已基本完成,占比98.9%。5月份对试点进展情况进行调度,形成了《全市延包试点前期工作进展情况汇报》。接待群众咨询土地流转政策等来电来访36次,处理各类土地纠纷18件,全年未发生群体上访事件。4、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截至目前,全市现有农民合作社6544个,其中,国家级示范46个,省级示范社143个(省级百强社58个),市级示范社160个。全市录入家庭农场名录系统的农业规模经营户共27509家,其中经农业农村部门认定的家庭农场2710家;县级及以上农业农村部门评定的示范家庭农场657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89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18家,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共507家。全市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3974个,服务对象43.94万户,实现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210.83万亩。三、存在问题和整改措施。存在问题:1.农经体系偏弱偏软、县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规范化建设运营、脱贫攻坚形成资产移交、农民合作社信息宣传平台录入、农村集体经济成员跨区域重复问题处理、土地二轮延包等问题,工作力度不大,进度缓慢。2.各级财政对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力度不够,群众对创办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积极性降低,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增速减缓,发展水平不高。3.部分县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职能划分不清。项目由农业农村局负责,业务归口农经站管理,导致工作反复推诿,开展难度较大。4.土地仲裁工作经费缺乏。目前各县市区仲裁委员会自成立以来,仅个别县市区县级财政拨付几万元工作经费外,其他的分文未有,导致工作难以开展。整改措施:1、落实中省市有关农经体系建设各项政策规定,建议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根据农经事业单位主要承担职能职责的实际和有关法律法规文件授权,加强与人事、编制部门沟通协调,把加强农经体系建设与开拓创新农经工作紧密结合,在加快发展农经事业中壮大农经体系。2、加大政府对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扶持政策的宣传力度,使广大经营者熟悉并了解各项扶持政策带来的发展机遇,增强带动普通农户发展现代农业的信心和决心。3、与局相关科室沟通,由局相关科室催促各县市区准确区分社会化服务工作职能职责,理顺工作关系,确保工作顺利开展。4、与各县市区联系,要加强土地仲裁工作的宣传力度,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以赢得党委政府的支持。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坚持以一流党建工作固本提质。要始终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化市委“高举旗帜、响应号召、奋进新时代、启航新征程”主题实践活动,把党建工作视为单位全面发展的灵魂,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筑牢为民服务思想,不断强化作风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推动单位全面建设再上新台阶。2.多措并举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巩固集体经济“清零削薄”成果,进一步挖掘梳理全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着力抓好创新经验引领复制推广,点对点开展帮扶指导,积极推进各类经营主体同集体经济联建共赢,打造培树更多的典型标杆,力争“薄弱村”占比在2022年基础上再下降5个百分点,新增年经营收益50万元以上的“示范村”20个以上。3.全面应用推广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系统。积极总结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系统试点经验,在各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推广运用全国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系统,整合各方力量,强弱项补短板,加大对财务管理及会计人员业务培训力度,着力提升全市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水平。4.有效提升农村土地管理服务能力。严格落实中省要求,以推进蒲城农村土地“二轮”延包试点为着力点,形成土地“延包”个性问题“政策包”,强化政策法规宣传培训,加大农村土地承包仲裁调解体系建设力度,对二轮承包到期试点工作和全市承包地仲裁体系建设情况进行深入调研,推动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持续稳定。5.积极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与市场监管部门的工作协调,准确掌握全市农民合作社注册登记和实际运行情况,做好省市示范农民合作社和示范家庭农场的申报工作,强化各级辅导员队伍建设,坚持对合作社理事长、家庭农场主及财务人员进行分层多轮次培训,持续加大“空壳社”清理力度,进一步做好家庭农场名录管理系统录入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和试点组织相关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2022年12月被陕西省农村合作经济工作站评为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绩效考评市级综合优秀单位。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