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富县> 富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

富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2-21 10:54
单位名称 富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畜牧业发展提供管理保障;畜牧技术推广、草场建设畜牧业资源保护畜牧业执法监督畜牧业质量监督畜牧业标准化管理畜牧业项目管理畜牧业许可管理畜牧兽医器械新产品登记畜牧兽医器械产品进出口登记畜禽品种登记畜禽疾病预防畜禽疫情测报等工作。
住所 富县环城路45号
法定代表人 王永宏
开办资金 76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富县农业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13万元 282万元
网上名称 富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3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度,我单位在县委县政府及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业务开展情况(一)重点项目完成情况富县泰宝牧业种猪繁育基地建设项目于去年3月在交道立石村开工,截止目前,该项目共投资6500万元,已完成项目的土建工程,两个300立方米的蓄水池建设,5000立方米的沼气发酵罐一座,30000立方米的沼肥蓄存池一座,沼肥配送点一处,50立方米的天燃气站一座,打水井2眼,建成办公楼和职工宿舍楼两栋800平方米,硬化道路2.4万平方米,完善了消毒和无害化处理等设备设施,基地场房设备安装调试也已完成,现已引种正式投产。畜牧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畜牧生产指标达标。截至目前,全县生猪存栏3.9万头,出栏猪4.4万头,生猪饲养量8.3万头,完成市上下达任务8.1万头的102%;黄牛存栏1.37万头,出栏牛0.39万头,黄牛饲养量1.76万头,完成市上下达任务1.7万头的103%;羊子存栏6.8万只,出栏羊3.35万只,羊子饲养量10.15万只,完成市上下达任务9.1万只的115%;家禽存栏24.38万只,出栏家禽23.37万只,家禽饲养量47.75万只,完成市上下达任务43.5万只的109%;肉类5243吨,完成市上下达任务5242吨的100%;禽蛋产量2536吨,完成市上下达任务2508吨的101%;奶产量17.3吨,完成市上下达任务254吨的6.8%;人工种草1.2万亩,完成市上下达任务1万亩的120%。畜牧业生产指标全面完成。畜禽规模养殖场建设情况。截至目前,已建成10个规模养殖场,其中良种繁育基地2个。存栏100头以上的舍饲养牛场2个陕西威远成丰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鑫鸿牧业,存栏50头以上的牛场3个直罗镇芦苇牛场、下杜宜村集体养殖场、富牛家庭农场。存栏100只以上的养羊场3个富县乡间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子飞家庭养殖场、父山湖羊养殖基地,存栏10000只以上的养鸡场1个(贾凡家庭养殖场);富县千头肉驴养殖基地1个(富县秦直道农牧生态有限公司);黑毛猪繁育基地1个(陕西聚永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市上下达任务的100%。3、动物防疫工作完成情况。一是春、秋季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任务全面完成。据统计:今年共调回各类疫苗91.42万头份(mL、羽份)。存栏情况:生猪18043头,牛3630头,羊子49595只,马属动物856匹,禽53986只;免疫情况:口蹄疫免疫猪16705头,牛3323头,羊43815只,禽流感免疫禽53901只;小反刍免疫羊37335只;猪瘟免疫16747头,新城疫免疫53885羽。群体免疫密度均达90%以上,应免密度达100%,猪、牛、羊挂标率达100%。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和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情均没有发生。二是宣传落实强制免疫疫苗“先打后补”工作。根据普查结果显示,全县符合“先打后补”规模要求的养殖场共有23个。三是加强布病防治工作联合卫健部门对重点区域进行畜间布病全面血检共采血2405份,阳性121份。四是开展重大动物疫病抗体检测春季共监测免疫抗体样品2880份(其中县级监测2880份,送市级检测400份),各项疫病免疫抗体水平均超过农业部规定的(70%)合格标准。4、畜产品质量监管。一是加强了产地检疫工作。我们在各乡镇(社区)畜牧兽医站设立了动物产地检疫申报点,明确了工作人员、工作职责,公示了申报程序、申报电话,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官方兽医按照检疫监督程序对本辖区出栏的畜禽实施检疫,检疫率达到了95%以上,全年共检疫各类畜禽49475头(只)。二是扎实做好屠宰检疫工作。实行了检疫员驻场检疫制度,落实专人对屠宰工作进行监管,严格实行报检制、强调企业主体责任制、执行待宰生猪24小时静养制、瘦肉精抽检制,严格按照生猪屠宰检疫操作规程进行检疫,确保上市动物产品检疫率和持证率均达到100%,今年共屠宰生猪2852头。三是认真开展投入品监管。按照动物卫生监督百日专项整治要求,联合执法人员对生产环节和经营环节进行了拉网式检查,出动人员36人次,检查兽药饲料门市5家、养殖场80家,签订质量承诺书33份,发放兽药使用明报白书160份,出具监督意见书17份,开展“瘦肉精”抽检采样150份,全部为阴性。不断规范兽药及饲料经营户经营行为和规模养殖场兽药饲料使用管理。通过监督检查使兽药及饲料经营户进出货台账规范,养殖户各类管理制度健全,养殖档案完善规范,无使用违禁兽药、添加剂的行为,从源头上确保了畜产品质量安全。四是加强动物产品运输。我中心抽调4人,联合富县交警大队张家湾中队8名干警,坚持24小时值班制,共查验、消毒、签章从甘肃省庆阳市运入县境内的猪胴体5车,共计2.3吨。5、乡村振兴及产业培训。结合县上乡村振兴工作,加强了畜禽产业技术培训。我中心抽调12人包抓98户,带动对全县畜禽养殖贫困户进行了全覆盖包抓培训,定期入户进村开展现场培训,开展培训310场次,培训人次1100人,发放书籍宣传资料3000余份,同时通过专业合作社(公司)、养殖场+基地+贫困户的方式带动贫困户发展畜牧业,共带动贫困户95户,其中散养猪80户、散养鸡15户。二、取得的社会效益。1、全面完成了各项畜牧业生产指标,确保了我县畜牧业生产健康、快速发展。2、重点项目的建设投产及规模养殖场的建设,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大大的提高了农民对畜禽养殖的积极性。3、扎实的防疫、检疫工作,为我县肉类食品安全打下了坚实基础,为养殖户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蛋,喝上放心奶”。三、存在问题1、畜牧业生产规模小、设施差、生产方式落后。受传统习俗和小农意识及投入资金不足等因素制约,虽然全县规模养殖户有所发展,但规模养畜户占全县养畜户的比例小,大部分农户仍然以散养为主,饲养量较小,没有形成规模,更谈不上集约化、标准化、规范化、产业化发展。全县除少部分养殖户采用标准化生产模式外,绝大多数养畜户缺乏科学发展的管理意识,既无规范的饲养场地,又无科学的饲养管理程序,消毒、粪污处理等配套设施简陋,饲养管理粗放,经济效益不高。2、良种化程度低,生产性能差。特别表现在牛羊养殖上,我县牛羊品种改良经过多年努力,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缺乏连续性,改良不到位,大多属近亲低代杂交后代,品种逐年退化,生长速度慢,饲养周期长,肉质差,良种效应很难发挥。3、资金投入不足,养畜户资金普遍短缺。一是畜牧业投入较大,由于养畜户投入能力不足,很多养畜户在圈舍建设、配套设施、良种引进、规模扩张等方面困难重重。特别是近年来各级在规模养殖上扶持政策较少,但相当一部分群众自身实力有限,又筹集不到资金,无流动资金,无法组织再生产,还有部分养殖户前期没有计划,盲目跟风,摊子捕的过大,资金矛盾突出,更无力组织生产。二是工作经费不足。动物防疫、畜产品安全监管、检疫检验等设施设备短缺条件差,技术手段落后,品种改良、良种引进、技术培训、养殖场规划设计等经费不足,服务产业能力跟不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业发展。四、下年度的打算。1、壮大规模养殖。扶持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支持家庭养殖户圈舍改造,建立健全管理体系,提升畜禽养殖标准化、规模化水平。年内建成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0个,家庭农场标准化养殖建设20个。2、优化服务体系。在川道乡镇建成设施设备齐全、人员配备到位的畜禽品种改良站,全面普及人工授精和杂交改良技术,提高畜牧业综合服务能力。2023年在张家湾镇建成省际间动物检疫指定通道,实现“防疫+检疫+畜牧兽医服务”三站合一,同时逐步完善其他乡镇的畜牧兽医服务站,提升服务功能。3、注重绿色发展。引导农户由小规模粗放式饲养向标准化绿色养殖转变,整县推进畜禽粪物资源化利用,督促指导养殖场户配套建设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的粪污处理设施设备,通过生产有机肥、沼气工程、“固体堆肥+污水肥料化利用”、粪污全量收集还田等多种形式,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到“十四五”末,全县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4、做好人才培育。完善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在乡镇经济综合服务站增加1-2个畜牧编制,专职负责畜牧兽医方面工作,确保乡镇畜牧工作正常推进。将畜牧专业人才纳入全县人才招录计划,逐步解决畜牧系统专业人才短缺问题,同时按照“专技结合、就地转化”原则,招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本县青年农技员20名,聘请乡土专家20名,全面提升畜牧业服务水平。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