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承担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资源遗传与保护、经济动物资源开发利用、野生动物资源及生态环境监测、评估等科研任务;承担野生动物疾病传播与防治研究任务;对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 |
住所 | 西安市兴庆路85号 | |
法定代表人 | 常罡 | |
开办资金 | 6289.8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陕西省科学院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359.44万元 | 5560.5万元 | |
网上名称 |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 | 从业人数 9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我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陕西省动物研究所领导班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落实陕西省科学院各项部署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带领全所职工振奋精神,狠抓落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研究所创新工作成效亮点纷呈,学术研究传播影响力继续扩大,为我省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现将年度工作总结如下:一、从严治党,狠抓实干,切实加强党建工作(一)紧抓理论学习,加强思想建设共召开10次中心组学习会,1次全所大会。认真开展党的二十大学习以及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及省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同时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纲要》等20余个重要文件法规。制定学习方案1套,邀请专家开展讲座;通过中心组学习等形式,做到“关键少数”反复学习领悟,覆盖全所干群和离退休同志。(二)全面从严治党、落实“两个责任”落实党委主体责任,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并成立作风建设专班,收集问题、提出整改。召开“严守纪律规矩,加强作风建设”组织生活会。制定制度1项,修订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1项,制定中层任前廉政谈话制度1项。发挥纪委监督责任,制定监督制度2项,节前警示教育8次。(三)发挥党管宣传作用,促进党建科研融合建立党建活动室,制作“增科技、兴生态”党建宣传片,弘扬科学家精神。参与陕西卫视《对话书记》栏目,全面宣传科技成果人才。建立2个主题教育基地,发挥科研基地党建桥头堡与科技标杆作用。同时与多单位开展党务联建,寻求科技合作。(四)扎实做好人才及支部和群团工作对“秦岭百人计划”、“陕西好青年”、职称晋升加强人才引进把关引导。指导完成支部、工会、团委换届,建立临时党支部工作制度1项。工会首次成立经审委和女职委,团委委员扩增至5名。(五)保发展,抓落实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工作制度1项。紧抓“十四五规划”落地靠实,抓好疫情常态和关键时刻防控工作。二、真抓实干,突出重点,稳步推进各项工作(一)加强制度建设,制定任期目标,保驾护航研究所发展为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符合研究所实际工作需求,确保制度严谨规范,易于落实,结合《陕西省科学院党组关于印发动物研究所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的通知》(陕科院党发〔2022〕15号)文件精神,领导班子认真谋划,新立及修订制度共计16项,包含党建、纪检、基建、人事、财务、科研管理等各个领域;完成了8项整改问题中的5项,其余3项历史遗留问题,正与相关政府部门积极沟通。通过管理制度的完善化促进研究所各项工作规范化、高效化。明确班子任期目标。为贯彻落实《陕西省科学院研究所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任期目标管理办法》(陕科院党发〔2022〕9号)文件精神,领导班子认真总结换届反馈问题,精心组织谋划,着眼科技创新和科学发展的规律,结合陕西省科学院“一所一品”发展战略和研究所“十四五”发展规划,系统提出单位发展目标和任务,为促进和实现研究所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二)积极推进落实“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科研能力与水平显著提升1.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注重青年科研人员培养。新增省级人才4人,其中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1人,陕西省“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中科院“西部之光”青年人才1人;通过“秦岭百人”计划,引进青年拔尖人才1人;完成“国家科技特派员自然人”等专家入库工作5项。加强年轻干部队伍建设。完成了研究中心重组,新组建的9个研究中心中5位中心主任均为45岁以下青年科研骨干;在省院党组办和组织人事处的指导下,根据所里工作需要,采取内部推选的方式开展中层人员选拔和聘用工作,全年完成新聘岗位共13人次。2.基础研究和平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基础研究水平不断提升。2022年全所累计到账科研经费1345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青年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9项,国家级项目数量创研究所历史新高。发表研究论文20篇,其中SCI论文16篇;授权专利成果6项,软件著作权1项;发表专著2部,提交政府咨询报告2项。科研平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2022年,以陕西省动物研究所为依托单位的“陕西省秦岭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获批,标志着我所的科研平台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将为秦岭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入选中国科协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此基地为陕西省科学院首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标志着我所在科学普及和科学传播方面的工作取得了重要成绩;佛坪珍稀濒危野生动物野外研究基地获批省级野外观测站;与镇巴县合作共建了“秦巴山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与有害动物防控研究基地”,科技助力地方中草药种植乡村振兴战略。3.科普宣传和学术交流形式多样,研究所影响力不断增强加强科普宣传。2022年研究所成立30余人的专家科普团,参与了第三十届“科技之春”、第十八届公众科学日、陕西省科技活动周和全国科普日活动。通过科普进校园标本展、科普讲座、综合校外教学实践等形式普及中小学生8000余人;参与各类科普比赛活动6次,共获奖16项;与媒体加强合作,积极宣传研究所科研成果,先后在中央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陕西卫视、中国科技报、陕西日报等各大媒体宣传报道研究所科研工作20余次,显著提升了研究所社会影响力。加强学术交流。承办第四次“全球变化下动物与植物互作关系专题研讨会”,增长了青年科研人员的见识,加深了科研人员与国内外专家的相互了解;全年组织开展学术交流与培训17次,座谈会议5次。重点交流当前的学术贡献、重要创新成果、学术难点和发展瓶颈,开拓了学术视野,促进学术创新。4.一所一品助力乡村振兴起草成果转化制度。针对“一所一品”项目政策与制度欠缺的瓶颈,在陕西省“三项改革”政策的指导下,研究所聘请专业律师团队,结合研究所实际起草制定科技成果转化制度,着重解决“一所一品”和成果转化中的配套政策问题,鼓励“尝鲜”,让创业者无后顾之忧,推动林麝、野生动物司法鉴定等一批技术成果转化。落实定点帮扶。继续在脱贫攻坚的基础上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的安排,坚定不移地推进科技带动振兴。王璐、封托、韩宁等科研骨干赴陕西省科学院定点帮扶点安康市紫阳县沔浴河村助力当地农户提高农田产量,促进农村产业兴旺。(三)加强基建工程管理,创建美丽园区环境办公环境进一步美化。修缮单位门头门厅以及屋顶防水,消除安全隐患,提升单位形象;完成职工餐厅前期建设,软硬件均达到待开业标准;完成会议室音视频系统改造,提升会议质量。野外基地安全进一步提升。完成凤县和佛坪两个基地的维修改造项目,全力保证两个基地科研工作正常运转,改善专家学者的办公住宿条件;完成《陕西省秦巴山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与有害动物防控研究基地项目》的委托代理、招标及合同审查等相关工作。(四)加强日常管理和疫情防控,节约单位日常开支节约单位日常开支。申报完成科研项目经费增值税降税工作。预计年节约科研经费近30万元,提升了经费使用效率;实现办公区工业用水与家属区生活用水管道剥离,年减少单位用水成本约2万元。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筑牢安全稳定防线,积极配合社区防疫人员完成园区的核酸检测工作;并及时对公共区域进行消杀;坚持每周按时上报全所职工省外行程统计情况。全所上下一心,坚决打赢常态化疫情防控这场攻坚战持久战。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丙级资质,有效期至2023年5月31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