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长武县> 长武县人民医院

长武县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 2023-02-20 16:15
单位名称 长武县人民医院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与预防保健服务。医疗与护理、医学教学、保健与健康教育。
住所 长武县昭仁大街中段
法定代表人 魏宝民
开办资金 31893万元
经济来源 差额拨款
举办单位 长武县卫生健康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8377万元 32256万元
网上名称 长武县人民医院.公益 从业人数  61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我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度,我单位严格遵守《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业务活动开展情况(一)、党建引航,助推动高质量发展新跨越一是以党的政治建设为引领,把牢党建方向。始终把政治学习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增强党员干部政治站位,提高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全年开办专题党课4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5次,为民办实事50余次,撰写研讨材料及心得体会500余篇。为党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以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凝聚发展合力。坚持以文化强基赋能为总目标,激励党员干部凝心聚力、勇立潮头,增强了用心用情用力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全院上下形成了强大的合力,有力促进了医院高质量发展。三是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落脚点,根植为民情怀。扎实开展形式多样的为民服务新举措,受益人群3000余人次。继续开展“三代办”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在急救、就医、健康保健等领域存在的实际困难,累计受益586人次,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二)、平战结合,新冠病毒感染防控不减压一是周密安排部署,强化决策“第一载体”。防控工作专题专议、组织机构动态调整、防控人员弹性充实,科室联动周密,人员责任分工明确,形成了强大工作合力。二是慎终如始坚守,强化防治“第一意识”。开展疫情防控培训21次,参训4500余人次,确保医务人员熟练掌握疫情处置方法;规范设置并先后启用综合内科病区、亚定点医院、妇幼院区等救治专区,进一步提高应对能力。三是全员逆疫出征,凸显长医“第一担当”。全院628名医务工作者自愿请战,同心协力抗击疫情。8155人次参与81次核酸采样,累计采样155万余人次;89人次逆行新疆、海南,完成28万余人次核酸采样、15152名密接隔离管理、83人次心理疏导,218人次血液透析治疗、15.36万人次核酸检测等支援任务;PCR实验室检测核酸样本3528175人次;收治阳性患者1635人。(三)、协同发展,医疗业务发展稳中有进一是抓学科建设,创新培育到位。“介入中心”经导管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填补空白;全盆底重建术等14项新技术、新业务突破诊疗瓶颈。二是抓依法执业,医疗安全到位。严格医疗准入,实施分级授权,最大程度保障医疗安全。三是抓收费管理,合理收费到位。严格执行医疗服务价格收费标准,及时备案收费项目,定期开展收费核查,减轻群众不合理的就医经济负担。四是抓医患沟通,知情同意到位。强化医患沟通,尊重患者的知情权与同意权,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相互尊重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五是抓风险评估,隐患防范到位。加强危急重症病人风险评估管理,明确警示标识,对发现的问题、漏洞和缺陷,彻底整改,把不安全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全面营造安全履职的氛围。六是抓业务培训,内请外派到位。组织大型35次,参训1000余人次,增强知识储备;外派100余人次赴省市医院学习受训,强化业务能力。七是抓医疗质量,诊疗能力到位。充分运用互联网+,与陕中附院、江苏省肿瘤医院远程会诊71人次;坚持抗菌药物分级使用,落实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确保各项指标控制在国家要求的范围内;加强临床输血病历督导检查,保障输血安全;加强抢救药品、设备管理,保障诊疗活动高效开展。八是抓护理质量,优质服务到位。强化管理,将日常督查与月检查相结合督查工作落实情况;全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深入优质护理内涵建设,不断优化服务流程;落实临床护理人员导医台轮岗制度,努力为患者提供无缝隙、连续性、安全、优质服务;积极开展护理延伸服务,与公卫科联动进社区、学校开展服务;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容,注重患者心理护理,了解患者身心所需,尽量让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加强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对不良事件汇总分析,借鉴护理不良事件典型案例,吸取经验教训,提升护理水平。护理满意度97.8%。九是抓对口帮扶,资源共享到位。充分利用好省际、省内3家对口支援医院资源,全面提升诊疗水平;落实对口支援责任,下派6名医疗骨干赴6家卫生院提供医疗帮扶,加强基层医院的力量。(四)、盯紧院感,医院感染控制到位一是强化综合监测,查找薄弱环节。监测住院病例19070例,同期新发感染人数40例;注重多重耐药菌监测,医护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消毒隔离意识增强;加强重点部位感染监测;强化环境卫生学监测,对手术室等使用中的消毒剂、医务人员手卫生等环境卫生学采样。二是加强院感培训,提升院感防控水平。对医务人员进行多层次、分批次院感培训,承办全县各医疗卫生机构院感质控中心委员培训,提升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和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掌握。三是强化环节监管,清除院感防控盲区。加大对重点科室、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的干预力度,最大可能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规范医疗废物管理及医疗废物处理流程;定期开展手卫生依从性调查,进行手卫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培训,完善手卫生设施。(五)、体系完善,医院科学管理高效一是把握着重点,重点事项制度化。依法依规实施内部治理,“三重一大”事项,经院长办公会讨论后,提交院党总支支委员会研究;对专业性强的决策事项,提交专业委员会讨论。二是找准出发点,精细管理常态化。实施精细管理,推动加快补齐内部管理短板和弱项。三是把握切入点,五大中心集约化。整合优势医疗资源,“五大中心”运行顺畅,有效提高危重症救治成功率。四是找准关键点,药事管理优化化。严格落实网上“阳光采购”及“两票制”政策,;加强药品“采、储、销”各环节管理,确保药品质量安全;加强合理用药管理,定期进行处方、医嘱点评;积极开展药品、器械不良事件的监测工作。五是明确落脚点,医疗保障有序化。持续加大“五合理”考评力度,每月对临床科室的医保政策宣传、人证核查、挂床住院、知情告知以及运行进行考核;严格执行医保患者的上转流程,规范转诊工作,落实分级诊疗,全年上转622人,上转率6.9%,下降3.05%;全面落实建档立卡人员各类倾斜政策;安全、规范完成5.13万人次,5374.14万元报销业务。(六)、顺利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获实效一是内科综合住院楼提升项目顺利开工。按时完成了项目立项、可研、初设、环评、稳评等各项前期批复手续工作,并完成了项目1标段、2标段的招投标工作,项目的如期开工建设。二是发热门诊扩建项目及污水处理站提标改造工程稳步推进。发热门诊扩建工程全面完成,污水处理站提标改造工程开工建设,项目完成总投资达到1000万元,完成工程量达到总量的77%。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全年共接诊门急诊患者24.4万人次,收治住院1.76万人次,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8.2天,床位使用率83.56%,手术3084台次,三级手术1292例,四级手术405例;健康体检2.26万人次;院前急救2366人次,抢救危重病人511人次,抢救成功率95%。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1、核心制度落实有待加强,医疗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2、学科建设有待加强,人员梯队建设有待进一步优化。3、精细化管理有待加强,各项管理指标有待进一步细化。(二)整改措施1、科学客观研判我院医疗服务能力、医院质量指标、医疗安全指标、重点专业质量控制指标、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重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指标,分析薄弱环节,重点改进。2、加强学科建设,注重人才梯队培养。加强重点学科建设,补齐薄弱学科,增强综合实力。坚持人才强院战略,多举措吸纳人才建好人才梯队。3、积极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工作,以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为指挥棒,精准高效推进精细管理。四、下一年度工作打算1、党建引领,确保医院发展的正确方向。坚持“三会一课”制度,突出实效性,提高组织生活质量。加强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工作,坚持做到学用结合,提高学习效果。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提高战斗力和凝聚力。加强行风与文化建设管理,培育新时代白衣天使。2、强化医疗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落实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注重医疗安全风险防范。加强应急管理,开展年度灾害脆弱性分析,明确医院需要应对的主要突发事件策略,对排名靠前风险进行干预。3、加强学科建设,注重人才梯队培养。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打造品牌学科。补齐薄弱学科,增强综合实力。坚持人才强院战略,建好人才梯队。5.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继续推进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不断优化就医流程。6.加强医院科学化管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管理水平。积极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工作,精准高效推进精细管理。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1、《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有效期:2012年12月13日-2027年12月13日证号:43586124861042811A1001;2、《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发证日期:2018年11月30日证号:2704100144;3、《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有效期:2020年12月29日-2023年12月29日证号:610428201701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