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三原县> 三原县城市建设征收补偿中心

三原县城市建设征收补偿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2-20 10:12
单位名称 三原县城市建设征收补偿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城市建设征收补偿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负责拟定本县房屋征收与补偿政策,组织实施县区域城市建设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
住所 三原县人民政府东五楼
法定代表人 邵春祥
开办资金 34.26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三原县人民政府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38万元 5.01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度,我中心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了以下业务活动1、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2022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中心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2022年工作部署要求,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建设西咸国际化大都市卫星新城为目标,以打造“宜居三原、人文三原”城市形象为标准,以“突出特色、科学规划、综合开发、稳步推进、因地制宜、统筹兼顾”为更新改造原则,提升我县营商环境,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我县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2、周密安排,扎实工作一是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提升园区形象,优化我县教育教学环境和教育资源分布,先后制定了《三原县城关街道办西关南道村棚改项目房屋征收与补偿安置实施方案》和《三原县宏道中小学项目区及周边房屋征收与补偿安置实施方案》,为重大项目的顺利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为保障城市更新改造工作强力有序推进,我单位提前安排,认真部署,对我县规划区内的18个项目区进行了实地摸底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做出征迁补偿预算,提出更新改造建议和项目初步规划,为打造现代智慧城市绘制美好蓝图。同时,研究制定《三原县规划区内房屋征收与补偿安置方案》,确保征收补偿工作依法依规顺利开展,为城市更新改造工作落实奠定坚实基础。三是对我县城区所辖的城关街道办、渠岸镇8个村的拆迁安置土地现状和产业发展状况进行细致认真的调查。调查的内容分为:人口、现有土地总面积、现有耕地面积、现有住宅面积、已征土地面积、村级企业占地面积、村级商用房面积、村级市场面积、村级流转建设面积和预留建设土地面积等10个方面。本次调查为下一步拆迁安置补偿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基础数据,并将增强失地农民的安全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失地农民长期的生活来源问题,可最大限度的保障失地农民的根本利益。四是联合县自然资源局、高新区、城关街道办对拟实施更新改造的西关片区和池阳大街片区开展土地现状调查摸底并进行补偿安置预算,同时与铁建公司、第三方设计公司沟通协商,讨论研究城市更新改造方案,为政府决策提供有力参考。五是协调推进安置房建设项目。先后对陕柴子校安置点一、二、三期涉及征迁的房屋进行了摸底调查和补偿安置预算,确保安置房建设项目稳步推进。目前,安置房建设项目一期已经封顶,二期已完成征迁补偿,三期已纳入征收计划。六是按照疫情防控工作要求,领导亲自挂帅并派驻专人做好包抓小区的疫情防控值守工作。七是定期下村指导乡村振兴工作,与驻村工作队、村干部深入探讨如何发展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多方招商引资,努力实现群众增产增收。八是定期到包抓企业进行走访调查,及时为企业排忧解难,确保企业安全良好运营,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3、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为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县关于疫情防控专项工作部署,切实做好包抓小区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联防联控工作,坚决克服麻痹大意、松懈恋战等侥幸心理,时刻紧绷疫情防控常态化之弦,切实加强包抓小区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坚决落实“内防反弹、外防输入”的各项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及时协调解决疫情防控工作中遇到的紧迫问题,确保疫情防控工作有力有序。一是严格按照要求精确排查包抓小区相关重点人群,落实好居家隔离人员及健康监测人员相关管控措施;二是继续加大宣传督促加强针的接种工作;三是做好对居民的宣传劝导工作;四是要求全体干部职工保持通讯24小时手机畅通,不参与聚会聚餐,出门戴口罩,不购买、不食用野生动物,做好个人防护,巩固我县疫情防控来之不易的成果。4、“双包一解”大走访工作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我中心刘主任深入包抓企业,扎实开展“双包一解”大走访活动,通过实地查看、交流等方式,就陕西三原鑫满意塑胶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工作进行调研,详细了解企业生产、运营、销售、安全生产等情况,进一步了解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更好为企业做好服务。二、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城市的改造是一项安居工程,同时也适时化解了社会矛盾,预防了冲突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成为城市转型中社会的稳定器。2、解决了群众的现实困难,规划区域内的居民大多数无力改善居住状况。在我们的社会,任何人都应享有居住的权利,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应该为全体社会成员所共享。3、城市改造利用政府补贴的形式,改变了居民的居住条件,使居民花很少的钱就能住进新建的居民小区,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作为政府主导的一项住房救助工程,改变了困难群众恶劣的居住和生活条件,显著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4、改变了城市的面貌,体现了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在城市不断发展和建设的过程中,新盖的高楼大厦与低矮的椰户区形或了鲜明的对比。它以形式的不和谐反映了社会存在的差距。因此,棚户区的改造在缩小社会差距的同时,也是一个市容环境再造工程,促进了人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和谐社会是人与人所创造的社会环境的和谐,城市的面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精神状态,良好的城市面貌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使群众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对于城市的热爱。5、化解了社会的矛盾,促进了社会稳定。大部分栅户区居民的生活非常困难。棚户区房屋普遍建筑面积小、标准低,居往人日密度大,目前几乎全是危房:区内普遍没有排水、供暖、供气设施,卫生条件极差。屋子里到处是水泥填补的痕迹,威胁着群众的生命安全。恶劣的生活条件使棚户区孕育着深刻的社会矛盾,成为极易发生群体冲突的地区,在城市的转型中,影响着社会的稳定。棚户区居住混乱、管理困难、生活贫困使这里成为犯罪的多发地区,偷窃、抢劫时有发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比较紧张,冲突不断,成为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社会稳定的隐患。棚户区的改造,变无序为有序,不仅使棚户区群众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更方便了对于小区的管理,遏制犯罪的产生;人人有其屋,缓和了群众之间以及政府和群众之间的矛盾,增强了转型过程中的社会稳定与和谐。6、提高城市面貌和城市品位,促进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棚户区的居民大多数受多重条件的限制,居住条件始终无法得到改善。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建设,将大大改善城市环境,城市道路,给水、燃气、城市绿化、城市排污,排水、供电、电讯等更加畅通了,完善了城市功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城市环境的改善还将吸引投资者的涌入,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存在问题:规划区域内房屋征收与补偿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即政府在执行房屋征收与补偿决策、实施房屋征收与补偿的过程中给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财产等与其切实利益相关的各个方面造成的负面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房屋征收对征收范围的人群影响是多方面的:失去收益性物业、失去宅基地及住宅、原有生活方式和邻里关系改变、产生失落感、剥夺感等。另外,不同时间之间、不同区域之间、不同征收性质之间的不同补偿标准和方式,有可能导致群众对比甚至盲目攀比,造成误解,产生不公平感等。改进措施:1、继续加强征收与补偿的政策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2、创新思路,征求科学的征收与补偿方法,以人为本,促进和谐。3、加强风险预警,做好征收现场维稳工作。4、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管,预防腐败的发生。5、做好征收应急预案,预防突发事件。四、2023年工作计划1、为了规范我县城市规划区内涉及所有类型房屋征收与补偿安置工作,保障城市建设顺利进行,维护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的合法权益,我们通过外出学习考察,借鉴周边县区的征收方案,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三原县县城规划区内房屋征收与补偿安置实施方案》,待政府常务会研究讨论后将予以公布。2、协调推进三原县宏道中小学项目区及周边房屋征收与补偿安置工作。3、围绕城市更新改造项目及时制定具体房屋征收与补偿安置方案。4、协调推进西关片区西二路以西区域征收补偿与安置工作。5、继续巩固和提升乡村振兴工作,加强日常管理力度,积极参加大华村疫情防控工作,建立防返贫动态监测工作机制,严格落实脱贫地区“四个不摘”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6、完成县委、县政府及上级相关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2023年,我们坚决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奋力做好城市建设各项工作,再接再厉,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对列入储备的项目认真做好申报、立项工作,借助各种平台进行宣传,扩大招商范围,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我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我县城市发展步伐。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