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铜川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支队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市本级、新区范围内市场监管领域综合执法;执法检查、案件查处;有关部门移送案件查处、交办、督办;违法行为举报核查处置;市场专项治理和社会综合治理 | |
住所 | 铜川市新区鸿基路10号 | |
法定代表人 | 孙继刚 | |
开办资金 | 159.41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预算管理 | |
举办单位 | 铜川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8.49万元 | 40.2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4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2022年工作开展情况。1、开展各类专项整治50余项。先后开展了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粮食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药品专项整治年、农资市场秩序专项整治、疫情防控期间民生及防疫物资价格专项检查、商场超市电梯安全专项检查、涉企收费专线检查、打击侵权假冒专项整治等50余项专项整治和专项行动。共检查市场主体1200余家次,发放价格提醒告诫书200余份、下达特种设备安全指令书28份。在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中,汇总上报典型案例32件,入选市局公布典型案件9件;在“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中,召开重点风险会商会2次,检查商户135家,查办案件42件,罚没款39万余元;在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中,检查涉老食品、保健品、药品及医疗器械、广告、电信服务、农资经销、旅游景点、房地产开发公司等12类经营企业226家;在涉企收费专项检查中,累计检查转供电单位17家,办结转供电违法案件12件,检查教育及培训机构8家,纠正乱收费行为3起;在疫情防控期间民生及防疫物资价格专项检查中,查办哄抬物价违法案件4件,罚没款1.4万余元,防疫物资质量违法案件11件,没收医用口罩369袋,防护服6套。通过各类专项整治,及时解决行业领域突出问题,推动市场环境不断改善,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感不断提升。2.扎实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一是完成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任务。2022年,完成4次重大活动和重要会议期间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确保了活动期间食品安全“零事故”。二是按时按量完成医疗器械抽样任务。2022年,完成医疗器械监督抽样任务76批次、疫情防控用医疗器械抽样任务12批次。三是及时处置投诉举报及案件线索。今年共收到市局交办、新区分局移送投诉举报及案件线索23件,核查处置22件,正在核查1件。四是做好不合格报告核查处置。截止目前,共收到各类不合格报告82份,核查办结76份,正在核查处理6份,其中:立案45件,结案24件,正在办理21件。五是规范罚没物品管理。严格按照支队《罚没物资管理制度》规定,对罚没物品进行规范管理。6月中旬,组织集中销毁一批罚没物品,涉及食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等三大类20余个品种,3万余件,重量约为3吨,货值6万余元。3.强化宣传引导。共编辑《稽查简讯》102篇,其中:在市政府网站刊发63篇、铜川日报刊发17篇、省药监局网站刊发4篇、省知识产权局网站刊发5篇、省市场局网站刊发3篇、在中国质量新闻网刊发4篇。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2022年,支队共立案查处市场监管领域违法案件179件,其中:食品违法案件63件、药品违法案件16件、医疗器械违法案件15件、化妆品违法案件1件、价格违法案件18件、无证无照违法案件15件、广告违法案件9件,计量违法案件6件、质量违法案件7件、特种设备违法案件10件、知识产权违法案件17件、认证认可违法案件1件、其他1件,结案179件,罚没款149.1万元,清退群众多收价款240.26万元,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2件,向其他地市、其他部门移送案件线索21条。对违法犯罪分子形成了有力震慑。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因机构改革未到位,单位性质未确定等因素很大程度影响执法工作的开展,加之市场监管领域点多、面广,还存在执法力量薄弱、执法人才短缺的问题以及专项整治开展不均衡,案件查办亮点不突出等问题。二是工作及时总结和经验推广不够,对于阶段性取得的成绩和工作经验没有及时总结和推广,没有对工作形成良好的促进作用。四、改进措施。一是强化队伍建设。立足支队实际,在业务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方面完善长效机制,严格监督制约,在能力和水平上有提升。二是强化综合执法。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聚焦监管重点、民生热点、执法难点,以专项整治为抓手,突出查大案、办铁案,不断增强执法办案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力争在执法办案上实现突破。三是强化联合执法。加强与其它地市和区县的沟通,完善行刑衔接机制,进一步建立上下贯通、部门协同的执法协作体系。四是强化服务效能。严格执法办案程序,延伸执法服务,将执法和普法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服务经济发展大局。五、2023年工作计划。1.打响助推发展攻坚战。一是围绕知识产权保护,发挥好“双打”职能,聚焦社会关注的重点领域和商品,组织开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动,净化市场环境秩序,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二是围绕质量强市建设,以农资、燃气具以及儿童用品等为重点行业,以消费者反映强烈的日用品、化肥、种子、农机及其配件等为重点产品,组织开展产品质量、计量认证等领域综合执法行动,助力质量强市建设。三是围绕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组织开展涉疫药品和医疗器械稳价保质专项行动,重点加大对囤积居奇、哄抬物价、违法经营涉疫药品和医疗器械行为,为有力防控疫情提供保障。2.打响安全底线保卫战。一是按照“四个最严”的要求,全力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持续深入开展“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针对酒类、肉制品、乳制品、米面制品等热销品种,校园周边、城中村等重点区域,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重点时段,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工地食堂、托幼机构等薄弱环节,开展专项执法,取缔一批“黑窝点”,查处一批食品违法案件,震慑违法行为,净化食品安全环境。二是围绕药品、医疗器械和化妆品等特殊民生商品,组织开展药械化安全综合执法行动,加大对制售假劣药,无证生产经营药品或医疗器械、销售未注册或未备案的进口化妆品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三是落实省市安全生产工作要求,开展工业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电梯安全、城镇燃气安全等专项执法行动,重点查处使用未经检验特种设备等违法行为,有效防控特种设备安全风险。3.打响守卫民生集群战。一是聚焦社会民生关注焦点,持续深入开展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重点加大涉老诈骗、虚假宣传、医疗美容、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危害消费者权益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优化消费环境,提振消费信心。二是聚焦减轻群众负担和为企业纾困,扎实开展涉企收费、转供电、粮食购销、教育培训、医疗卫生等领域专项检查,清理整顿各种乱收费行为,切实减轻群众和企业负担,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三是聚焦舆论关注度高且涉及范围广的领域,组织多个执法科室,设立工作专班,有针对性、有计划地组织开展执法集群战役,打出市场监管执法成效。集群战役要以社会影响面广、群众关注度高的行业领域为重点,敢于去碰“硬骨头”。对于一些新领域、新业态,要创新执法方式方法,深挖行业内幕,力争破除若干行业“潜规则”,“快、准、狠”地查办一批典型案件。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