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铜川市城市内涝防治办公室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城市内涝防治提供管理保障。负责城市规划区以内的内涝防治工作 | |
住所 | 铜川市新区长虹北路6号 | |
法定代表人 | 张战琦 | |
开办资金 | 4.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铜川市城市管理执法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54万元 | 305.64万元 | |
网上名称 | 铜川市城市内涝防治办公室.公益 | 从业人数 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2022年2月办理开办资金变更登记,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现将2022年城市内涝工作总结如下:城市内涝工作开展情况:(一)提高认识,提前谋划。我办坚持把治理城市内涝作为保障城市安全的重要任务,切实做到早安排、早部署。按照全市防汛工作总体安排和要求。一是组织学习讨论了《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汲取教训,结合实际,查找工作不足;二是提早安排。先后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2022年城市内涝防治工作的通知》、《关于认真做好2022年度城市排水防涝应急演练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汛期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七上八下”期间城市内涝防治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区县和相关单位要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预案、夯实工作责任、加强防御举措和协作联动,密切跟踪降雨过程,紧盯易涝点、城市低洼部位、人员密集场所、公共场所、在建工地和各单位管辖重点区域环节,全面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同时,要求各区县“一点一策”治理历史易涝点,加快补齐工作短板,切实做好内涝防治各项工作。(二)全面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活动。根据中、省、市排水防涝排查要求,我市各排水防涝相关责任单位,组织人员对管辖范围内的排水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确保汛期设施良好运行和排水通畅。汛前组织各区县和相关单位开展排水管网设施大排查、大清掏、大疏通,共计清理疏通排水管网33.3公里;维修更换雨水篦子63余座/次,雨污水窨井146余座。特别是对全市重要部位(节点)、易涝点、易涝片区、排水渠(管)、低洼地段及在建工程进行全面排查,确保设施处于良好状态。全市累计排查排水管网575.65公里,雨水蓖7193个,雨污水检查井6392座。(三)积极主动,全面开展督查工作。5月份开始,对各区县排水防涝设施、应急预案、抢险救灾物资储备及队伍等方面开展督查检查,重点对城市易涝点、低洼地段等实地查看,要求各单位严格按照全市城市内涝防治网格化管理要求,逐一对照全市城市内涝防治易涝点及雨水设施网格化管理责任清单,落实13个易涝点汛期24小时值守工作,重点抓好雨水管网和雨水篦子的排查巡查工作,将责任层层落实到具体岗位和人员,杜绝出现责任盲区,避免出现因暴雨内涝导致的人身伤亡事故和重大财产损失,确保城市安全度汛。(四)加强力量,提高应急抢险能力。一是加强抢险队伍管理。要求各责任单位遵循“谁建队、谁管理,谁使用、谁保障”的原则,具体负责抢险队员管理工作,确保在险情发生时能够第一时间取得联系并前往抢险现场;完善应急抢险队伍的协调配合、应急联动,确保突发事件发生后各应急队伍拉得出、用得上、配合好、处置佳。二是全面做好物资储备工作。要求各责任单位定期对现有物资品种、数量、保质期进行排查,对破损、失效的物资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并根据实际购置新材料、新功能的抢险物资,提高物资保障能力。我办今年采购了1台龙吸水、2台抢险车辆及部分物资,目前,全市共有物资储备点22个,应急队伍16支601人,各类水泵75台,大功率吸水排涝车2台,抽排能力达7695m³/h。三是开展应急演练。6月10日,组织在耀州区永安广场开展应急演练,各区县、市级相关部门、咸阳市城管局进行了现场观摩。此次演练,参演队伍8支180余人,分天然气管道抢修、供水管道抢修、树木清障、路灯抢修、群众疏散和积水抽排五个科目,抢险队伍反应迅速、出击及时,应急能力到位,不同部门之间能够有效协调和沟通,全面提升了抢险队伍处置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各区县和相关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分别组织了不同规模的内涝应急演练10次。8月10日至12日,组织耀州区住建局、鼎新公司15人抢险队伍,参加了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举办的铜川市2022年防汛应急救援综合演练。(五)提早部署,全力应对强降雨天气。入汛以来,我市强降雨天气累计积水46处次,主要积水地点为新区朝阳路、鸿基西路、长丰南路,耀州区陵园路、柳公权中学西侧、西环南路段,王益区体育场北等,最大积水深度35厘米,市区两级排水管护单位,采取雨前准备、雨中巡查,雨后检查,定点值守等方式,安排人员上路巡查检查,及时调度抢险队伍处置突发情况,所有城市积水点均在雨后1小时内积水全部排除。印台区山洪引起黄泥水冲击主次干道,造成部分排水设施损毁。为及时处置城市内涝积水,全市累计出动1621人次,车辆598台次,雨中清理疏通堵塞雨水篦子及收水口2007余座,清理排水管网(渠)357余处,我办进行电话抽查督导12次,实地督导7次,确保了城市安全运行,未发生城市内涝安全事故。(六)加快易涝点整治。按照省厅2022年度城市排水防涝易涝点整治任务,在我市易涝点26处基础上已消除14处易涝积水点,剩余12处易涝积水点,已完成易涝点消除54%,超额完成省厅整治任务;印台区、耀州区正在实施工程,预计年底完工,可以完成海绵城市内涝点消除指标60%以上。(七)强化值守,加强信息互通。为强化城市内涝防治责任,根据《铜川市城市内涝应急预案》(铜政办发〔2021〕18号),我办印发了《关于调整市城市内涝防治应急指挥部组成人员的通知》,不断加强气象、水务、应急、城市管理等部门联动,明确了各项工作责任领导和工作联系人。并建立了城市内涝信息共享和预警信息发布工作机制。我办制定汛期值班制度和值班表,严格落实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及汛期城市涝情“一日三报”制度,发生灾情,第一时间上报,及时处置内涝险情。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2022年我办按照“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以赴”的工作方针,补短板,强弱项,扎实有效的完成了全年城市内涝防治各项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了全市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三、存在问题:强降雨天气过程,暴露出了我市城市内涝隐患,集中体现在老旧管网运行时间长,老化严重,管径需要扩大改造,新区城市断头路造成排水管网不完善,使得城市在遭遇强降雨时容易发生城市内涝现象。四、预防措施:通过管网对城市排水进行全面系统的排查,对老旧管网、断头管网进行全面改造提升,将充分提升城市内涝排水能力,为全社会长治久安创造良好的环境保障。五、2023年工作计划:一是提前安排部署。组织召开全市城市排水防涝工作会议,提前安排部署排水防涝工作,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活动。督导检查各区县汛前准备工作。二是完善应急预案。继续完善市级应急预案,增加预案的可行性;督促各区县加快应急预案编制印发。三是加强应急物资的管理。对防汛设施设备进行保养和维护,清点防汛物资,做好防汛物资台账,常备不懈,确保设备物资能够正常投入使用,做好应对极端条件下抽排的各项准备。四是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和演练。加强应急队伍人员信息备案,完成不少于2次应急队伍培训,切实做到人装结合,并进行不少于2次实战演练,区县及相关单位应急演练不少于8次。五是城市历史易涝点监管和整改。制定切实有效的易涝点措施和易涝点定期排查更新制度,做好风险隐患排查台账,按期完成整改任务,避免新易涝点出现,确保2023年城市易涝点全部消除。六是值班值守和督导检查。制定汛期值班制度和值班表,严格落实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及汛期城市涝情日报告制度;并开展工作督导检查,对存在问题督查整改,避免安全隐患发生。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