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韩城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宗旨:促进社会市场经济发展,推动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将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业务:国有企业资产监管,相关政策、法规拟定;企业考核标准制定;监管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企业工资分配管理,制定收入分配政策;参与企业重大决策;企业负责人的任免、考核;向企业委派或推荐董事、监事;企业上交国有资本收益的监督。 | |
住所 | 韩城市新兴产业基地2号楼12楼 | |
法定代表人 | 刘永忠 | |
开办资金 | 408.33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韩城市人民政府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28.56万元 | 100076.23万元 | |
网上名称 | 韩城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益 | 从业人数 2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2022年6月13日申请变更了单位住所、法定代表人登记。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以来,我单位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具体业务开展情况(一)优化国资布局,推进企业市场化转型。科学编制国有资本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十四五”发展规划,紧紧围绕全市“农业打底子、工业长个子、服务业填格子、文旅业增面子”的产业发展思路,通过资产重组、股权划转等方式,盘活低效无效资产,实现资源向主要企业、优势企业集中。(二)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按照2022年6月底基本完成改革任务目标,牵头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落细落实。以压缩层级,减少户数为抓手,深化企业瘦身健体,集团管控层级不超过三级,户数二级不超过6家,三级不超过10家的目标,指导监管企业开展“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修订完善“员工能进能出、领导人员能上能下、薪酬能高能低”的制度。建设“决策、内控、追责”体系。截止6月底,31项改革任务已基本完成。(三)完善企业考核管理制度。按照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深化市属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韩发〔2021〕12号)的通知要求,制定完善了《韩城市属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和《韩城市属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办法》。加强对市属国有企业负责人年度和任期经营业绩分类考核,根据企业功能性质定位突出不同考核重点,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合理确定考核目标,规范考核程序,严格考核管理。(四)有效化解债务风险。今年以来,按照省、渭南市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的要求,树牢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积极主动作为,完善预警机制,建立市属国有企业债务监测平台系统,变被动防御为主动预警,稳妥化解到期债务,累计化解到期债务6.57亿元。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1.社会效益:公益性质的国有企业充分发挥了它的社会效益,进一步保障民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2.经济效益:2022年,市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433.68亿元,营业总收入178.39亿元,已交税费总额1亿元,各项经济指标呈上升发展态势。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存在问题:一是集团化管控还不到位。虽然已形成“1+2+2+N”的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但结构调整尚处于初级阶段,集团内部仍存在“层级多、户数多,规模小”的问题;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足。我市市属企业从政府性融资平台向实体化、市场化经营转化,仍处于起步“稳盘”阶段,理念上依然依赖于政府项目、政策、资金、资源支持,工作重心仍然集中在化解债务层面,产业根基不稳,经营意识不强;三是企业薪酬管理制度不完善。落实薪酬制度改革意见精神不到位,企业负责人薪酬设置不合理;四是盈利能力与偿债压力不相匹配。由于多数企业承担的是公益性投融资项目,没有相应的资源资产,政府原划拨资产多为抵押查封状态,存量资产难以有效盘活,部分可经营资产运行效率不高。整改措施:一是加快完善“1+6+10”集团治理体系。依据各集团公司战略规划,指导企业按照“资本+实业”的模式,本部做资本、子公司做业务,从业务、效益出发,开展专业化整合,强化主业经营、提高经济效益,以产业为核心,聚集要素、提升竞争力;二是稳步推进企业市场化转型发展。以国资国企改革“1267”战略发展为目标,支持企业聚焦主业、突出实业,以资本、资产、资金为抓手,依法依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有效吸纳社会资本,逐渐恢复投融资能力;三是健全增强企业绩效、薪酬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文件要求,合理确定负责人薪酬结构和水平,规范薪酬支付和管理;四是强化债务风险管控,分类施策化解债务。按照“一债一策”债务化解策略,逐笔分析、分类化解。针对已纳入隐债管理的融资债务,由财政纳入预算履行支出责任,逐渐恢复企业自身造血功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加快完善“1+6+10”集团治理体系。依据各集团公司战略规划,指导企业按照“资本+实业”的模式,本部做资本、子公司做业务,从业务、效益出发,开展专业化整合,强化主业经营、提高经济效益,以产业为核心,聚集要素、提升竞争力。8月底前完成集团公司专业化整合,将管理层级控制到三级以内,二级公司不超过6家、三级不超过10家。(二)稳步推进企业市场化转型发展。以国资国企改革“1267”战略发展为目标,支持企业聚焦主业、突出实业,以资本、资产、资金为抓手,依法依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有效吸纳社会资本,逐渐恢复投融资能力。有效整合存量资源、资产、资本、政策,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加快推进静脉产业园、经开智造园、再生水回用等项目建设,提高项目的可融资性,积极创新项目的商业模式,健全项目投资回报机制。(三)健全增强企业绩效、薪酬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文件要求,合理确定负责人薪酬结构和水平,规范薪酬支付和管理,坚持业绩考核与激励约束紧密结合的原则,依据年度和任期考核结果对企业负责人实施奖惩,并作为企业负责人薪酬分配的主要依据和职务任免的重要依据。(四)强化债务风险管控,分类施策化解债务。按照“一债一策”债务化解策略,逐笔分析、分类化解。针对已纳入隐债管理的融资债务,由财政纳入预算履行支出责任。针对关注类经营类债务,夯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与债权人沟通谈判,按照逐年压降本金、总利率下降的原则,通过展期续贷、借新还旧、置换等方式,拉长债务期限,缓释偿还压力。最终通过存量资产盘活、提升企业市场化运营能力,逐渐恢复企业自身造血功能,真正成为“融、投、管、还”一体化的实体化市场主体,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