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秦都区> 咸阳市秦都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咸阳市秦都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2-15 11:05
单位名称 咸阳市秦都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防疫保障。疾病监测,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卫生事件处理,预防接种,预防性生物制品的使用和管理,卫生防疫检验监测,预防性健康检查,卫生宣传。
住所 咸阳市玉泉路西段
法定代表人 魏晓雾
开办资金 465.2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咸阳市秦都区卫生健康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65.25万元 454.12万元
网上名称 咸阳市秦都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4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无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度,我单位在秦都区卫健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科学规范管理,全面有效开展各项业务工作1、传染病管理有序进行:一是新冠疫情防控任务艰巨。截止12月底,我辖区共报告174例本土新冠确诊病例,排查出3946名B类密接和3161名C类密接。外地市协查4182名新冠确诊病例B类密接(排查出5823名C类密接)。合计我区共管理新冠确诊病例B类密接6458名,C类密接8984名,所有密接均已落实管理措施。二是定期进行疫情分析,掌握疫情动态。共开展月疫情分析12次,季度疫情分析4次。截止12月底辖区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0起,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发病,乙丙类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3075例(死亡4例),报告发病率为486.62/10万,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33.70%,报告发病数上升775例。三是做好传染病调查及处置,控制发病率。进行手足口病流调431人,指导疫点消毒431次,聚集性疫情5起,无重症病例;调查处置布病10例。四是强化网络建设,提高网报质量。全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办卫生院、二级以上医院100%实现网报。坚持每日审核疫情4次以上。五是积极开展传染病的监测工作。完成手足口病的采样任务53份;发热病人血检任务数472人,血片复核52张;哨点医院共监测肠道其他致病菌样品140份;监测肠道病毒性腹泻病原1510份,阳性926份。六是配合各部门进行疫情及传染病防控指导。完成高考考点疫情防控技术指导工作,配合教育局完成辖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新冠疫情防控技术指导工作。2、完成国家免疫规划指标,提高新冠疫苗接种率:全区共计0-6岁组儿童68421名,产科医院共出生14645人。免疫规划儿童建卡率100%,接种率均达96.4%以上。全区51所小学、97个幼儿园和4所托育机构开展了接种证查验工作,查验覆盖率为100%。共完成冷链运转168次,接收一类疫苗14.87万支,下发13.96万支,注射器17.6万支。全年非免疫规划疫苗采购400820支,下发364753支。共完成新冠疫苗第一针55.45万人,第二针56.45万人,第三针41.72万人,并陆续推进第2剂加强针和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工作。全年监测报告AFP疑似病例4例;麻疹风疹疑似病例6例,无确诊病例。监测出血热病例49例(其中本辖区16例);监测腮腺炎病例80例(其中本辖区58例);监测乙脑病例20例(其中本辖区6例);无流脑病例上报;乙肝监测6份病例,4份阳性;监测百日咳病例200例(其中本辖区116例);监测甲肝病例4例(其中监测本辖区4例);监测戊肝病例12例(其中监测本辖区8例)。今年共处置犬伤8596人,其中三级暴露7251人,狂免使用人数3680人。3、开展慢性病及严重精神障碍防治工作:在册登记高血压患者41878例,规范管理29518例,规范管理率为70.44%;血压控制人数28697例,血压控制率68.53%。在册登记2型糖尿病15315例,规范管理10711例,规范管理率为69.53%;血糖控制人数10424例,血糖控制率67.67%。全区共报告恶性肿瘤监测病例267例,死亡96例;心脑血管病例监测1458例,死亡71例;全区医疗机构按照报告地区死因监测网络总共报告3087例,按照生前住址死因监测网络总共报告2676例,报告死亡率为4.23‰。全区累计登记建档并且录入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2079人,去除死亡患者后在册患者人数为1901人,同意接受社区随访患者1870人,严重精神障碍规范管理1838人,规范管理率96.69%。开展慢病专项预防知识宣传活动10次,培训2次。对辖区基层的督导考核工作共计4次。4、开展卫生宣传工作,提高疾病知晓率,充分利用卫生节日进行健康教育宣传,利用中心网站及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向社会提供各类传染病预防保健知识,提供艾滋病免费检测咨询、艾滋病人免费服药,结核病检测及管理工作。5、对影响人群生存环境质量及生命质量的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完成了全年四害监测任务及水质、公共场所监测任务;开展国家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工作及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试点近视强化监测工作,全面完成了2022年我区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现场监测和数据录入审核工作。今年我区应监测食用盐315份,实际监测315份,实验室检测食用盐315份,碘盐合格率96%;8-10岁学生甲状腺肿大抽样调查210人,孕妇尿碘监测105份。6、完成各业务科室常规化检测工作。新冠肺炎核酸检测任务量大:实验室采集检测密接人员44843人、居家22859人、中高风险区返秦人员17167人、境外返秦人员377人、医疗机构工作人员65087人、红码150人、重点人群62554人、环境样7150份。为保障本辖区人民的食品安全,我中心和市场监管部门协作对我辖区各农贸市场、超市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共采样检测53578份,其中环境采样29479份,食品采样17110份,从业人员共6989人。PCR实验室共进行核酸检测233765份。7、开展预防性健康体检:预防性健康体检总人数为22485人。二、取得的主要效益:1、2022年,我中心党支部被区卫健局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2、薛宪军等两名同志被评为省级先进,郑波等两名同志被评为市级先进,秋亚梅等十名同志获得了各项区级荣誉。三、目前存在的问题是:1、辖区儿童青少年对近视、肥胖、脊柱弯曲等常见病防控知识欠缺,学生对营养均衡及营养安全方面知识缺乏。2、艾滋病宣传部分学校、工地、公共场所、企事业单位等不能全覆盖。3、检验检测技术能力及质控工作还需加强。检验专业技术人员不足。4、中心传染病防控专业技术人员力量薄弱;基层传染病管理及免疫规划工作人员短缺,更换频繁,影响疾病防控能力提升和发展;基层部分培训流于形式,预防接种及传染病防控知晓率还需提升。四、整改措施:1、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宣传活动,加大辖区儿童青少年近视等学生常见病防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学生常见病自我防控意识。2、加强多部门联合防控、相互协作与沟通,提升艾滋病知识知晓率。3、加强检验人员专业理论学习,增强服务意识。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提高检验质量,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4、对专业人员缺乏问题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增加人员;争取上级政策及资金支持,提升疾控能力建设。加大对基层单位的培训、考核与督导力度,充分发挥疾控技术指导能力,增强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五、下一步工作计划:1、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加强应急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各项预案,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定时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模拟演练,提高疾病预警预测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2、加强疫情信息审核,提高疫情信息质量;规范医疗记录,提高疫情报告质量,坚持疫情分析、开展发病预测,不断提升传染病防控能力。做好新冠肺炎向乙类乙管的转换及管理工作。3、继续做好免疫规划常规管理工作,加强数字化接种门诊建设。加大培训,提高接种人员工作能力,做好新冠疫苗接种后AEFI舆情处置工作。4、继续加强艾滋病病例管理,努力做好一对一关爱工作,提高病人依从性教育和知识知晓率。完成国家级第四轮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工作指标任务,探索适合我区的艾滋病管理模式,完成丙肝防治相关工作任务。5、提升对结核患者的督导管理水平,提高结核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提高结核患者的治愈率。6、多部门联合防控、信息共享、加强协作与沟通,提升慢病防控能力。7、积极开展各项监测和干预工作,提高达标率;提高各监测医院食源性疾病病例上报;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培训、宣传等干预工作力度。8、加大对基层单位的培训、考核与督导力度,充分发挥疾控技术指导能力。通过各种卫生宣传日及开展“六进”活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病宣传和咨询活动,提高公众对疾病的防控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9、做好辖区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体检工作。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做好质控工作。10、继续针对专业人员缺乏问题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增加人员;争取上级政策及资金支持,提升疾控能力建设。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2022年,我中心党支部被区卫健局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两名同志被评为省级先进,两名同志被评为市级先进,十名同志获得了区级各项荣誉。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