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富平县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富平县城镇集体工业联社)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统筹科技资源,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先进技术推广;从业人员培训;轻工业市场与室内装饰领域相关服务;联社资产的运营和经营。 | |
住所 | 富平县车站大街69号 | |
法定代表人 | 陈中锋 | |
开办资金 | 1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富平县工业和信息化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8.8万元 | 5.1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2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度,我单位能够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登记管理机关核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全年登记事项未发生变化。全年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业务工作开展情况1.自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启动以来,富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及时传达学习秦创原启动大会有关精神,成立了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的“双组长”,秦创原(富平)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分解落实工作任务,制定出台了《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分工方案》。2、省市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以来,富平县积极响应,迅速行动,认真组织落实有关会议、文件政策精神及相关要求,第一时间对接融入秦创原,县政府与西安交大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联合设立了全市首家“西安交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富平工作站”,成为有效对接秦创原、加强校地校企合作的窗口。3、按照县政府与市科技局科技工作会商制度议定书要求,结合县域科技创新工作需要,重点会商了申报创建全国第二批创新型县、刘集镇创建省级科技示范镇、依托红星美羚创建省级“四主体一联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议题,富有成效,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4、富平高新区(富阎产业合作园区)地处省委、省政府确立的“以富平阎良为中心的渭河北岸区域增长极”核心区域,是渭南市域高新区“1+4”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渭融合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宣传和培训,持续深入企业宣传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高企认定等相关政策及流程,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减免等政策。6、支持指导各类创新创业平台整合产业创新资源,促进产业技术集成创新,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7、西安交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富平工作站作用,先后深入中冶陕压、陕焦化工等30多家企业走访调研,征集企业技术需求20项,组织企业参加渭南百项科技成果转化行动大会并在大会上发布了企业技术需求,组织企业赴西安交大创新港校区考察对接,促成富化化工、正耀包装、勇拓机械等10余家企业与高校签订了一批合作协议.8、积极参加“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和“三秦学者”创新团队申报推荐工作。9、今年市上下达我县高新技术企业新增6家、总数达到2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备案20家。这也是贯彻落实《陕西省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倍增计划》的要求。通过建立培育梯队、精准服务、跟踪帮办等支持方式不断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培育力度,2022年,新增高企7家、总数达到2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25家,均提前超额完成下达任务;完成技术合同交易登记1.83亿元。10、聚焦秦创原建设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和两链融合“促进器”三大目标,全力打造富平亮点和秦创原“三器”示范样板。技术需求精准对接,打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11.按照渭南农创谷建设方案部署,我县主要承担富平柿子、奶山羊两大产业链创新平台建设任务。12、按照科技部安排,我们迅速搜集整理相关资料,第一时间与省市科技部门联系汇报,争取支持,结合富平实际,确定以“科技支撑产业发展”为主题,组织编制了高质量的创建方案,在省上组织的评审答辩中获得普遍好评,以全省第一位次推荐科技部审查。二、取得的社会或经济效益1.联合设立了全市首家“西安交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富平工作站”,成为有效对接秦创原、加强校地校企合作的窗口。同时在全市首创县政府与市科技局建立科技工作会商制度,签订了议定书,县财政每年列支200万元科技专项资金,用于西安交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富平工作站经费、科技型中小企业与高新技术企业补助、科技特派员补助、创新创业大赛经费、科学技术奖奖励等方面,县级财政支持科技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2重点会商了申报创建全国第二批创新型县、刘集镇创建省级科技示范镇、依托红星美羚创建省级“四主体一联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议题,富有成效,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策划申报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7个,已立项立项4个,获得后补助项目10个,首批“科学家+工程师”获得立项2个,申报第二批“科学家+工程师”项目3个,争取厅市联动项目3个,引智项目1个,同时督促指导已立项项目的实施工作。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家,总数达到70家,有科技研发投入的从18家增加到25家,实施科技研发项目从42个增加到109个,研发投入从2.57亿元增长到4.14亿元,国家统计局认定R&D3.31亿元,列全市第一。成功创建各级各类平台14个,其中科技部备案农业“星创天地”2个市级1个、省级众创空间1个市级1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市级农业科技园区3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省级奶山羊产业创新技术战略联盟1个市级1个。促成富化化工、正耀包装、勇拓机械等10余家企业与高校签订了一批合作协议。2022年,新增高企7家、总数达到2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25家,均提前超额完成下达任务;完成技术合同交易登记1.83亿元。三、存在问题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多数企业怕冒风险,缺乏自我创新、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胆识。科技型企业数量和规模仍不够壮大,特别是缺少大体量的科技头部企业和高科技上市企业;高层次人才缺乏,多数企业缺乏高端管理和技术人员以及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产业技能人才。四.整改措施1.重点以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契机,逐步加强创新创业载体建设,着力打造中小企业孵化中心,提升示范园创新创业水平。2.不断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完善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3.进一步健全完善县级专家团队、镇(街道)科技特派员、“三区”科技人才、村组农技推广员、示范户“四级农技推广网络”;结合我县苹果、柿子、奶山羊等特色产业发展实际,邀请省市科技专家、著名科技院校教授等对农民开展实用技术大型培训,借助“科技之春宣传月”、科技活动周等活动开展技术指导培训活动,设立咨询点,现场解答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4.制定了引进、培养和使用科技人才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大力表彰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有效结合。五、2023年工作计划1.引进头部投行建银国际,发起设立陕西省首家市场化运营的县域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金,首期基金认缴规模1亿元,主要利用股权投资等形式,重点支持奶山羊全产业链、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招引等领域,着力打造全国羊乳企业新标杆。2.举办奶山羊产业高峰论坛,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努力提升县域创新创业水平。3.建设3个重大项目。一是西飞民机研发中心项目,年内完成研发办公楼、车库主体结构施工。二是国家羊乳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项目年内建成投用。三是庄里试验区小微企业创业基地项目,年底孵化大楼建成投用。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2022年度无奖惩2022年度没有涉及诉讼事项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